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30字,读完约7分钟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的生产和销售规模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各大跨国公司都加大了对中国巨大潜在市场的规划力度,但由于一些主客观原因,尚未展开“大规模进攻”。业内人士建议,在空窗口时期,中国应尽快突破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瓶颈,占领本土市场,以推动本土汽车产业“在角落里赶超国外汽车产业”,避免重蹈传统汽车的覆辙。//

业内人士:中国新能源车应趁空窗期做大做强

跨国公司纷纷开拓中国市场

2016年是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从十三五开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将从起步阶段进入加速阶段。

在过去的阶段,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谈论了很多新能源汽车,但没有显示出太多优势。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力量。相反,他们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当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启动时,跨国公司在空之前就表现出了他们的热情,并迅速展示了他们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能力。

事实上,自2014年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规模明显加快,巨大的潜在市场让各大跨国汽车公司寄予厚望。

2015年6月,大众集团与SAIC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启动新能源汽车的国产化进程。未来四年,大众集团及其在中国的两家合资企业将在中国市场投资220亿欧元,实现在中国本土生产15辆新能源汽车。其中,奥迪a6l e-tron是中国生产的第一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将于今年下线上市。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也非常重视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通用汽车中国区总裁钱惠康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通用汽车正在开发一批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未来5年将有10多种新能源产品在中国生产。

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在全球混合动力技术和产品方面具有先发优势。为了改变丰田新能源汽车在中国销量低的局面,丰田在江苏设立了首家海外混合动力R&D中心,并在中国推出了卡罗拉混合动力汽车。这款紧凑型车的亮点在于,占整车成本最大比例的电池和混合动力系统实现了“深度”本地化,从而降低了整车成本,使价格与汽油版持平。

业内人士:中国新能源车应趁空窗期做大做强

美国硅谷生产的特斯拉纯电动汽车在中国新富人群中很受欢迎,尽管它们很贵。2015年,特斯拉汽车(Tesla Motors)首席执行官马斯克(Musk)曾数次访华,试图加强与中国行业和政府的合作,并计划增加在中国的零部件采购。

除了在技术和产品方面做出努力之外,跨国公司也在努力争取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2015年9月11日,宝马i3纯电动汽车和增程式汽车被列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第五批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目录,这被业界解读为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开始向跨国汽车公司开放。同时,在长三角和珠三角新能源汽车牌照政策支持下的特斯拉,也被纳入北京新能源汽车摇号系统;马斯克甚至直言不讳地表示,特斯拉未来将在中国实现本地化大规模生产。

业内人士:中国新能源车应趁空窗期做大做强

该行业实力不强,面临外部威胁

业内人士表示,中国、欧洲、美国和日本在新能源汽车技术和产品方面没有明显的“代际差异”,但跨国公司拥有更强的汽车产业基础和更先进的核心技术储备。与此同时,跨国公司通过在中国的合资企业建立了完善的销售网络,他们的产品比中国本土品牌具有更高的市场认知度。因此,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市场的不断扩大和自由化,以及中国政府对本土企业补贴的减少,跨国公司将逐渐具备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构成实质性威胁的条件,甚至可能像传统汽车一样蚕食本土市场。

业内人士:中国新能源车应趁空窗期做大做强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阳指出,虽然中国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技术突破,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技术基础还不扎实,一些企业的上游产业链被外资控制。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仍然存在核心技术缺乏和落后的问题。

记者了解到,目前除了比亚迪自己的电池外,BAIC和SAIC的电池都来自海外品牌。以BAIC新能源公司生产的纯电动汽车系列为例。其单体电池主要来自与韩国sk公司合资的北京电控爱思凯科技有限公司,而SAIC电池则来自与美国的合资企业。同时,国内新能源汽车的电机和电子控制系统的一些核心部件也来自西方国家。

汽车专家、清华大学汽车工业与技术战略研究所所长和中国齿轮专业协会名誉会长王都认为,即使中国在电池、电机和电子控制等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也不一定意味着中国能够制造出世界级的新能源汽车,因为新能源汽车也需要传统的汽车技术,车身、底盘、电子和集成方面的差距仍然是中国无法逾越的门槛。

目前,跨国公司暂时不会“大举进攻”中国市场。这有三个主要原因:

首先,由于技术和规模的限制,全球新能源汽车企业普遍无法大幅降低成本。没有中国政府的补贴,进口新能源汽车的价格超出了普通购车者的承受能力,缺乏市场竞争力。二是由于消费者认知不足,充电桩配套不完善,中国新能源汽车大市场尚未形成,销量绝对值太小,企业赚不了大钱。第三,跨国公司及其在华合资企业对传统汽车生产设施进行了大量投资,其传统产品在中国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因此他们不希望看到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过早发生变化。

业内人士:中国新能源车应趁空窗期做大做强

我们应该利用空窗口期来避免重复传统汽车的错误

专家指出,一方面,跨国公司纷纷布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给当地产业发展带来了紧迫感;另一方面,由于惯性和补贴,跨国公司在大规模进入时仍然存在主客观障碍,这为本土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留下了一扇空之窗。我国应抓住机遇,发展壮大地方产业,避免重蹈内燃机车领域失去市场、缺乏技术的覆辙。

第一,加快核心技术进步,扭转对国外技术的依赖。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协调部机械设备司司长李刚表示,与传统汽车领域的中外差距相比,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差距要小得多。如果我们能加快新能源汽车的突破,将来我们可能与外国处于平等地位。因此,中国汽车工业的相当一部分应该放在新能源汽车上。如果我们继续依赖“外国技术”,本地企业将很难用自己的技术空心,依靠第三方采购来降低成本和参与竞争。中国应继续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大对电池、电机、电子控制等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投入,提高核心部件水平和系统集成能力。

业内人士:中国新能源车应趁空窗期做大做强

第二,要摆脱对补贴的依赖,逐步提高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政府补贴下降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不能永远靠补贴生活,而必须学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政府应充分发挥优胜劣汰的作用,同时加强对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产业的引导。同时,技术标准的制定、行业准入和监管应尽快适应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速度。

业内人士:中国新能源车应趁空窗期做大做强

第三,在外资大规模进入之前,我们应该加大本土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推广力度。这就要求我国尽快解决阻碍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的问题,如充电设施不完善、保护主义在全国各地猖獗等。

第四,当前国家应该适度限制外国竞争者。许多业内人士指出,中国除了暂时不对外资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外,还应抓住发展和推广新能源汽车的机遇,调整国家汽车产业政策,特别是跨国公司及其合资企业在中国建厂和扩大产能。

标题:业内人士:中国新能源车应趁空窗期做大做强

地址:http://www.jt3b.com/jhxw/2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