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80字,读完约3分钟

本报记者唐福勇

3月22日,尼尔森、博鳌论坛和腾讯联合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传统金融和新兴金融融合是大势所趋。从发展趋势来看,互联网金融不仅限于提供互联网技术服务和产品设计,还将对提高中国金融资源的全球配置能力发挥积极作用。

报告称,毫无疑问,互联网的使用为金融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并给传统金融机构的运营带来了一定的压力。面对大环境的变化,包括银行、证券、资产管理、保险和信托公司在内的传统金融机构已经开始对数字水务平台进行测试,并搭建互联网平台,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

尼尔森金融研究总监王表示:“不可否认,金融的核心本质不会随着传统金融业的网络化而改变。”

对于那些需要投资盈余资金的人,那些需要筹集资金的人,以及所有需要支付的金融参与者来说,金融互联网的积极影响将在可用性(金融资源可以获得)、易访问性(易访问性)和好处(廉价访问性)方面给他们带来不同的好处。

此外,在对金融互联网指数的调查中,发现近4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经历过银行拒绝贷款申请的情况。至于向银行申请贷款的难度,44.2%的受访者认为向银行申请贷款困难或非常困难,只有13.2%的受访者认为相对困难。根据实际经验和对贷款困难的自我评估,大致判断传统金融中约有42.9%的人存在融资困难。

在最近一次贷款中,融资困难群体的贷款成功率只有23.7%,非融资困难群体的贷款申请成功率为95.4%,成功率相差很大。对于那些融资困难的人来说,网上贷款更有帮助,41.9%的成功获批贷款来自网上贷款。对于非融资群体来说,线下贷款的贡献仍然更大,只有25.4%的来源是在线贷款。

“虽然从整体上看,网上贷款在提供贷款资源方面仍不如线下贷款,但网上贷款已成为融资困难群体获得贷款资源的主要来源。在发展普惠金融政策的鼓舞下,我相信网上贷款在帮助解决融资困难方面的未来前景将更值得期待。”王对说道。

调查还发现,49%的受访者没有申请贷款,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受访者没有任何贷款需求。在这一群体中,只有26.5%的个人受访者和22.1%的企业受访者从未遇到过资金短缺,其余70%以上的受访者虽然没有申请贷款,但也是融资贷款的需求者。其中,由个人紧急资金周转、创业和购房引起的资金短缺较多,而由购买原材料和购买商品引起的资金需求比例在企业受访者中最为突出。在资金缺口的受访者中,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不申请贷款的主要原因是无法获得贷款,融资困难问题再次凸显。“我不知道如何申请贷款”是困扰资金短缺者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尼尔森:传统金融与新兴金融融合是大势所趋

王认为,“随着金融网络化的发展,除了进一步提高贷款资源的可利用性外,在满足风险控制条件的前提下,更多的融资困难群体可以获得贷款资源,为实体经济提供支持。它也非常适合承担普及金融知识和贷款常识的重任。通过在互联网上进行通俗易懂的宣传和传播,可以提高公众对金融的认识,真正帮助人们创新。”

标题:尼尔森:传统金融与新兴金融融合是大势所趋

地址:http://www.jt3b.com/jhxw/9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