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688字,读完约9分钟

新华社北京2月3日电(记者、熊、)这是中国重要的制造业重镇,“世界工厂”的名称在国内外都很有名。

第一批“三合一”工厂在这里诞生,从此中国经济与世界有了一条连续的脐带。

你能在金融危机后转型的“痛苦”中带头扭转局面吗?在低成本优势逐渐丧失后,外资“撤离潮”是大势所趋还是言过其实?“世界工厂”在未来将为世界提供什么?带着这些疑问,新华社记者来到广东省东莞市进行调查。

外资来了又走,以实现“质量和齐飞”

在年底和年初,接近午夜的时候,在位于广深经济走廊中间的东莞市昌平镇,仍然有许多满载货物的大卡车呼啸而过。

这是一个从制造业起步的城市。

2015年,东莞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约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并进入“6000亿元俱乐部”。智能手机、电子元件、服装、鞋帽等产品的产量居全国乃至世界首位。“东莞塞车,全球短缺”不仅仅是一个笑话。

在“世界工厂”的招牌后面,占东莞外贸和工业增加值60%以上的外商投资企业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与中国其他地区的外国公司一样,它们也面临着国内因素成本上升和经济转型升级带来的各种压力。唯一的区别是这种“不适”可能来得更早。

“金融危机刚刚发生在2008年。当我们参观公司时,我们发现订单下降了。因此,预计对外贸易可能会遇到困难。当时,内陆地区的出口总体上以两位数的高速增长。事实证明,我们的判断仍然是合理的。”当地政府商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正是由于这种在外经贸领域的“风向标”作用,东莞外资企业的风波总能引起外界的关注,报纸上频频出现“破产潮”、“撤资潮”等报道。

对此,东莞市商务局副局长方建波表示,东莞的外资企业纷纷倒闭和外迁是事实,尤其是诺基亚东莞工厂、联盛电子等一些大型工厂的倒闭。但是,无论从规模还是质量来看,都在正常范围之内,不存在所谓的“搬迁潮”。

他向记者提供了一组数据:2015年,东莞共有362家外资企业被关闭和搬迁,其中以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在过去的三年里,东莞关闭了569家外资企业,454家企业和434家企业。

事实上,“破产”的最高峰出现在2008年,当时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东莞有857家外资企业倒闭并迁出。此后,关闭的企业数量逐年减少。

如果我们在更长的时间尺度上观察,我们会发现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有“生”和“死”是正常的。从1979年到2008年,东莞吸引了27000多家外资企业,2008年约有12000家。这意味着,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前,根据市场规则,平均每年约有500家企业自然死亡,占总数的4%至5%。

“东莞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是在过去30年中逐渐积累起来的。在这里,产业链已经成熟,上下游合作默契。除了劳动力成本较低之外,在工业成熟度、配套设施和基础设施方面,东南亚也无法与东莞相比。”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江林说。

外资仍在涌入东莞。2015年,东莞实际吸收外资53.2亿美元,增长17.5%。其中,国外对科研和科技产业的投资增长了135%,对金融业的投资增长了696%,服务业超过了制造业,成为“吸金大户”。

东莞百利达健康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和彦是当地日本商业协会的副主席。在他的印象中,东莞的日资企业近几年来来往往,但总体上没有显著的变化。

尽管成本上升给许多企业带来压力,但大量外资企业被聚集上下游企业、较低的物流成本和细致的服务分工等因素牢牢吸引,选择留在东莞。

林和严有着各自的个人经历。为了打开亚洲市场,他的公司两年前考虑再建一个工厂。在曹老亲自带领团队访问越南、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后,公司放弃了计划,决定将东莞工厂的产能每年扩大10%。

“虽然这些国家的土地和劳动力都很便宜,但工业配套设施却不如东莞。例如,在越南,我们找不到适合卫生设备的包装材料。在东莞,有许多这样的制造商,低价格和质量可以满足各种要求。”一个小包装盒展示了东莞完整产业链的优势。

转变大趋势创新破解困境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东莞是低端制造业的天堂。“玩具之都”、“家具之都”和“鞋类制造中心”……这些标签代表了过去30年来中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以加工贸易为重点的外商投资相结合所取得的显著成就。

然而,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减少,东莞早期在“孔雀东南飞”背景下形成的劳动力“萧条”效应逐渐丧失。目前,东莞企业需要为一线普通工人支付每人每月3000至4000元的工资,相当于缅甸和越南的2至3倍。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一批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高资源消耗的外资企业纷纷倒下或退出,越来越多的强势企业不断壮大,迎来了新的生命周期。

龙昌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是改革开放后最早落户东莞的外资企业之一。走进东莞市昌平镇龙昌的注塑车间,机器人正在努力工作。他们不停地打开注塑机的门,挑出刚成型的热塑料玩具零件,把它们送到传送带上,然后把废料放入收集管重复使用。

“一个机器人可以代替一个分拣工人,不仅准确率高,稳定性强,而且避免了分拣过程中的烫伤。”该企业项目经理张利民表示,近年来,市场变化迫使企业“换机器”,到2015年底,企业自动化率将达到40%左右。

这家世界知名的玩具制造商除了依靠自动化来提高生产效率外,还与国内高校合作成立了智能技术研究所,并进入智能机器人、物联网等高端科技领域,努力延伸到价值链的“微笑曲线”两端,颠覆了制造企业机器轰鸣、灰尘滚滚的老一套。

在提升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过程中,也给东莞带来了与全球尖端科技结合的机遇。

近年来,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聚集了一批中外创新技术企业,以工业机器人为发展方向的李群自动化就是其中之一。

2015年夏天,李群自动化自主开发的第一条机器人月饼包装生产线在中国投入生产。由8个李群机器人组成的包装线可以实现分拣、包装、封口等多道工序。每小时数千箱的生产能力只需要4个人监督整个过程,节省了人力,大大减少了包装过程中的质量问题。

据李群自动化总经理石金波说,一些食品企业已经听到这个消息,要求订购这样的包装生产线。据估计,2016年企业工业机器人的销量预计将从2015年的200台左右跃升至1000台左右。

从手机、电脑到数控机床,从汽车零部件到机器人和智能设备,东莞制造业对包括外资在内的低端产能具有挤出效应。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向劳动密集型和技术资本密集型转变,加工制造业水平逐步提高。

竞争越来越激烈,提高了自身的“磁力”

“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企业向综合成本较低的地方迁移是一种发展规律。我们现在需要做的是提高东莞的运营效率。”在东莞工作了20多年的立威鞋业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查克·吉利斯说。

李伟的母公司,美国布朗鞋业,有100年的制鞋历史,是世界上最大的鞋类贸易公司之一。近年来,东莞在全球布局中的角色不断变化,最初专注于制造业,现在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棕色鞋类设计和研究中心。

“我们几年前关闭了台湾办事处。意大利设计部门只剩下20人,东莞公司还在继续扩张。现在,600多名员工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尽管如此,吉利斯承认,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企业已经从美国转移到了台湾,然后又转移到了中国大陆,而大陆的成本也越来越高,不排除他们将来会转移到东南亚。

东莞人自己也清楚地了解未来吸引投资的比较优势的变化。

方建波表示,从外部环境来看,美国等发达国家纷纷推动再工业化,甚至组织代表团来东莞“招商引资”。印度和其他国家拥有更丰富的劳动力,越南将受益于地区自由贸易协定的红利。此外,这些新兴国家正在效仿中国的成功范例,引进外国投资。从内部来看,除了成本增加消耗利润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东莞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也在减弱。

“世界工厂”正在转身——东莞外资调查

然而,另一方面,东莞多年来积累的巨大制造能力、完备的工业配套设施、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优化的产业格局仍然对外资构成了强大的吸引力。

在东莞市委书记徐建华看来,更重要的是,东莞培养了一批熟悉国际市场和规则的人才,不断传承着敢为天下先的老一辈人的“精神和精神”。

因此,即使在日益激烈的招商引资竞争中,东莞近年来也“提速提质”,出现了许多高质量的大型项目,现有企业增资扩股,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的局面。今年,它还吸引了许多规模超过1亿美元的大型项目,如总部经济和服务业。

统计显示,东莞外资企业增资扩产总额从2008年的17亿美元增加到2015年的42.9亿美元,增资项目平均规模增长2.9倍。可见,企业在东莞扎根的意愿仍然很强。

徐建华表示,外资在东莞经济腾飞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未来利用外资仍是东莞加快融入国际产业链、提升产业水平的重要途径。

在东莞接受采访时,记者对外国企业中出现的“成熟”的R&D机构印象深刻。“十二五”期间,外资企业在东莞新设立R&D机构943个,新授予国内发明专利1379项。

也有一些行业领袖关注R&D和创新,非常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很少出现在公众的视线中。一些专家认为,由于这些“隐形冠军”的不懈努力,东莞的现代工业能够保持竞争力。

"东莞的转型升级主要是产业的转型升级."徐建华表示,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东莞将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两轮驱动”,实施“东莞制造业2025”战略,抢占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制高点。

标题:“世界工厂”正在转身——东莞外资调查

地址:http://www.jt3b.com/jhxw/3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