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094字,读完约13分钟

1月18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使公众更好地理解《意见》,商务部对外贸易司负责人近日对相关内容进行了解读。

该负责人指出,改革开放30年来,加工贸易实现了快速跨越式发展。进出口总额从改革开放之初的不到17亿美元增长到2014年的1.4万亿美元,年均增长超过20%。中国10万家加工贸易企业带动了4000万直接就业。加工贸易在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加强与世界经济一体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国际环境和国内加工贸易发展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受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双向挤压”。传统粗放型发展模式不可持续,制约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问题依然突出。我们必须站在对外开放的新起点上,抓住全球产业布局调整的历史机遇,加快加工贸易的创新发展,提升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这不仅是巩固贸易大国地位、建设贸易强国的必由之路,也是促进产业升级、建设制造业强国的迫切需要,是稳定就业、提高国民福利的必然要求,是服务经济外交大局、促进对外开放更高水平的战略选择。

商务部外贸司负责人解读《国务院关于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为推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商务部会同发改委、财政部等16个部门,起草了《关于制约我国加工贸易创新发展、优化升级突出问题的意见》,经中央、国务院批准后于近日正式发布。

《意见》共分为8个部分,共33篇文章。第一部分是总体要求,提出了五项基本原则:“始终争取稳定,大力推进转型升级,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合理协调内外部布局,不断优化经营环境”,明确了2020年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的目标。第二至第五部分是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的主要任务,包括:延伸产业链,提升加工贸易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发挥沿海地区的示范作用,促进转型升级,提高质量和效率;支持延边内陆地区承接产业梯度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引导企业有序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统筹国际国内市场和资源。第六至第八部分是组织实施的要求,包括:改革创新管理体制,增强发展动力;完善政策措施,优化发展环境;组织保证。

商务部外贸司负责人解读《国务院关于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

下一步,根据《意见》的要求,商务部将与相关部门建立协调机制,明确任务分工,落实工作责任,制定相关政策,推动地方政府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出台针对性措施,做好落实工作,推动加工贸易创新发展取得实效。

结合《意见》,负责人回答了大家关心的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1.加工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时期,对外贸易进入新常态。如何理解加工贸易的作用和重要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分工逐渐从传统的产业间分工转变为产业内分工,从纵向分工转变为横向分工。跨国公司已经在全球范围内铺设了产业链,国际产业转移的步伐正在加快。中国抓住历史机遇,成功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将外资、技术和管理优势与中国劳动力等低成本要素优势有机结合,成为全球加工制造基地。可以说,加工贸易是国际产业分工发展的产物,是抓住机遇、承接转移的结果。

商务部外贸司负责人解读《国务院关于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

加工贸易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首先,加工贸易是对贸易大国的重要支持。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中国已连续三年成为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国,今年1月至11月超过美国566亿美元,保持其最大货物贸易国的地位。其中,加工贸易做出了重要贡献。从1981年到2015年,加工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从5.7%上升到31.5%,1998年达到53%。目前,外贸进口总额的四分之一以上和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仍然来自加工贸易。

商务部外贸司负责人解读《国务院关于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

第二,加工贸易是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自1997年以来,中国51%的外资集中在制造业。尽管近年来制造业投资比重有所下降,但仍保持了每年约400亿美元的投资规模。中国制造业很大一部分来自加工贸易。据不完全统计,在全球排名第一的64种机电产品中,20种加工贸易出口占50%以上。

第三,加工贸易是扩大就业的重要途径。目前,中国有10万家加工贸易企业,解决了4000万个就业岗位,约占中国第二产业就业人数的20%。根据东莞的统计,加工贸易提供了800多万个工作岗位,其国内生产总值是1978年的1000倍。

第四,加工贸易是提升行业整体水平的重要力量。通过参与全球分工,不断学习和掌握先进技术、标准和生产管理方法,实现了“边干边学”。据广东省统计,odm+obm在广东加工贸易企业中的比重上升到66%左右。促进民营企业发展。2015年1月至11月,民营企业加工贸易进出口比重上升至10.2%,比2002年提高7个百分点。依靠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从一个电子工业相对落后的国家迅速崛起为世界it产业中最重要的硬件制造基地。手机、电脑、数码相机等最新电子产品由中国企业设计制造。

商务部外贸司负责人解读《国务院关于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

第五,加工贸易是密切内地与台湾、香港、澳门经贸关系的重要环节。港澳台企业约占加工贸易企业的50%,约有5.4万家,其中港澳企业约4.5万家,台湾企业近1万家。香港是内地第二大加工贸易出口市场,占加工贸易出口的四分之一;台湾是mainland China加工贸易进口的第二大来源,占加工贸易进口的15%。

实践证明,加工贸易符合中国国情,在提升贸易大国地位、融入国际分工体系、提高产业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走出去”而非“走出去”。未来,加工贸易仍是中国深入融入国际产业分工体系、实现价值链跳跃、提高就业水平的重要载体。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全球产业布局调整的机遇,继续发展加工贸易。

二.《意见》发表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当前加工贸易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

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深化的背景下,中国加工贸易发展迅速,依靠劳动力、土地等低成本因素,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当前,国际环境和国内加工贸易发展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受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双向挤压”。传统粗放型发展模式不可持续,制约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问题依然突出。

目前,中国加工贸易的发展呈现出“一慢一快一升一降”的趋势。“一慢”是指由跨国公司主导的大规模国际产业转移明显放缓;发达国家纷纷转向大力推进“工业回归”和“再工业化”;没有类似信息技术革命的产业,产业转移缺乏亮点、热点和支撑点。“一快”意味着中国加工贸易产业和订单的外向转移加快。据商务部不完全统计,自2013年以来,中国产能和订单的外向转移影响了950亿美元的出口额。与此同时,越南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加快了工业和资本转移的步伐。“一升”是中国生产要素成本的快速增长。自2009年以来,劳动力成本的年均增幅已经超过10%。沿海地区雇佣工人的成本已达到每月5500元左右,是缅甸、孟加拉等邻国的3-5倍,接近匈牙利、罗马尼亚等东欧国家。“一滴”是指随着经济持续增长,中国的劳动力、土地和资源等生产要素成本持续上升,环境承载力达到或接近上限,低成本制造业的传统优势明显减弱。

商务部外贸司负责人解读《国务院关于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

我们必须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创新为动力,以国际产业分工深度调整和实施“中国制造2025”为契机,立足中国国情,创新发展加工贸易。

3.推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的方向和路径是什么?

经过30年的发展,加工贸易已经进入了从量变到质变的新阶段。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转型升级不是基于人的意志。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

根据“留、来、转”三种情况,《意见》明确了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的路径。“留”,扩大内涵和外延。在鼓励加工贸易企业加快制造业环节转型升级的基础上,扩大加工贸易延伸,推动制造业从生产向生产服务转型,与服务贸易、互联网和智能制造融合。对于“引进来”的,要继续加大投资,明确政策预期,通过吸引投资和吸引智力技术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加工贸易利用外资水平。同时,积极参与多边、双边规则和自由贸易区谈判,为加工贸易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国际经贸环境。“走出去”,一方面加快沿海加工贸易向内陆边境地区的优先转移,研究制定差别化政策,支持内陆边境地区进行梯度转移;另一方面,强调海外合作区作为引导企业有序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平台的作用。

商务部外贸司负责人解读《国务院关于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

对于加工贸易的创新、发展、优化和升级,有五个方面需要特别强调:一是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从低端向高端发展。二是产业链延伸,转向制造业和服务贸易一体化。三是企业实力增强,从加工装配厂转变为技术、品牌和营销企业。第四,优化区域布局,逐步实现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和国内外合理布局。第五,增长动力的变化,从要素驱动到要素驱动和创新驱动的结合。

商务部外贸司负责人解读《国务院关于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

4.该文件的突出特点和亮点是什么?

《意见》以加工贸易为基础,但不限于此,加工贸易是指导加工贸易未来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意见》坚持问题导向,明确创新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关注稳定加工贸易的政策预期。充分肯定加工贸易的重要作用,明确指出要立足中国国情创新发展加工贸易。巩固传统优势,加快培育新的竞争优势。提出“始终争取稳定”的基本原则,保持加工贸易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为制造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稳定政策预期,增强发展信心。

二是拓展了加工贸易的内涵和外延。在鼓励加工贸易企业加快制造业环节转型升级的基础上,扩大加工贸易的外延,即加工贸易与服务贸易的融合、与互联网的融合、与智能制造的融合。

第三,强调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在欧美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和发展中国家加快国际产业和资本转移的背景下,我们将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吸引人才和技术,提高加工贸易利用外资水平。同时,积极参与多边、双边规则和自由贸易区谈判,为加工贸易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国际经贸环境。

四是国内外市场总体布局。一方面,加快沿海加工贸易向内陆边境地区的优先转移,研究制定差别化政策,支持内陆边境地区进行梯度转移;另一方面,强调海外合作区作为引导企业有序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平台的作用。

第五,加强与国家经济和外交战略的整合。紧密结合“一带一路”等国家的经济外交战略,规划加工贸易海外合作布局,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中国重点经济外交国家合作,提出《促进中非工业化伙伴关系行动计划》,积极开展中非产业合作。

第六,改革创新贯穿始终。在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中,提出了大力实施创新驱动的要求。第六部分对管理体制改革创新进行专项工作部署,提出全面推进加工贸易行政审批改革进程,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优化监管方式,加快推进国内销售便利化和海关特殊监管领域整合优化。

5.《意见》对加工贸易管理体制创新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加工贸易货物是保税货物,必须与非保税货物分开管理。多年来,国务院有关部门建立了完整的加工贸易管理体系,为防止走私、保障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加工贸易已深入融入全球产业链,改革进程正在深化,因此有必要建立和完善一套适合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的新的管理体系。为此,《意见》提出了以下改革措施:

商务部外贸司负责人解读《国务院关于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

一是全面推进加工贸易行政审批改革。在总结广东省行政审批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已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完善企业经营状况和生产能力的核查机制,强化企业履行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等社会责任。

二是完善加工贸易商品分类的动态管理机制。动态调整加工贸易禁止和限制商品目录,完善重点敏感商品加工贸易企业准入管理。

三是优化监管方式。改变目前以人工为主的监管模式,逐步实现以企业为单位的监管。对于信誉良好、信息透明、符合海关要求的企业,探索并实施企业自核单耗管理方法。

第四,进一步促进国内销售便利化。在取消内销审批的基础上,进一步简化内销欠税核销手续,推进内销集中征税。

第五,扩大海关特殊监管领域的职能。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积极推进内销选择性关税征收政策,并适时研究扩大试点。促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保税加工、保税物流和保税服务的多元化发展。

六.加工贸易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如何应对这些变化?政府将在哪些方面着力优化加工贸易的发展环境?

优化加工贸易发展环境对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和发展至关重要。目前,加工贸易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通过深入分析,系统梳理了内外部环境中影响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正负因素,并从六个方面提出了改善和优化加工贸易发展环境的对策:

一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充分发挥金融资金在引进先进技术装备、产品创新、R&D设计、品牌培育和标准制定等方面的引导作用,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和梯度转移。

二是提高金融服务水平,鼓励为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多元化融资服务,加强对中小加工贸易企业的融资担保服务,鼓励通过内部保险和对外贷款为跨国经营提供融资支持,重点解决加工贸易企业融资难、成本高的问题。

三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针对加工贸易企业“五险一金”的沉重负担,提出应及时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加快社会保险的全国联网,提高保险经办和管理的便利性,做好加工贸易重点发展领域的农民工社会保险工作。

第四,优化法律环境。完善加工贸易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加工贸易企业分类管理,建立部门协调机制,推进加工贸易企业信用评估体系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应用,为加工贸易发展创造公平、透明、高效的制度环境。

五是营造公平的外部环境。为了有效解决贸易摩擦和争端,为加工贸易发展开辟新的国际空空间,建议推动制定多边、区域和双边国际经济贸易规则,改善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货物、服务和投资的双向市场准入条件,促进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和便利化。

第六,为制造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重点是稳定加工贸易政策和提供可预测的长期发展环境。鼓励和保护创新,尊重和发扬创业精神,支持制造企业专业化和精细化,争创百年企业。鼓励企业重视R&D和技术应用,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加工贸易示范企业转型升级的宣传和经验推广。

总之,加工贸易的创新与发展既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将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努力为加工贸易创新发展提供可持续的良好发展环境。

标题:商务部外贸司负责人解读《国务院关于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

地址:http://www.jt3b.com/jhxw/3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