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23字,读完约2分钟
近年来,中央企业作为国家重大基础科学和战略领域的创新主体,在4g通信、载人航天、蛟龙、UHV、高速铁路等领域进行了大量突破性科技创新,自主知识产权数量逐年增加。
据了解,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中国钢铁研究技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钢铁研究院)作为大型科技型中央企业之一,无论面临什么困难,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永恒发展的主题。
日前,中国钢铁研究院院长蔡让在接受《中国企业报》采访时表示,在日益严峻的经济下行压力下,企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双重压力日益凸显。特别是在创新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中央企业仍面临创新投资资金来源单一、科技人才缺乏长期激励、创新成果转化机制不畅等制约因素。
让我们想想,作为一个科技企业,最珍贵的是创新能力和习惯。中国钢铁研究院在新中国发展进程中的地位毋庸置疑,在传统技术领域已经有了深厚的历史积淀。
创新基金即将诞生
事实上,中国钢铁研究院长期坚持科技创新促发展,与中央的扶持政策不无关系。
为了进一步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活力和动力,国资委去年7月宣布,将推动设立一至三个中央企业创新投资基金,拓宽中央企业投资渠道,加大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力度。同时,SASAC继续鼓励中央企业设立专项资金,积极推进内部科技成果转化。
在此背景下,中国钢铁研究院根据2015年重点工作计划,成立了“成果共享创新基金”,支持集团公司范围内的创新项目。近日,中国钢铁研究院2015年成果持股创新基金支持项目签约仪式在集团总部举行。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首批合同支持6个创新项目,总预算4129万元,总支持资金1030万元,单个团队总投资102万元。同时,它从中国科学院音系研究所等外部机构吸引了125万元R&D资金。该项目涵盖重要领域,如添加剂制造(3d打印)、节能和环境保护以及互联网增值。
中国钢铁研究院总经理白忠全表示,这一创新基金的建立意义重大。是国家提出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实施。它是结合集团公司发展需要的机制创新和探索。“解放思想,鼓励创新,特别是鼓励年轻人尽快成长,产生成果和效益。”
值得一提的是,自创新基金成立以来,项目创新团队也自愿参与。白忠全认为,这一行为大大增强了集团公司对创新项目的信心。他要求相关部门和项目组加强过程管理,加强与市场的联系,发生变化时及时做出有利调整,并要求基金每季度分批支持。成果开发成功后,应及时跟进转化投资,实现创新与市场、技术与产业的对接。
一些专家表示,未来国资委创新基金的设立将重点关注高端设备、信息网络、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航空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等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用机制和资金鼓励科技创新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
与“四个突破”共舞
记者注意到,十八大以来,中国进一步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资本和技术的双轮驱动是一条重要的实施路径。2015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建立技术创新的市场化机制,强化金融创新功能,发挥金融创新在技术创新中的助推作用。
指出中国钢铁研究院设立创新基金是大势所趋,也是科技型中央企业实施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大胆尝试。它取得了几大突破:一是法人制度的突破,自然人、法人和外部投资者共同开展创新研发;二是R&D资金使用上的突破,改变了以项目申报为主体、以拨款补贴资金的消费导向支持模式,转变为成果共享;三是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等法律法规为基础;第四,风险分担和利润最大化。
蔡让还表示,创新基金的激励机制必将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动力,有力地推动中国钢铁研究的转型和发展。
“中国钢铁研究院将充分利用丰富的外部资源和现有投融资平台,不断完善集团公司创新投资体系,构建双创新项目滚动融资体系。”对于中国钢铁研究院未来的创新和发展,我们充满信心。
标题:中国钢研:“基金效应”激发企业自主创新动力
地址:http://www.jt3b.com/jhxw/13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