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42字,读完约4分钟

新华社长春1月27日电(记者褚、姚坤)作为东北地区典型的老工业基地,长期以来,重工业比重小于轻工业比重、国有经济比重小于民营经济比重等问题一直困扰着经济发展。在梳理了2015年吉林省经济发展的一些宏观数据后,记者发现,这一产业结构困境开始打破,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轻重工业与服务业、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四对关系呈现出新的变化,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动能转换取得初步成效。

吉林破题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困局

经济运行中“四升四降”的动能是“稳定的”

辽源吉林力源炼油有限公司车间内,从德国、日本等国家进口的世界尖端设备高速运转,铸铝、焊接等主要工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看到优势,围绕高精度铝加工,省市共同规划辽源经济新的增长点。

吉林省其他37个市、县和开发区也在开展类似工作,总投资2288亿元。为解决融资难等问题,吉林省还出台了28项定向、精确、稳定增长控制意见。

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下行压力不小,“稳增长”是重中之重。2015年,吉林省以项目建设为切入点,在稳步增长的过程中推进结构调整,开展项目“大检查”,一大批优势项目成为结构调整的利器。

2015年,吉林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经济平稳增长出现新格局:传统产业增速下降,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0.1%;工业比重下降,服务业比重上升,增加值增长率高于工业;重工业比重下降,轻工业比重上升1.6个百分点;国有经济比重下降,民营经济比重上升,占全省经济总量的50%以上。

“创新”促进了产业结构“老有所养”的动能

从美国丹佛的夜景,到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布扎比的法拉利公园,再到中国北京的鸟巢和水立方,去年10月发射的商业卫星“吉林一号”不断传回大量高分辨率遥感图像数据和视频图像。

一直以来,老工业基地的衰落源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困难。今天,吉林省巩固了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老三大”支柱产业,同时打造了医药卫生、装备制造、建筑和旅游“新四大”优势产业。

“老支柱”要做技术改造和商业模式创新。在石化领域,吉林精细化工技术创新联盟成立了“校企联盟”,企业提出技术要求,高校提供研究成果。随着新能源汽车和网络智能汽车的发展,“汽车城”的汽车产业正在努力升级。

“新优势”行业力争高端地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吉林一号”商业卫星和时速350公里的中国标准动车组成为老工业基地新兴产业的“金字招牌”。优势产业链向高端延伸,吉林省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的博弈已经打好,只需深入种植和培育,就能推动老工业基地新一轮的振兴。

简单行政和分权“有管理”的动能从“内部”诞生

“五证合一、一照一码”模式实施以来,新注册企业达到24800家,增长36.2%,平均每天新增企业275家。”在吉林省召开的“两会”上,吉林省省长姜在众多代表中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每天产生275个企业不是一个小数目”。

放开放手的权利,并注意你应该做的事情。对于市场经济活力不足的老工业基地,产业升级离不开制度优化,结构调整离不开改革开放。自2013年以来,吉林省三次清理省级行政审批项目,减少399个省级行政审批项目,占67.4%,实现省级非行政许可项目“零审批”。这进一步提高了行政效率,将审批时限缩短了50%。

为了创造更好的市场环境,吉林省推进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从管人、管事、管资产到管资本的转变。东北亚国际金融投资集团成立,全省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增长18%左右。省级财政投入近30亿元进行精确调控,并通过贷款贴息发挥了引导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微观主体活力的现代市场体系正与老工业基地一起成长。

标题:吉林破题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困局

地址:http://www.jt3b.com/jhxw/13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