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01字,读完约3分钟
中新社重庆6月17日电(记者刘祥林)“虽然无人驾驶汽车已经进入闭环运行,但要正式上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意16日在重庆表示。
自1956年“人工智能”诞生以来,已经过去了60年。人工智能正逐步从科学成果转化为商业应用成果,无人驾驶无疑是目前人工智能最热门的领域之一。近年来,中外互联网巨头和汽车制造商,包括谷歌、百度、宝马、长安等。,对无人驾驶汽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许多公司已经推出无人驾驶概念车,并完成了长里程测试。然而,这些概念车何时上路还没有时间表。
在同一天举行的首届中国(重庆)智能技术学术论坛上,李德意介绍了他的无人“工作”通勤车,该车已在郑州宇通客车厂正常运行。在此之前,李德意的团队分别于2012年和2015年在京津和郑州至开封的实际道路上成功进行了两次无人驾驶汽车测试。
今年4月,两个中国自主汽车品牌长安瑞成无人驾驶汽车从重庆出发,前往北京,标志着中国首个远程驾驶无人驾驶汽车测试的正式启动。长安汽车工程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谭本宏在接受中国新闻社采访时表示,长安汽车正在推动现有无人驾驶技术和系统大规模生产,并力争在2018年实现商业化。_ack({aid:1807,format:0,mode:1,gid:1,serverbase URL:" me . AFP . China news/" });
然而,无人驾驶汽车离人们的日常生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李德意说,高精度传感器的高价格和“驾驶大脑”认知功能的不足是无人驾驶的最大障碍,尤其是“驾驶大脑”的智能需要进一步提高,否则这项技术只能局限于无人驾驶。
“现有无人驾驶汽车具有一定的行为能力和感知能力,但要真正实现无人驾驶,需要认知能力。”李德意说,驾驶活动是人们在活动中的预测控制,它更多的是关于技能和经验,而不是知识、推理和计算。目前,无人驾驶主要是通过大数据计算方法和数据采集、挖掘和分析,但它不具备交互认知能力,还不能解决道路上行人和乘客的行为反应。
李德意认为,提高无人驾驶汽车认知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深度学习实现自学,然后将驾驶认知形式化,使“驾驶大脑”能够对不确定的未来做出适当的决策。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真正实现无人驾驶。
限制无人驾驶汽车上路的另一个主要瓶颈是法律和监管问题。无人驾驶汽车的立法已成为新的国际关注点,无人驾驶汽车的市场准入标准、保险和事故责任认定仍是各界争议的话题。
尽管推广无人驾驶汽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无人驾驶技术已经重新定义了未来驾驶的概念。李德意预测,到2025年左右,公路上80%的车辆可以自动驾驶,这与人工驾驶并存,相辅相成。(结束)
标题:人工智能60年:“无人驾驶”何时可期?
地址:http://www.jt3b.com/jhxw/7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