2025年上午6月30日,金华残疾人之家内掌声阵阵,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文化演出正在这里温情上演。金职大“道情童韵实践团”的志愿者们创新推出“非遗+助残”服务新模式,让传统道情艺术焕发出新时代的人文关怀。
多感官体验:让非遗看得见、听得懂、摸得着
活动在改编版《感恩的心》道情表演中拉开帷幕。志愿者们手持渔鼓和简板,将暖心故事融入朗朗上口的唱词。现场特别设置了同步字幕和手语翻译,听障人士张先生用手语表示:“这是第一次完整听懂道情,字幕让传统文化变得亲切。” 在互动环节,志愿者们跪坐在轮椅旁,手把手指导简板演奏技巧。手腕放松,感受节奏......”在耐心指导下,肢体障碍的王阿姨经过多次尝试,终于敲出清脆的节奏声,现场顿时响起热烈掌声。视障朋友则通过特制盲文歌词卡,用指尖阅读着一板一眼总关情的温暖。
贴心设计:非遗礼物承载温暖记忆
活动特别定制的渔鼓钥匙扣成为暖心记忆载体。这些钥匙扣采用防滑硅胶材质,配备加粗钥匙环,既保留传统道情纹样,又充分考虑了特殊群体的使用需求。“每个细节都考虑我们的需要,很感动。”李阿姨摩挲着钥匙扣上的纹样动情地说。
创新模式:让非遗成为可触摸的陪伴
“我们开创的非遗+助残新模式,让非遗不再是舞台上的表演,而是成为可触摸的陪伴。“活动负责人介绍道。通过视听触多感官体验、互动式传承等方式,活动实现了非遗文化"可感知、可参与、可带走”的转变。
据悉,这种创新模式将在全市更多助残机构推广。金华市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助残理念相结合的做法,不仅让非遗焕发新时代的光彩,更搭建起文化与情感的双重桥梁。”
标题:非遗文化暖人心 创新"非遗+助残"模式 ——道情童韵团开展暑期实践活动
地址:http://www.jt3b.com/jhjj/45141.html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