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03字,读完约3分钟

“高”是许多人对金融机构的基本印象。然而,作为一种融资手段,金融应该为社会各阶层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国务院最近发布了《促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首次在国家层面确立了普惠金融实施战略。专家表示,这将促进金融发展“小而美”,使金融对普通百姓的家庭更加“有益”。

普惠金融是指根据平等机会的要求和商业可持续性原则,以可承受的成本向所有社会阶层和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群体提供适当和有效的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农民、城市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是目前中国普惠金融的重点服务对象。

“规划充分体现了让最广大人民群众公平分享金融改革和发展成果的宗旨和目标。”恒丰银行研究院执行院长董希淼表示:“随着互联网技术创新的推进,我国普惠金融适应形势发展迅速,但其覆盖面、可用性、安全性和便利性都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大众创业和创新浪潮,发展普惠金融的意义更加突出。”

告别“高大上” “惠”入平常家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要改善普惠金融,我们应该重视‘两轮驱动’,发挥传统金融机构和互联网等新兴金融机构的共同作用。”互联网金融机构生来就具有“草根”的特征,生来就是为“草根”阶层服务的。传统金融机构也在各种竞争压力下积极推动网点和服务的下沉。”

对此,《规划》提出鼓励大银行加快小微企业特许经营建设;要基本实现乡镇有机构、村有服务、乡镇银行网点和保险服务全覆盖;鼓励银行机构和非银行支付机构为农村地区提供安全可靠的网上支付和移动支付服务;支持相关银行机构在农村部署pos机、自动柜员机等机器。

“该计划提出,到2020年,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水平将达到国际水平的中上游。这一目标对金融服务的覆盖率、配置的设备数量、个人或区域金融服务的数量都有一定的要求,这意味着重点应该放在中低收入人群和中西部地区等金融服务薄弱的地区。地方。”郭田勇说。

董希淼表示,发展普惠金融对金融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传统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不仅是业务拓展,也是推动金融创新、适应新经济常态的重要举措。要实施这一计划,金融机构必须通过具体的方式方法提高金融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郭田勇说:“关键是不要强迫各种机构去做。只有实现商业可持续性,他们才能真正做到普惠金融。”近年来,各种机构,特别是传统商业银行,发现包容性金融大有可为。通过使用大数据和其他手段找到正确的客户定位,企业可以做得很好并盈利。

董希淼认为,开放市场,引入竞争,充分发挥传统金融机构、民营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机构等多种金融形式的集体优势,提高消费服务的覆盖面和可获得性,也是该计划的亮点。

“对于普惠金融,我们还必须避免陷入三个误区:第一,普惠金融并不等于普惠金融,要完善多元化、覆盖面广的制度体系,但它并不要求各行各业都去做金融;第二,普惠金融不等于互联网金融;第三,普惠金融不等于慈善金融,它必须具有商业可持续性。”董喜淼说道。

标题:告别“高大上” “惠”入平常家

地址:http://www.jt3b.com/jhxw/12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