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66字,读完约4分钟
中国货币池中有许多“活水”,但要使金融“活水”更好地为实体经济供水,还存在许多制度和制度障碍,需要通过改革来解决。展望“十三五”,中国正在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完善现代金融体系,为经济结构调整和权力转换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十三五”一季度,中国供给侧结构改革在信贷领域取得积极进展,直接融资也大幅增加。一季度,全国社会融资规模增长6.59万亿元,为历史同期最高水平;智能制造等高科技领域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8.9%,产能过剩行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下降0.2%。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为14.5%,分别比大企业和中小企业高2个百分点和5个百分点;企业债券融资达到创纪录的1.24万亿元...
然而,如何提高金融监管和服务的有效性,为实体经济注入更多的金融“活水”,仍然是“十三五”期间金融改革需要直接面对的问题。因此,“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丰富金融机构体系,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改革金融监管框架。
最近,中国人民银行牵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农业部、商务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参与编制了“十三五”重点专项金融规划。
"第十三个五年财政特别计划的目标是建立现代金融体系."中央银行副行长陈说,通过编制专项金融计划,明确未来五年我国金融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和主要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鉴于这一系列问题,金融业的探索已经在进行之中。在首批五家民营银行成功的基础上,又有12家进入了示范阶段;第一批投贷联动试点已经明确,5个地区、10家银行取得资格;建立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已提上日程,建立国家农业信用担保体系指日可待...
“经过金融机构的努力,一个多层次、多元化、互补、功能齐全、灵活的金融市场体系正在逐步形成。”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表示,金融市场体系建设正朝着进一步细分市场、提高效率的方向发展,以满足实体经济的需求,使信贷、债券、股票等各种融资需求找到匹配的市场。
陈说,“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准确理解和把握国内外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明确金融改革开放的基本方向,着眼于新形势下的重大现实问题,争取更多的创新和突破。
如今,创新已成为所有金融机构应对竞争、寻求转型的共识。随着消费金融公司在全国的试点推广,金融机构正在努力创新消费信贷产品;在第三方支付机构和监管的压力下,五大国有银行联合宣布手机转账免费;小额信贷和融资担保机构等创新服务促进了私人融资的阳光...
中国银监会政策研究局副局长廖元元表示,“十三五”期间,银行业要更加注重创新和改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积极推进民间资本进入,引导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差异化和差异化发展,推动银行优化信贷结构,推动银行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丰富金融产品和市场层次,建立和完善与各种创新相匹配的风险管控能力。
“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的双轮驱动,在坚持无系统性风险底线的同时,共同推动着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加快。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规范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收紧制度框架,整顿和规范金融秩序,严厉打击金融诈骗、非法集资和证券期货违法犯罪活动。
“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扎实推进,多部门合作监管模式进一步推进。”郭田勇表示,金融监管需要不断调整、统筹协调,才能形成强大有效的现代金融监管框架。
注重创新和改革,注重普惠金融发展,全面推进绿色信贷,注重双向开放,注重金融安全...“十三五”期间,现代金融体系的建立将极大地促进中国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调整。
标题:让金融“活水” 浇灌好实体经济
地址:http://www.jt3b.com/jhxw/5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