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96字,读完约7分钟
近日,国家统计局初步测算并公布,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6.9%。虽然经济增长率已经下降到7%以下,但相对来说还是很难实现的。这个数字充分表明,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从两位数的高速发展时代进入了中高速发展的新常态。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机遇和挑战,2015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努力推进供给侧改革,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人民日报》独家专访集《供给方体制改革七问》准确、及时、全面地回答了供给方改革的背景、原因、方向和路径,使读者特别是广大党员干部认识到当前推进供给方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这是一本非常有用的读物。
一是准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内涵和外延
《关于供给方结构改革的七个问题》以权威的答案阐明了“供给方结构改革”的政策含义,即从提高供给质量入手,推进结构调整,纠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与此同时,该书还阐明了在推动供应方结构改革时要执行的五项关键任务: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化、降低成本和短板。该书指出,要正确理解供给方的结构性改革,它绝不是计划经济,也不是脱离需求来刺激供给的。相反,要正视过去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不断修复甚至重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状态、新模式、新阶段的市场主体、产品、服务和交易体系。
有人在网上散布说,供应方改革应该打击私有化和自由化,即“坚决把落后的民营企业赶出供应体系”,“对大中型民营企业实行公开改制”,“强化国家计划职能,实行国家控制”,这是对供应方结构改革的完全曲解。相反,供给侧结构改革是为了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纠正因过度依赖行政资源配置而导致的要素配置扭曲。供应方的结构性改革绝不是强有力的刺激。相反,在适度扩大总需求和调整需求结构的同时,应以改善供给结构为改革的主要方向,实现从低水平供给平衡向高水平供给平衡的飞跃。因此,供给方改革既不是强有力的刺激,也不是需求的收紧,而是提高供给水平,以增强市场需求,实现更高水平的供需平衡。
第二,以供给侧结构改革引领新常态
如前所述,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巨大挑战,但从长期历史进程来看,当前的困难和挑战是经济社会螺旋式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经验。虽然中国正处于艰难的转型期,但长期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弹性好、潜力大、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改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改变,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前进趋势没有改变。只要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进改革,经济发展就能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从简单分工向高级分工发展,经济和社会就能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相反,产能过剩和环境污染问题得不到解决,经济增长将难以维持,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因此,必须着眼于中长期经济问题,以供给侧结构改革引领新常态,这是当前必须采取的重大举措。
有五个关键的任务来促进供应方面的结构改革:减少产能、减少库存、降低杠杆、降低成本和短期供应。这五项任务都与当前突出的矛盾和问题相对应。就产能削减而言,依法快速处置僵尸企业至关重要。企业应对僵尸应该坚定不移地减少过剩产能,使各种宝贵的市场要素回归有效市场,同时避免行政权力搞拉拉扯扯。去库存化是一个系统性问题。一方面,有必要通过推进城市化来帮助农民在城市定居;另一方面,有必要改革基本税制以降低房价。去杠杆化的重点是中国金融体系需要加快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一方面,要重点提高金融监管水平,避免重复上演制造股市灾难的闹剧,以避免股市灾难;另一方面,有必要稳定汇率和利率,以避免金融问题造成的系统性风险。降低成本还需要两方面的努力。一是要着力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减轻企业税费负担;第二,要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力度。国有企业的低效率是下游企业成本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降低成本的关键节点在于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目前,弥补不足的关键任务是弥补农村地区的不足。城乡二元化是长期困扰中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农民收入,特别是财产性收入能够得到有效提高,那么促进消费对拉动经济增长和消除房地产库存将具有重要意义。
在“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下,推动供应方结构改革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走向全球。显然,供给方面的改革不仅仅限于提高国内市场的供给水平,还包括提高国际需求的供给水平。当然,有效扩大需求不仅仅是国内需求,还包括“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更多国际市场的需求。在“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下,走出去的主体不应该是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如钢筋混凝土,而是适合中国大国地位的高科技和先进产业,如高铁、无人机、通信卫星和全球能源互联网。尤其是全球能源互联网。不久前,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建议,得到了联合国秘书长的高度肯定和支持。据估计,坚持全球能源互联网需要50万亿美元的投资,让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能使用绿色能源,这是人类梦想的一件大事。这些高科技产业可以带来丰厚的回报和广泛的就业机会,利用这些产业实现走出去的目标应该是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一个战略组成部分。
第三,推动供应方结构改革需要更有效的制度供给
作为大众的通俗读物,《关于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七个问题》自然侧重于对供给侧结构改革的理解和实施。从更为全面的角度来看,尤其是对于改革的决策层来说,供给方结构改革还包括制度供给的关键供给方内容。例如,在去库存化方面,如果农民能够负担得起住房,可能有必要使农民能够依法转让他们在农村地区的房屋和土地,以获得更多的财产收入,而这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供给基本制度,这显然只能由最高决策层在实施和推进供给方结构改革时加以考虑。到目前为止,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已经召开了20次会议,关于农村土地制度、司法制度、财税制度等诸多方面的意见形成了改革决议。目前,有必要加快这些决议作为制度供给的实施,以便为供给方的结构改革提供更有效的制度供给和保障。
此外,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仅仅着眼于经济领域来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是不够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五位一体的改革。因此,为了给供给侧结构改革提供更有效的制度供给,我们还应该关注经济体制以外的其他方面的制度供给。例如,由于供应方改革不可避免地带来痛苦,一些市场参与者不愿意不顾道德和践踏法律而停止赚取巨额利润,一些地方政府和官员正在姑息和强奸造成污染、制造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大纳税人”。这些行为被上级行政部门发现并处理,其效率和效果无疑是有限的。这些社会弊病的治理有赖于公众舆论更加有效和公开的监督。当然,舆论监督也可能异化为有偿新闻、敲诈勒索等。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提供舆论环境和舆论监督的法律制度就显得非常重要。
总的来说,《关于供给方结构改革的七个问题》用简洁的语言向读者解释了当前经济下滑的原因、出路和代价。通过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分析和判断,不仅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信心,也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对供方体制改革的关注,增强了各级负责同志在推进供方体制改革过程中把握改革进程的能力。由此可见,《关于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七个问题》是一部很好的促进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著作,人民出版社出版《关于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七个问题》是及时的。(高尚全)
标题:人民日报:以供给侧改革引领新常态
地址:http://www.jt3b.com/jhxw/3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