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024字,读完约5分钟

新华社上海2月3日电(记者贾)三维打印、跨境物流、机器人制造...这些行业在中国方兴未艾,外资企业是热情的参与者。他们为什么来?对中国乐观什么?它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新华社记者走访了三个新兴行业的外国公司以了解情况。

比利时三维印刷公司:“中国的智力创造”带来了广阔的市场

“中国制造业的升级为3 D打印技术的应用带来了广阔的市场。”上海马略3D打印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秦恩说。

诞生于西方的3D打印技术在中国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医疗、航空、航天、汽车和设计领域。总部位于比利时的26岁公司马里斯敏锐地嗅到了这一商机,成为首批进入中国的外国3D打印公司之一。

2014年5月,马略首先在上海成立了研发中心,6个月后在中国成立了第一家分公司。

“中国是一个制造大国,200多种产品的产量居世界首位。中国制皂对质量要求很高,这激发了企业对3 D打印技术的兴趣。”琴说:

进入中国市场后,马里斯主要服务于医药和工业领域。目前,已与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和上海市儿童医院合作建立了研究中心,合作伙伴数十家。

对于3D打印企业来说,知识产权保护是生命线。马里斯非常担心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令我惊讶的是,政府部门非常重视保护知识产权,而且保护力度不断加强,这打消了我们的顾虑。”琼说。

马里斯与上海宝山区政府合作,共同打击盗版;与合作伙伴推荐正版软件,让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后能迅速走上正常轨道。

“面对新技术,欧洲各国政府需要花很长时间进行论证和评估,并可能因为巨大的风险而放弃,而中国却在同时进行修正,这是非常有效的。我对发展前景充满期待。”琼说。

(专家点评)中央财经大学跨国公司研究组李副教授:3D打印是为了满足制造复杂零件的需要,3D打印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的结合已经成为当今制造业的发展趋势。3D打印可以改善生产流程,帮助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制造”的转变。

全球快递巨头:不仅深度培育大都市,还在中国部署二三线城市

“尽管近年来中国进出口数据有所起伏,但中国市场对跨境运输的需求依然强劲,我们的基本判断没有改变。”联邦快递高级副总裁兼中国国家主席陈家亮说。

尽管一些低端制造业正在向东南亚转移,但已在中国运营了30多年的联邦快递(FedEx)仍将中国视为其全球市场的亚洲枢纽,并加大了在中国的投资,不仅在上海和广州建立了快递运营中心,还部署了二、三线城市。

联邦快递(FedEx)委托开展的全球中小企业发展调查显示,中国中小企业开展跨境业务的积极性很高,62%的企业认为在未来五年内会开展跨境业务。在出口市场的选择上,除了传统的欧美市场,还有印度等新兴市场。

陈家亮说:“中国目前正处于过渡时期。虽然传统的进出口产品有所减少,但电子产品等对时间和安全要求较高的产品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市场空空间。”

不久前,“双十一”,联邦快递非常忙。“双十一”是中国的一次购物狂欢。随着购买和海涛等购物方式的兴起,跨境消费的比重逐渐增加。就购买的商品类型而言,外国消费者更喜欢中国电子产品,而中国消费者更喜欢外国奢侈品。

“中国提倡转型升级,这意味着中国将更加重视高端技术产品和设计研发,对空交通和特殊交通的需求将会增加。”对于从事高端快递业务的联邦快递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机遇。”陈家亮说。

(专家点评)李:随着外资进入中国服务业门槛的放宽,越来越多的外资进入了服务业。联邦快递(FedEx)等外国公司加快了中国的布局,这表明中国的运输服务业潜力巨大。

德国机器人制造商:不能错过机器人最大应用市场的机遇

中国的机器人产业近年来经历了一次井喷。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机器人应用市场。作为世界四大机器人之一,KUKA抓住机会于2012年在上海开设了德国以外的第一家海外工厂。

记者来到这家现代化工厂。这个2万平方米的工厂宽敞明亮。装配线上生产的工业机器人和控制台主要用于汽车焊接和装配。工厂的年生产能力达到5000台,占KUKA全球产量的三分之一。

“过去,我们的客户在一个工厂中使用几个或几十个机器人,但现在他们有数百个订单。机器人的用途和应用范围正在扩大。我们的客户不仅有宝马(BMW)和奔驰(Mercedes-Benz)等世界知名汽车公司,还有中国本土企业。”KUKA机器人(上海)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孔兵说。

专家分析,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和工人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特别是企业和市场对稳定产品质量的需求,中国机器人市场将越来越大。

孔兵说,机器人是一个很有前途的行业,中国很多机器人企业都在快速发展。未来,自动化物流和无人化车间的建设将是机器人应用的趋势,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库卡应加强在中国的本土化战略,以中国为立足点,向亚洲辐射。

(专家点评)李:机器人并不神秘,它们是自动化的。目前,长三角地区拥有完整的机器人产业链,国外机器人制造商的进入可以带动技术进步。此外,由于机器人行业没有统一的标准,外资将尽快进入该行业,旨在抓住建立行业标准的机会。

标题:“不能错失中国机遇”——走进新兴行业里的外资企业

地址:http://www.jt3b.com/jhxw/3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