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22字,读完约3分钟

要建立教育和治理,我们必须观察它的开端。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入和金融开放的逐步推进,我国金融机构的业务越来越复杂,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监管当局的每一项政策都可能对金融市场乃至整个宏观经济产生影响。因此,除了需要谨慎之外,监管当局还需要加强预期管理。

最近,国际金融领域最受关注的事件是2月26日至27日在上海举行的20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根据日程安排,在g20财长会议之前,周小川将举行新闻发布会,回答市场关注的问题。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是央行积极加强与市场沟通的表现,也是央行对预期管理的改变和积极举措。

预期管理对当前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如果市场可以期待政策的出台,一方面,它可以自发地提前适应并减少政策出台带来的波动;另一方面,它也降低了市场参与者的政策风险。近年来,监管部门在预期管理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在金融业日新月异、传统监管模式尚未彻底改革的背景下,一些政策的出台,由于缺乏预期管理,导致或加剧了市场波动,引发了诸多质疑。

金融政策尤需 注重预期管理

谈到加强预期管理的策略,首先要让市场对即将出台的政策有一定的预期。以降息这一非常重要的货币政策为例。2015年,中国人民银行总共五次降息。虽然市场预期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下降息,但降息的时机相当“突然”,导致央行宣布降息后资本市场立即波动。相对而言,在预期管理手段成熟的美国,美联储自颁布以来,无论是近年来退出量化宽松还是加息,都没有对市场产生太大影响。因为市场早就预测到了政策的出台,例如,在美联储(Federal Reserve)在季度会议上宣布利率决议之前,市场可以通过美联储每次会议的记录以及美联储官员关于是否加息的讲话,分析加息的概率几何。因此,政策出台的可能性和监管的意图是市场可以预见的。

金融政策尤需 注重预期管理

其次,政策和制度应该具有连续性。以首次公开发行登记制度改革为例,中央文件最早是在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制定的。然而,在2014年重启新股发行时,一些与市场导向相悖的措施,如取消首次公开发行首日、设定首次公开发行市盈率上限等,将新股投机的恶习推向了极致。与此同时,作为实施登记制度前提的《证券法》的修订尚未落地。去年底注册系统的授权决定通过后,注册系统的速度和配套系统建设的速度与市场预期存在一定差距。

金融政策尤需 注重预期管理

此外,当一项重要政策出台时,有必要征求公众意见,并充分尊重市场规律。以今年年初才实施4个交易日的a股熔断机制为例。去年9月,引信机制被公开征求意见。当时,市场主要受到质疑。然而,在征求意见稿的基础上,宣布在没有实质性修改的情况下实施融合机制,导致实施过程仓促结束。虽然监管当局已经聚集了大量的人才,但金融市场也是复杂的和中国国情的特殊性。因此,在一项重要政策实施之初,加强预期管理也是监管当局的应有之意。

金融政策尤需 注重预期管理

从本质上讲,监管当局加强预期管理,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有效引导、协调和稳定市场预期,努力实现监管政策效果最大化和副作用最小化。英国著名经济学家查尔斯·古德哈特(Charles goodhart)使用了一个新的术语“预期”,重点关注货币政策中管理和引导预期的核心作用。当前,随着金融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突出,金融监管政策的预期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标题:金融政策尤需 注重预期管理

地址:http://www.jt3b.com/jhxw/12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