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77字,读完约2分钟
□孙骁骁
疫苗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最近,影响社会神经的山东非法疫苗案终于被警方破获。庞等人销售的疫苗数量可能无法准确统计。我想知道有多少人成为了暴利和贪婪的牺牲品。
不应混淆不同种类的疫苗。中国的疫苗分为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一类疫苗被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由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第二种疫苗是针对特定人群的,由公众自费自愿接种。媒体经常谈论的“问题疫苗”通常是二级疫苗。第二种疫苗有一定的利润,所以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了它。
接种疫苗后的不良症状不能一概而论。这可能是问题疫苗,也可能是疫苗接种者的错。在疫苗合格且接种人员操作没有问题的情况下,仍可能出现不良症状。中国疾控中心公布的疫苗不良反应率在100万至200万之间,这在日本被形象地称为“魔鬼的诱惑”。
疫苗的质量问题和人员的操作问题可以通过严格控制、强有力的监督和严厉的惩罚来控制。然而,即使一个家庭的100万不良率是100%,也很难避免客观的不良率。
既然是概率,保险能补偿吗?
目前,北京、江苏等地的疫苗接种已有保险保障。例如,从2016年1月1日起,北京开始实施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保险试点项目。在《北京市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办法(试行)》的基础上,保险公司提高了疾病死亡保险费和异常反应发生后3年内的医疗费用补偿。目前,这种疫苗接种的保证是在国家补偿或补偿的基础上增加资金,而且大部分集中在一种疫苗上。然而,二级疫苗与常见的问题疫苗可能需要更多的保险保护。
除了补偿损失,更重要的是,保险还能起到稳定人心的作用。
每当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公众出于恐惧对风险的意识远远高于事件本身的风险。在2013年发生的所谓“乙肝疫苗事件”中,除一例重症病例外,其余17例婴儿病例均与疫苗接种无关,无不良反应。然而,公众恐慌导致许多省市乙肝疫苗接种率迅速下降。
“问题疫苗”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冷链保存、功效无效、缺乏预防效果以及对人体无害。然而,由于这种经历,公众可能不会重复接种疫苗并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与上述情况类似,由于恐慌而拒绝接种疫苗,甚至从现在开始远离所有疫苗,都可能导致更大的健康风险。
保险的价值,一方面体现在弥补疫苗引起的不良反应的损失,挽救疫苗对人体的伤害;另一方面,它反映在让公众放心,缓解心理恐慌,并使公众更加相信正常的疫苗接种是至关重要的。
(作者是《中国保险报》的编辑)
标题:细节看保险:挽救疫苗之困
地址:http://www.jt3b.com/jhxw/9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