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764字,读完约9分钟
300字方格纸,46页,西湖,岳飞墓,胡庆佑堂,飞来峰,白塔……熟悉的地名语言在阁楼的阳光下跳动。
前几天,王群力兄弟发现了父亲留下的这部《业务自传》的手稿,就像父亲打开灯,伏在方格稿里一样。
王士伦在河姆渡遗迹
王士伦曾任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 1984年~1993年),也是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省考古所前身)的第一批年轻人,是新中国成立后的浙江第一代文物考古工作者。
看这本自传之前,兄妹给父亲跑了一辈子,写了一辈子的《文物古迹》,离得又近又远,有点疏远。
重叠这份偶然发现的手稿,在各大搜索引擎中,在历史故事中找到了“消失”的所长,明确了浙江文物保护始末鲜为人知的过去。
1979年6月5日的《光明日报》上刊登了王士伦的《岳飞墓地考》。
1912年岳飞墓(照片来自《杭州文物与古迹》作者王士伦)。
现在我们熟悉的栖霞岭岳墓,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学术界的主流说法是假墓,是衣冠冢,埋葬地自古以来就知道传说不同。
钱塘门外有九曲丛祠(《朝野遗纪》)。 说是在公共安桥的扁担岭(《岳忠武王初瘗志》)。 据说位于天汉州桥(今天水桥天主堂做长寿院墙下) (《武林坊巷志》)。 我说在临安菜园内。 民间传闻中,著作的引用,谬误很多,墓葬的正确地点没有定论。
王士伦很清楚,是史料,不是历史。
据《朝野遗纪》记载,岳飞死后,大理寺看守隈顺偷偷将岳飞的遗体背在城外,草葬在九曲丛祠。
大理寺在钱塘门内,王士伦指出,隈顺背着遗骸移动的路线一定不能从附近的钱塘门出来,把遗骸埋葬在属于繁华街的众安桥。 他论证岳飞遗体的初葬地点,位于杭州九曲城下的五显神祠(与史载九曲丛祠一致)附近,也就是后来昭庆寺的北侧,现在的少年宫附近。
现在栖霞岭南麓的岳飞墓是公元1162年“礼改葬”的地方,“孤葬”。
这个孤独,不是孤独的孤独。 在中国古代社会少傅少师少保被称为三孤。 岳飞生前的最高官阶是正一品少保。 宋孝宗恢复岳飞原官爵,访问其尸体,以一品官之仪将岳飞的遗体埋葬在栖霞岭,称“起枯骨在九泉之下”。 可以看出这里不是假坟,离岳飞受害只有21年。
1979年修复的岳飞墓(照片来自《杭州文物和古迹》作者王士伦)。
1978年,岳庙被翻修。 王士伦担任主持,在墓道两侧发现两具石俑,论证他的观点,成为岳飞墓“以礼埋葬”的最重要实物证据。 历史上的悬案终于有了定论。
在《古都杭州》封二的作者照片中,王士伦穿着白色t恤,戴着手表,头发有点白,头有点高。 57岁,那是王士伦精力最旺盛的时候,20世纪80年代浙江省的地面文物保护事业也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20世纪80年代的一天,王士伦发现了当时杭州大学教授毛昭明:胡庆馀堂居然要拆除!
他“不客气”——
我们听到消息后,立即写信给杭州市政府,提出了不应该拆除的理由。 之后,市政府在决定的过程中,征求了一位老师的意见。 出乎意料的是,这位老师认为第三栋楼是正常的,没有保护价值,结果被批准拆除了。 既然第三栋楼可以拆除,原本有特色的围墙也就拆除改造了。 那位老师是建筑界的权威,但遗憾的是胡庆余堂建筑群不知道反映了这个有名国家药店的历史建筑,其价值远远不能从古代建筑的价值观念中认识到。
王士伦很清楚胡庆余堂的价值不能单靠古建筑的标准来衡量,他说:“必须把文物的史迹放入历史的网络来认知。”
1988年,胡庆馀堂被列为全国文物保护机构,扩大了人们对文物古迹的概念。 “清末胡庆余堂国药号建筑(反映国药公司史)、民国元年浙江体育会(我国近代最古老的体育组织)摩崖题记、湖州钱业会馆(反映近代金融史)等作为文物古迹受到保护”,他在《业务自传》中这样写道。
王士伦经常说“不客气”——
20世纪70年代,杭州孔庙留下了南宋石经、五代石刻天文图和许多其他珍贵的碑文,但被某单位占为工厂,有些碑文被破坏,有些为他迁移。 王士伦在《业务自传》中写道:“我经过多方面的努力,终于提出了搬迁这家工厂、建设杭州铭文的计划,得到了国家文物局的支持。”
杭州白塔
他不让步,不同意转移白塔,不同意转移龙兴寺的经楼。 因为文保不仅要保护古建筑,还要结合所在地的历史科学地衡量价值。
现在,1183岁的龙兴寺经栋在延安路的灯心胡同口,呼吁杭州当时市井的繁华。
与以前的听课笔记相比,王士伦之后的《业务自传》笔迹完全不同,好像是两个人写的。
前者花漂亮,极富个性,但后者端正,所有者书味浓郁。
为什么变化那么大?
1953年5月初,24岁小镇青年王士伦来到杭州,向新机构报告。
这个单位位于环城西路20号,现在的环城西路和龙游路十字路口。 70年前,这里有一座西式小楼,其中诞生了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文管会)。
环城西路20号,浙江省文管会成员拍照。 图像来自王群力。 根据《城市秘密》,照片右边的土墙是现在沙孟海故居的火墙。 从小在院子里长大的王群力,识别出三排左一:牟永抗,左二,陈训慈,左六:沙孟海,左七:周中夏。 中排左三:邵裴子,左四:英承铠,左五:朱家济。 前排左三:王士伦,左四:黄涌泉。
王士伦在文管会上听了无数“课”,记录了无数课笔记:文管会主任邵袻子每周四下午上课,发表龙泉青瓷,还发表英承铨、沙孟海、张任政(王国维的学生)、宋云彬、沈如等“大老师”
王群力找到了旧照片,父亲(上图左)和后来成为历史学家的牟永抗站在西湖旁边,以“小鲜肉”级的侧脸,凝视着前方的人生。
1954年,25岁的王士伦和21岁的牟永抗参加了文化部、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大学共同举办的第三届考古培训班,翟伯赞、郭沫若、裴文中、尹达……
在那之后的几十年里,中国文物考古事业是由讲座下的这些新生力量开始的——
牟氏给记者看过旧照片。 他和培训班的同学们参加了半坡遗迹的挖掘,朝气蓬勃,笑着。 他把肩并肩的年轻人称为高至喜,后来成为湖南省博物馆的馆长,主持了马王山的考古发掘。 前排右一,那就是王士伦。
在旧专辑里,王士伦穿着流行的卡其色衣服,穿着庐莱照相机,朱家济穿着旧棉袄,被摄影师叫走,转过身来,好像固定了圆萌的脸。
20世纪50年代初,浙江省的文物保护事业,几乎都是白纸——浙江省到底有多少文物之家的底蕴,残存情况如何,它们需要保护还是需要怎么保护,基本的理论和做法还没有建立起来。 从故宫博物院调来的朱家济开始全面负责浙江地面文物的调查、保护和修理工作,成为当时浙江省唯一的国家文物局鉴定委员会委员。
朱家济几乎跑遍了浙江省,王士伦跟着他,主题是调查杭州古代石窟的造像,爬上飞来峰、烟霞洞、石屋洞、南观音洞及城隐山、凤凰山、葛云岭、慈云岭和江干天龙寺后山、净慈寺后面的石佛洞等,实地调查。
王士伦跟着朱家济开始学习书法,风格发生了很大变化。 更重要的是,奠定了学术审美和结构的基础。
1969年,父亲离家出走。 他把家里的两个板箱涂成黑色,用来装书。 想着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父母商量了一下,去照相馆拍了家人的照片。
这是四口之家的极少数照片。 爸爸很少穿正式的中山服,妈妈做头,精心打扮,但人很瘦。
1969年的冬天很冷。 小王去看望父亲,高低屋里飘着大烟,飘着小烟圈。 那是朱家济先生抽烟。
几天后,12月29日凌晨,朱家济从晚上开始上厕所,滑倒,死亡。
王士伦没有在家谈过这件事,没有表现出任何感情。 但是在自传中,有一句话说朱家济去世了,我孤身一人战斗。
这一生,王士伦从事浙江地面文物的研究和保护——
参与和主持浙江省1~4次全国要点文物保护机构的评定,救治了大量文物古迹。
开设了“文物古建筑保护培训班”,以飞英塔、保国寺、天宁寺的保护修理为契机,培养了文物保护专家。
“没有这样的专业和人才积累,浙江省的地面保护就不能取得今天这样好的成果。 这与王老师的敏锐有关”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黄滋说。
年,在浙江省考古所40周年纪念会上,现任所长刘斌报告了数字,象征性儒教的笑容:“浙江省从文物资源来说,不及陕西山西河南,但在第三次全国文物调查过程中,浙江不可移动文物数量为73943处。
* * * * * * * * * * * * * * * * * * * * *。
1998年,在病床上,王士伦对儿子说。 你能帮我一下吗? 兰溪长乐村,很经典的古建筑群,很遗憾外人知道的很少,可以写复印件吗?
但是王群力一忙就放任不管,说“帮不了他”。 这是父亲人生中最后想写的复印件。
父亲一心希望小王继承自己的衣钵,想培养他对旧建筑的有趣之处。
年轻时的王群力穿着父亲的衣服
但是小王没听过爸爸说的话。 父子俩人生的关心,生活态度完全相反,他热爱生活,花爱草,性格慷慨,开阔朋友,接触的东西越来越多样化。
但是最后,活着,他变成了父亲——父亲把这种想法告诉了儿子。
无论是过去在电视台工作,还是现在淘气的“城市秘密”,王群力都和父亲发生过同样的事件,传承并记录了杭州的城市文化。
“如果让我考古的话,很有趣,但是现在没有机会。 ”。 他笑了,现在自己制造“城市秘密”,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补偿。
请盖章越来越多的复印件
▼
你可以赶紧拿在手里
细看钱江夕报吧。
印章订阅
资料来源:钱江晚报·; 时间信息记者马黎
原题:“西湖边岳庙很难来! 打开个人笔记本,浙江文物保护的尘封往事”
阅读原文。
标题:要闻:西湖边岳庙来之不易!一本私人笔记,掀开浙江文物保护的尘封往事
地址:http://www.jt3b.com/jhxw/15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