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63字,读完约5分钟
饶毅于1991年获得旧金山加州大学神经科学博士学位。自2004年以来,他一直是西北大学医学院的神经病学教授和西北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副主任。2007年回国后,他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兼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并于2013年9月退休。
不管知识分子的定义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恐怕我都逃不出知识分子的标记。著名的生物学家、北京大学终身教授饶毅(音译)这样评价自己。
从被聘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以实施一系列改革,到2013年卸任并专注于科学和教育,再到高调参与转基因话题的辩论,再到写文章谴责当前科技教育体系的缺陷,饶毅都在为知识分子的公共话语空和社会关注大声疾呼。他强烈的独立意识和尖锐的批评观点推翻了研究人员习惯于埋头研究的刻板印象。
2015年9月,饶毅与清华大学教授白潞、普勒斯顿大学教授谢玉共同创立了一个新的科学传播媒体知识分子。在微信公众账号中,介绍国内外著名中国科学家及其科研成果占据了非常重要的部分。2016年春天,知识分子通过众筹出版了一系列新书《悲苦与荣耀》(以下简称《悲苦与荣耀》),旨在记录中国科学的进步。
通过对教学体制改革的深入思考,饶毅清醒地认识到,就传统文化而言,长期以来影响中国社会的知识分子主要是人文知识分子,从某种意义上说,科学是舶来品。因此,在当代中国,科学体制改革必须在文化上得到完善和推进。
《悲苦与荣耀》瞄准了科学家张昌绍和屠呦呦
荣誉,在乎信用
饶毅直言不讳地谈到荣誉与科学家的关系。在他的理解中,无私奉献可以是科学家的个人选择,但社会认同仍然是外部环境的肯定和科技创新的支持。大多数科学家关心科学荣誉和社会认可。否则,像爱因斯坦这样伟大的科学家,为什么还要费心去获得诺贝尔奖呢?
3月下旬,在知识分子发起的“科学+x跨界公开课”的第一场活动中,饶毅提到爱因斯坦在评价物理学家普朗克时将科学家归为一类:一类是他所尊敬的,但他说没有单一的答案;一是为实际目的工作,这可以理解为具有应用价值或功利主义;一种是通过与自己的特殊技能竞争来展示自己的智力。爱因斯坦不尊重的两个类别是大多数科学家的实际情况,他们通常关心荣誉。
知识分子微信公众账户曾推过袁隆平的一篇文章。有记者问袁隆平,他最关心的荣誉是什么。何回答,中国工程院院士。饶毅嘲笑道:袁隆平接受院士头衔是对院士荣誉的肯定,而不是相反。
科学家关心荣誉和荣誉归属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我们都是进化的产物,包括小动物都是自然选择。如果一只动物做了很多事情,但不能吃东西,不能得到交配的权利,也没有地方睡觉,那么许多动物,包括人,都会不愿意。饶毅认为,注重信用和荣誉是人类文明发展后的延伸。
不仅是普通人,还有牛顿的伟大,与他人竞争科学荣誉是一种乐趣。饶毅介绍说,牛顿和物理学家胡克有很多争论。当争论是谁首先提出万有引力时,胡克写信给牛顿说,我开始了这项研究,你后来对此做出了贡献,这很好。牛顿怒不可遏:是的,我在巨人的肩膀上工作。
然而,深受中西文化影响的饶毅却不赞成传统文化中的沉默习惯。在他看来,中国舆论环境中的公共话题和私人话题具有混淆的原始属性,这导致了知识分子宁愿不承担社会责任也不愿接受任何负面反馈的心态,而实际上源于相当程度的自私。
屠呦呦、陆金宝和大村智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
知识分子的痛苦
你是否在乎荣誉是一回事,但如何获得荣誉是另一回事。
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这让全世界的中国人兴奋不已。早在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之前,饶毅就在博客上首次发表了屠呦呦和张廷栋发现中药化学分子的成果,并与《中国科学》的合作者发表了一篇文章。
从发现抗疟药分子的张昌绍到获得诺贝尔奖的屠呦呦,《苦与荣》为抗疟药物研究提供了一幅更加完整的历史图景。与其他描述青蒿素研究历史的出版物不同,本书收录了中国抗疟药物研究的先驱张昌绍的人物故事和科学生涯,表明在诺贝尔奖的光环下,中国两代科学家难以放弃对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传承。
张昌绍在哈佛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1941年战争期间回到重庆。这时,他停止了对神经药理学的研究,转而研究中国急需的抗疟疾药物。经过几年的努力,一些科学家,如张昌绍,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成功地从常山提取了常山常山,并证实了其抗疟作用。虽然呕吐的副作用没有被广泛使用,但是从传统中药中寻找抗疟药物的整套研究思路和方法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被反复使用。不幸的是,张昌绍无法忍受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屈辱,他所代表的是科学家们可能面临的痛苦。
1967年,“523工程”正式启动,寻找治疗疟疾的方法并制造药物。新科学家开始进入抗疟疾领域,其中包括比张昌韶年轻一代的屠呦呦。她的导师娄志琛也是一名在英国留学的医生,20世纪50年代在常山学习。屠呦呦从研究组面临的数百个处方中筛选出几个重要名单,提出黄花蒿用乙醚提取,其抗疟疾效果高达95%~100%。尽管在越南战争中没有使用青蒿素,但它给全世界的疟疾治疗带来了好消息。
《悲苦与荣耀》的文学价值和宝藏意义也成为该书的一大亮点。在编辑过程中,饶毅亲自选取了与青蒿素和重铬酸盐有关的重要科学论文、人物记忆、口头访谈、专家评论等,作为重要史料收集成藏,让感兴趣的读者能够深入了解和探索相关课题。从张昌绍和屠呦呦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脚踏实地做好工作本身就是一个伟大的成就。
标题:饶毅为知识分子疾呼:辛酸与荣耀都是应许之地
地址:http://www.jt3b.com/jhxw/5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