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75字,读完约2分钟
2015年,环保M&A市场蓬勃发展,海外M&A大幅增加。今年M&A的数量是前三年的两倍多。自2016年初以来,中国企业开始了海外并购,而北京控股以14亿欧元收购德国eew是一件大事。在经济低迷的情况下,环保海外并购越来越受欢迎,而中国企业的目标不再是引进先进技术或管理经验,而是欧洲等成熟市场企业的低风险、高可预见性的稳定投资收益,这可能是环保企业海外并购的新趋势。
实习记者魏玉平北京报道
就在立春之后,环保市场出现了大规模的海外并购。北京控股(00392。香港)以14.38亿欧元(约105亿元人民币)的初始收购价格收购了德国废能利用公司eew。
2月5日,北京市政府控制的企业发布公告,向外界传达这一消息。根据公告,在此次交易中,北京首都作为担保人,买方是北京首都的间接全资子公司卢森堡和直接全资子公司万盛国际有限公司。此外,北京资本计划引入战略投资者,并可能出售超过50%的eew股份,前提是北京资本是唯一的最大股东。
据北京资本介绍,eew公司成立于1974年,是德国乃至欧洲唯一一家专门从事垃圾焚烧发电的企业,在德国及周边国家运营着18家垃圾焚烧发电厂。2015年,垃圾处理能力接近440万吨,占德国垃圾焚烧发电市场的17%,排名第一。
北京企业表示,此次大交易是集团“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又一重大举措,将有助于集团拓展垃圾能源利用业务,巩固和提升行业地位,同时将先进的管理专业知识和相关垃圾能源利用技术引入中国市场,从而提高行业管理和运营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收购的交易额创下了中国对德国企业直接投资的纪录,几乎是2015年环保海外并购总额的两倍。
许多业内人士指出,技术不能成为北京企业收购的理由。与欧洲相比,中国的垃圾焚烧技术并不落后,其技术路线相似。不同之处在于经营管理水平,将它们引进中国并不困难。
然而,从长期投资的角度来看,在经济低迷时期,拥有长期合同和稳定现金回报的欧洲环保公司是值得投资的。
许多环保巨头争夺食物
去年9月,瑞典私募股权巨头eqt开始出售eew。买家包括北京企业、光大国际(00257.hk)、资本环境(03989.hk)、中国天鹰(000035.sz)和其他中国环保公司,以及芬兰能源巨头芬兰公用事业公司fortum和麦格理基金。
根据中国天鹰公司2月14日的公告,该公司于2015年11月参加了投标,并于今年2月1日提交了第三份也是最后一份具有约束力的标书和报价,但由于“最终报价与竞争对手差距较大”而未能中标。
这项交易被德国媒体称为“买就是赚”。2013年3月,尹拓花了10亿欧元从易趣购买了51%的股权。2015年5月,他以保密价格完全控制了易趣。北京企业宣布,2014年和2015年,不含税和非经常性项目后的净利润分别为1510万欧元和6560万欧元。截至去年年底,欧洲经济区未经审计的合并净资产约为4.52亿欧元。
然而,花旗集团和CLSA认为交易价格太高。根据花旗银行2月5日的研究报告,北京企业的收购价格相当于22倍的市盈率和3.2倍的市盈率。此外,eew的容量利用率已达到95%,增长率受限于0/。根据CLSA当天发布的报告,北京企业用这些资金回购股份,比购买股票,并将其从被说服的买家名单中删除要好。
市场反应也不乐观。2月5日,首创股份股价下跌7.62%,收于人民币35.15元,为2011年8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根据北京企业的公告,该公司希望此次收购将有助于其吸收和引进先进的环保管理专业知识和与废弃能源利用相关的技术。对于后者,许多业内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技术将不是收购的目的。
“北京企业收购这家公司绝对不是为了技术。技术只是北京企业的一种解释,新技术不能移植到中国。此外,该公司本质上是一家运营公司,没有核心技术。”上海的一位环保人士表示,中国和外国在垃圾焚烧技术方面没有什么不同,因此北京企业没有必要为此收购海外公司。
另一位北京环保人士最近两次参观了德国当地的垃圾焚烧厂。他认为北京和上海的垃圾焚烧厂与德国的垃圾焚烧厂在技术路线上没有太大的区别。
这位业内人士还指出,从引入运营经验中学习并不难。国外重视垃圾分类,垃圾的质量和材料稳定性优于国内,特别是垃圾的含水率可以说是“天壤之别”,这导致国外垃圾焚烧厂与国内垃圾焚烧厂的运行存在很多差异,如人员配置和自动化程度等,国内企业无法照搬。
另外,德国垃圾焚烧市场化程度高,政府不给予补贴,而国内企业高度依赖政府,垃圾处理行业市场化程度不够高,这意味着北京企业可能无法吸收eew的商业模式。
“当然,随着国内市场的逐步自由化,有国外市场经验的公司比其他公司有更高的起点,这可以称为优势。”上述人士补充道。
此人认为,国内企业很容易引进海外企业的管理模式。海外企业的管理制度、实施细则、人员分工和处理方法都非常程序化和规范化。将这些先进的管理经验融入到企业的管理体系中,可以有效地提高管理的秩序和效率。
海外M&A市场火爆
在这种情况下,北京企业为什么还喜欢去海外“扫货”?
“在国家层面,近年来,国家一直呼吁国有企业‘走出去’,加快国际化进程。海外扩张的程度和国有资产企业并购的数量自然逐年增加。”一位在一家国有环保企业工作的业内人士分析说:“环保产业已经被政府提升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是大力发展的对象。”投资向环保领域倾斜并不奇怪,大规模收购也在增加。”
2012年,环保企业仅进行了一次海外收购,2013年为四次,2014年为两次,2015年为15次,是前三年总额的两倍多。
受经济下滑影响,各行业增长放缓,特别是钢铁、水泥等传统行业企业出现负增长,亏损严重。以前,环保企业因回报率低而被排除在外,但由于其稳定的投资回报,已成为投资者的“热点”。然而,经过多年的发展,欧洲环保市场已经成熟,企业收入几乎没有波动,非常稳定,资产回报率风险低,可预测性高。
玉墨咨询公司研究总监石芳彪同意上述分析。他认为,“十三五”期间海外并购数量和交易量将会增加。它可能不会逐年增加,但总的来说,未来五年将是一个增长的趋势。
然而,从细分的角度来看,海外并购在大气、水和环境监测领域将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由于垃圾焚烧行业技术成熟,收购将集中在运营公司,而其他子行业的收购更倾向于收购技术。
环境监测是典型的技术获取。以雪地龙(002658.sz)为例,该环境监测企业于去年7月与英国kore公司签订了投资协议,并持有后者51%的股权,资本折合约1566 . 65万元人民币,以获得质谱仪的高端技术和生产能力。
今年2月15日,该公司宣布计划成立sdl技术投资有限公司,这是一家在英国的全资子公司,该子公司将以415万欧元(约合300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美国好达因公司100%的股权。这笔投资主要用于收购目标公司的色谱分析技术,拓展工业过程分析市场,全面安排监测领域。
石芳彪认为,除了欧洲环保企业,印度等新兴国家也将成为国内环保企业海外并购的“战场”。然而,在新兴国家,国内企业更倾向于向当地引进技术,并通过收购运营公司来扩大市场。例如,去年11月,云南水务(06839.hk)以4.4亿元人民币收购了泰国pjt科技有限公司,以进入泰国的废物处理行业。
(编辑:李波,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威普@ 21京基,李波@ 21京基)
标题:北控14亿欧元收购德国最大垃圾发电企业
地址:http://www.jt3b.com/jhxw/11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