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18字,读完约5分钟
根据央行2月16日发布的数据,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长2.51万亿元,同比增长1.04万亿元,创下2009年以来单月人民币贷款规模增长的新纪录。同时,1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分别比上个月和去年同期增加3.42万亿元、1.61万亿元和1.37万亿元。
如何对待超出预期的财务数据?在这方面,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由于各种因素,1月份的财务数据超出了预期。这一表现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的基调已经改变。稳健的货币政策将继续为中国经济增长保驾护航,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客观地说,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受多种因素影响较大。首先,它受到市场资本成本下降的影响。自去年以来,在多次RRR降息和降息之后,贷款利率大幅下降,而资本成本的降低又推动了贷款意愿的上升。其次,受季节因素影响,年初信贷量的季节性特征明显。一般来说,银行业一般选择在年初尽早提供信贷,以增加年利息收入。今年,随着经济下滑和优质资产稀缺,这一季节性特征更加明显。第三,尽管中国经济总体上面临压力和挑战,但实际投资需求正在逐渐升温。前期稳健增长政策推动的基础设施等投资项目,促进了信贷需求的改善。此外,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第一年,各种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拉动融资需求。1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中,非金融企业和政府机构贷款增加1.94万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1.06万亿元。中长期贷款比重较大也表明投资需求相对较强。
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1月份信贷增长达到高点,但这并不意味着稳健货币政策的基调已经改变。最近发布的2015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报告再次重申了稳健的货币政策基调。报告称,“在下一阶段,央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适度从紧,适时进行预调整和微调。”同时,报告还指出,在开放的宏观格局下,货币政策应该具有国际视野,应该更加关注货币政策对资产配置和经济动态平衡的影响,应该看到这些影响最终可能会表现在跨境资本流动上。
报告还明确指出,货币政策应保持中性和适度性,既要防止结构调整过程中总需求惯性下降,又要防止过度放水,阻碍市场有效清理。要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为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创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总而言之,2016年,中国宏观经济仍面临很大压力。”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表示,复杂的国际环境叠加在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挑战上,宏观经济能否在合理范围内稳定增长是许多人关心的问题。同时,国内外复杂的经济金融形势也考验着货币政策操作的技巧和艺术。
此外,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亮表示,2016年仍有两项任务非常重要,一是保持经济平稳增长,二是不断优化结构。
“在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防范金融风险等政策目标的要求下,今年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统筹规划,明确政策重点,把握平衡点。”工行分析人士表示:“从各方近期综合信息来看,今年货币政策实施的第一步是更加关注国际国内市场,关注跨境资本流动和国际金融市场变化;第二,要更加重视供给面结构改革,做好与供给面结构改革相适应的总需求管理工作。”
工行上述分析师表示,稳健的货币政策应该找到一个良好的平衡点。首先,目标应该是适度的。其次,要增强政策执行的预见性,提高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调控的重点、力度和节奏。第三,我们应该确保政策执行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从最近的货币政策操作来看,自去年以来,灵活、有效和精确的政策操作的特点仍在继续。今年以来,为了稳定流动性预期,公开市场操作频繁出现,灵活运用各种期限的反向回购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从数量上看,仅在春节前一周(2月1日至2月6日),央行通过反向回购实现净投资4400亿元,连续五周实现净投资,使得春节期间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相对稳定。根据2月6日的相关数据,7天回购利率已降至2.27%左右,比1月底高出15个基点。
与此同时,今年以来,各种方向性政策不断出台,从供应方改革开始,经过精心努力,同时推进了更多的结构性改革措施,更多的配套措施逐步到位。仅从2月开始,2月2日,为进一步支持合理住房消费,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央行和银监会下发文件,将城市住房抵押贷款首付比例下调至20%。2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八部委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稳定产业增长、调整结构、提高效益的若干意见》,其中之一是“加强货币信贷政策支持”,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坚持差别待遇、支持和控制的原则,继续为优质工业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帮助有潜力的企业渡过难关。
标题: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找好平衡点
地址:http://www.jt3b.com/jhxw/11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