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67字,读完约4分钟

从“十三五”期间的国家规划来看,思路是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支持各市场主体通过购买服务和股权合作增加养老服务和产品的供给,这必然会从政策和金融环境上为养老产业开辟新的局面。

微观观察

周子勋

日前,央行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金融支持的指导意见》,力争到2025年建成适合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金融服务体系。《意见》提出要探索建立养老金融部门体系,加大对养老领域的信贷支持。同时,推动符合条件的养老服务企业上市融资,为养老服务企业和项目提供长期、低成本的金融支持。

不用说,这一举措对于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标志着中国养老保障机制建设又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近年来,扶持政策频繁出台。从2011年到2015年,中国发布了12项相关的养老金政策。从发表的频率可以看出,政府的支持正在逐步增加。2015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让民间资本进入养老行业,推进医疗护理一体化。“十三五”计划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出“积极促进医疗、养老和卫生领域的服务需求”,“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增加养老服务和产品的供给”。同时,为适应供方结构改革的需要,我们将通过金融促进养老产业的发展,为有效解决民生问题提供支持。

抢抓养老金融发展机遇

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加速发展,老龄化金融市场逐渐显示出其巨大的潜力。在现代金融业中,老龄化金融扮演着重要角色。在西方发达国家,老龄化金融是现代金融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例如,在美国,养老基金的机构投资者已经成为资本市场的主力军。2012年,美国人口为3.11亿,金融业从业人员为621万人,其中60%从事老龄金融业;2013年,美国私人养老金总资产达到19.6万亿美元,超过当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总额,占美国家庭金融资产的29.3%。2012年,中国人口为13.5亿,同期中国金融业从业人员仅为527万人,老年金融业从业人员比例较低。这反映了老龄化金融市场仍需挖掘的现状。据一些专家估计,考虑到目前老年人年平均消费水平为2万元,老年总人口年增长率为500-800万,中国的养老消费市场在“十三五”期间将接近30万亿元,这将带动包括养老保险、储蓄、金融管理和房地产在内的金融业的发展。

抢抓养老金融发展机遇

面对如此潜力巨大的老龄化金融市场,中国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抓住养老产业发展机遇。从欧美国家的经验来看,金融业在解决社会养老问题上可以发挥重要作用。除了对传统养老院和老年社区的直接投资外,各种金融产品如商业养老保险和老年人固定投资计划也非常普遍。相比之下,在中国,目前由于金融市场发展不完善,投资产品种类少,选择单一,很多老年人选择银行为老年人储蓄。据不完全统计,中国近90%的老年人选择为老年人储蓄。中国老龄科学中心战略研究所副所长王海涛说:“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给老年金融市场带来了巨大的需求,但中国目前的金融结构和产品体系不能满足这些需求,金融业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缺乏创新已成为制约老年金融市场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产品形式单一、没有充分考虑老年人的实际需求、老年人的认知度和接受度较低。目前,养老金融在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和养老管理方面仅做了一些尝试,其作用仍然有限。通过金融资源与产业资本的有机结合,解决养老问题,加强整体管理,提供更好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是有效解决养老问题的当务之急。

抢抓养老金融发展机遇

总之,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是毋庸置疑的,但它是否会演变成危机取决于社会保障机制,而完善的养老体系是最重要的。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不完善的收入分配机制制约了居民的收入水平,快速的城市化加剧了家庭分散居住的矛盾,两者都造成了老年人数量庞大、自立能力低下的困境。从“十三五”期间的国家规划来看,思路是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支持各市场主体通过购买服务和股权合作增加养老服务和产品的供给,这必然会从政策和金融环境上为养老产业开辟新的局面。

标题:抢抓养老金融发展机遇

地址:http://www.jt3b.com/jhxw/9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