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215字,读完约11分钟
最近,刘尚希院长(编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的财政赤字货币化提案引起了讨论,我想发表意见 财政赤字货币化在货币银行学中不是新论 中央银行通过在公开市场购买国债是财政的支持,从而吐出基础货币实现信用扩张,创造货币 中央银行不直接购买一级市场的国债是因为想对政府财政施加市场制约 紧急情况下中央银行也可以直接从一级市场购买国债,除非中央银行的购买量超过货币政策的目标诉求,否则不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近年来,各国中央银行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除购买国债外,直接购买商业票据和证券,虽然金融危机中社会信用传导机制不完善,但并不是无限创造货币,其购买量以实现货币政策的目标为目标 在没有达到目标之前可以主张无限购买 从上述理论来看,财政赤字不是不能货币化,而是货币化以货币政策的目标为限度不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二是财政政策必须比较有效率才能伤害经济 经济危机时期财政赤字的比率并不是不能扩大,这时必须在拯救经济和财政纪律中进行权衡 中国经济现在面临的问题不是不能扩大财政赤字而是中央银行不能直接购买国债而是我们的财政政策是否合适,效率如何 中国的银行体系在信用公正性方面存在问题,但传导机制正常,中央银行也通过再贷款调整信用结构 因此,现在需要考虑的问题是:1)我们的财政政策是直接介入经济活动还是提供均等的公共服务2 )现在处理就业问题以扩大政府投资或政府补贴投资为主,还是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 对困难人群的财政救助是否正确,能否减少跑漏4 )在现状中,用结构性信用政策和财政政策调整结构更有效率 这些问题很明显,财政赤字可以扩大,手段可以选择 (作者吴晓灵系中国人民银行前副总裁)附:刘尚希在4月27日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与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共同召开的“当前经济形势下的财政政策”研讨会上的发言是新条件,财政赤字的货币化具有合理性、可行性和比较有效性 如何实施财政政策? 有必要进一步深化讨论 4月1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为了用更大的力量抵消疫情的影响,积极的财政政策必须更加积极有为。 理解积极的财政政策必须更积极有为吗? 提高赤字,扩大政府债务,发行特别国债,等于积极进行吗? 我认为这可能只是一个方面。 赤字债务是筹资的观点,所以钱从哪里来? 我认为根据收入发放收入还是用支出收取的财政逻辑应该考虑什么,以及钱从哪里来。 这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 财政政策必须重视风险管理面对前所未有的疫情冲击,财政政策的重点应该是什么,钱应该花在哪里,怎么花钱。 根据以前流传下来的构想是公共投资,这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到了公共费用的适度扩大 不管是投资还是费用,从最终申诉的立场来说 有超越以前流传下来的诉讼管理路径的新想法吗? 根据政治局会议的精神,我认为基于“六稳定”实现重要的“六保”,“六保”是新的构想。 这摆脱了以前流传下来的呼吁管理的路径,实质上转移到风险管理的新框架,结合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对冲风险,隔离风险,分配风险 政府过渡到风险管理可能不是短期措施而是长期的方向。 因为我国已经进入了高风险的快速发展轨道。 这次疫情对经济快速发展的冲击就像运行中的物体受到重大外力冲击,一下子改变了这个物体的运行轨道,进入了新的运行轨道。 这条新的运行轨道将是高风险的轨道 这是人类文明的迅速发展,包括我国的迅速发展,直接进入了高风险的轨道 从这一点出发,基于公共风险的管理应该成为今后财政、货币政策的基本拆除框架 必须以风险为导向,即短期风险和长期风险为导向考虑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权衡财政风险和经济风险、金融风险和社会风险,据此制定和调整财政政策 我认为“六保”是经济运营面临的六大风险,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目标是抵消这六大风险 如果这六个风险实现对冲和隔离,不结成风险链,中央明确的政策目标也会实现 在这方面,“六保”的想法是风险管理的想法 它摆脱了以往申诉管理的政策路径 适度扩大这次提出的公共支出,与以往重视投资的想法大不相同,有助于隔离民生风险,防止扩散 疫情的冲击给宏观经济及整个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条件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带来了巨大的不明确性和公共风险。 对当前财政政策的理解必须超越以前传达的诉求管理,要寻求支持财政货币政策制定、调整、完整性的新构想和新框架 在新的条件下,财政赤字的货币化具有合理性、可行性和比较有效性,但我们必须对冲风险,隔离风险,分配风险,在“六保”的指导下实施财政政策,这一点钱从哪里来都不重要。 现在特别国债的规模和用途的去向没有公布,所以我想在这里分解一下 特别国债被称为特别国债在用途和发行方法上应该有特别之处 现在,我们面临着包括瘟疫在内的新条件。 也包括世界低增长、低通货膨胀、低利率、高债务、高风险“三低二高”的新态势 无论是量化宽松还是低利率,没有刺激通货膨胀表明现在的通货膨胀机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货币数量论”过时了,用货币库存测量宏观杠杆率已经不合时宜了。 很明显,将宏观杠杆率(货币库存比gdp )的上升视为宏观风险上升,有误判定的可能性 在这样的新条件下,你能考虑财政赤字的适度货币化吗? 这次特别国债,如果中央银行直接购买,不仅可以产生不让国债发行到市场上的挤出效果,还可以产生与中央银行扩大货币供给不同的效果 根据财政方向负债可以更有效地对冲上文提到的六个风险点。 现在不需要担心通货膨胀的问题。 现在的物价指数( cpi )主要受到供给的影响,不是被指控的影响,而是结构性的。 根据2008年以来的注意,货币库存的一些变化对物价几乎没有影响 现在货币整体运行状态已经发生了质量的变化,通货膨胀的机制也发生了变化,财政、金融的结合可以考虑突破以前传来的财政不可透支的老设想。 过去强调财政不能透支是因为赤字的货币化有可能导致恶性通货膨胀,但现在这种可能性非常小,几乎为零 国外十年来的定量广泛实践已经说明了这些 因此,现有的经济理论包括货币理论,因为有必要反思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以实行新的组合 在更高的水平上,财政赤字、国家债务和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在国家信用的基础上是一样的 用发行特别国债的方法,可以适度实现赤字的货币化,把财政和货币政策结合成一个新的组合,缓解现在的财政困难,处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顺利的问题 从规模上来说,必须根据现在的“六保”的要求,比较市场主体和社会主体、家庭、个人、医院等,对冲风险需要比较大的力量 面对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前所未有的政策需要一致 特别国债的预算规模达到5万亿,可以考虑分期发行、中央银行扩表、购买零利率 如果实际执行的话,也可以在5万元以下,但基于现在市场悲观情绪的扩大,预算规模也可以稍微大一点 政策力量很大,有助于更自信 必要时,中央银行可以缩小以防止资产泡沫 缩短表的时候,可以考虑把特别国债卖给商业银行 这是无风险的资产,可以卖给商业银行调整资产结构,回收通过财政渠道发行的货币 即使有通货膨胀的问题也有对冲的方法,货币发行引起的通货膨胀有延迟,可以拉开时间差,不影响一定规模、一定程度的赤字货币化 法律的限制可以由人民代表大会的特别授权来处理 这比货币政策只在再贷款、准利率降低方面采取措施更有效 现在,货币政策在向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市场主体传达的过程中很难操作 例如,商业银行如何把钱给大量的中小企业,面对巨大的价格约束和风险约束,根据行政命令也行不通。 因为商业银行毕竟是市场的主体,不能不说价格和风险 把这笔钱通过中央银行交给财政,财政救助相应的市场主体比操作上方便 特别是国债不会计入中央通常的公共预算赤字,可以消除赤字率飞跃上升的担忧 实际上,用中央银行的零利率购买特别国债也可以看作是国家货币发行收益(铸币税)的转移,所以不必计入赤字 总之,在现在的条件下,非常规则的政策构想和政策方案是必要的 而且,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都要纳入全面的政策方案,要发挥政策的“规模效应”,以一个完善的专业预算案出现,不能把政策支离破碎。 否则,在调动市场信心方面的作用有限。 因此,我一直主张需要专业特别预算。 用途第一以“六保”为中心。 资金来源是特别国债,地方特别债务的一部分指标也可以转移到中央政府债务。 目前,进一步扩大地方特别债务面临着许多现实困难,项目很难寻找 从抑制债务风险的立场出发,只让地方发行债务,不应该让地方承担风险。 因为地方,特别是基层风险抑制能力弱,应该进行越来越多的中央财政,中央财政债务由于其占有率和规模比地方小 在疫情的冲击下,对冲基金的责任必须由越来越多的中央政府和中央财政承担 财政政策必须有一定的力量才能对疫情的财政政策有一定的力量,力量太小不足以应对现在疫情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冲击 现在的疫情冲击,从国内来看似乎有很大缓和,表面上即将过去,但全球疫情对我国的冲击很大,其影响不是短期的 问题是,域外疫情对我们的冲击具有一定的隐蔽性,非常不直观。 特别是国内疫情控制后,出现了某种幻觉 其实,在这方面市场主体的心情很深,海外订单被大幅取消,从海外进口的原材料、零件等受到限制。 这种情况恐怕不是短期的,至少会延长到今年年底 为了保证市场主体、产业链、供应链,需要充分的政策力量,而且非常紧迫,需要采取消防形式 应对生存风险后,考虑到快速发展问题,我们现在还处于什么样的“保”阶段,必须防止资金链、产业链、供应链断裂,防止市场主体的大幅减少 一位嘉宾说,疫情发生以来,有46万市场主体注销了 如果不使大面积破产也有失业的问题 我国失业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城乡二元结构使部分失业恶化,如农民工回到农村老家,饮食问题才得以维持,但其收入减少了 总体来看,我们国家现在的阶段对市场主体、家庭、个人、医院等,把生存风险放在第一位,把迅速发展的风险放在第二位。 可以在生存风险大幅度降低后再谈快速发展的问题 现在的财政政策还没有到刺激政策的阶段,现在还必须维持生存,最小化生存风险,为经济复苏创造条件,财政政策应该在这方面出力 在具体操作中,财政政策有空间 向公司提供资金、公司债券、票据、购买所有权、通过共同金融机构向公司融资等 总之,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金融政策可以形成组合,超越部门利益,形成部门间的政策协调机制,像联合防卫机制一样提高政策的比较有效性 (来源: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微信公众号)(这篇报道来自澎湃信息,越来越多的原始信息请下载“澎湃信息”APP )
标题:要闻:吴晓灵:财政赤字货币化之我见
地址:http://www.jt3b.com/jhxw/15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