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39字,读完约4分钟

新华社重庆2月29日电:中国加快长江流域水土流失治理

新华社记者李花玲·于雯静

2011年3月1日,中国新《水土保持法》颁布实施,为中国治理长江流域水土流失提供了法律保障。在过去的五年里,长江流域70800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得到了控制。不仅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而且流域内许多农民的生活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

王,58岁,是一名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最近,记者在采访长江流域水土保持情况时遇到了他。他穿着休闲西装,脚上穿着运动鞋,面色红润,眉毛光滑,这与人们印象中的农民形象相去甚远。

他所在的重庆忠县位于长江中上游。它是三峡库区仅存的“半淹县”,面积71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22.85平方公里,年平均侵蚀量5.79万吨。它曾是长江流域受水土流失影响的一个县。

长江贯穿中国的东、中、西部,是世界第三长河,享有“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的美誉。长江流域是中国生态安全的屏障,是生物多样性和种质资源的“遗传宝库”。然而,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活动的日益频繁,水土流失、湿地萎缩和湖泊消失等问题日益突出。

2012年,王毅然选择从广东回到忠县老关村,在那里承包了90亩荒山,种植了夏橙、橙子等果树。

新的《水土保持法》要求将水土保持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为水土保持规划确定和实施的任务安排专项资金。

“通过这个消息,我知道国家正在加紧努力,加快治理长江,促进长江沿线的发展。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王成为生态致富的带头人。如今,改坡为梯、生产便道、水库等水土保持工程建设项目继续沿长江推进,老关村已成为“受益村”。

“政府赚了很多钱搞水利设施,人民却赚了一点钱种果树。家乡的环境已经改善,钱已经赚到了。每个人都很快乐。”王对说道。在品尝了水土保持带来的甜头后,2014年,他承包了225亩土地种植柑橘。2015年,王在的柑橘林中赚了10多万元。

1989年,忠县被列为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的重点防治县。现在,该县每年减少流入长江的泥沙700万立方米,极大地促进了长江生态屏障的建设。

中国长江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不仅改变了忠县。重庆,长江上游最大的城市,惠及整个城市。

重庆面积8.24万平方公里,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90%以上,水土流失面积3.11万平方公里,年均水土流失1.06亿吨,是中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重庆市水利局水土保持司司长李华说:“加强重庆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是确保三峡工程长期安全运行和长江流域长期稳定的重要前提。”

数据显示,近年来,重庆大力发展柑橘百万亩、辣椒百万亩、中草药百万亩、花卉苗木百万亩等现代农业产业化项目,将水土流失治理与保护长江、建设美丽村镇、改善民生、脱贫致富结合起来,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成效显著。

“十二五”期间,重庆市重点工程投资116.45亿元,治理水土流失8560平方公里,建设14个清洁流域。项目区水土流失量比治理前每年减少近50%,带动特色产业发展10多万亩,120多万人受益,5万多人脱贫。

据现有统计,2014年重庆市土壤侵蚀面积比2005年减少11.21%,中度以上土壤侵蚀面积减少8300平方公里。

由于近年来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的加速治理,当地农村出现了一批“新农民”王力可·文泽。

在重庆万州区天成镇,一位返乡创业的农民唐洋梅(音)承认,水土流失面积每减少一点,就意味着有更多的土地可以种植果树。农民的收入增加了,他们自然愿意回家继续处理土地。2014年,唐阳梅率先成立合作社种植红橙等果树,年收入数万元。

如今,红橘种植园在三峡库区中心构成了近100公里的生态屏障,大大减少了水土流失面积。随着春天的临近,许多农民的果园郁郁葱葱,有圆形的夏季橙子、红色橙子和柑橘树。一个多月后,他们将在今年第一季度获得丰收。

标题:中国加快推进长江流域水土流失治理

地址:http://www.jt3b.com/jhxw/12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