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43字,读完约3分钟
日前,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大圩镇居民李宜生拿到了一套两居室一厅的新房钥匙。"今年你可以在你的新房子里过春节!"李一生无法掩饰自己的兴奋。"我已经住了半辈子,梦想着住在这样的建筑里。"
夜幕降临时,李宜生点燃蜡烛,向记者展示了他的新房子:40英寸液晶电视、滚筒洗衣机、组合沙发、三门冰箱、集成炉灶等。楼上的邻居也带着他们的孩子来看李宜生卧室里新增加的儿童双层床是否工作正常,是否准备购买。
房子里的水电有问题。“它正在被修理。镇上说两天就可以修好。”李宜生和我们谈论了老房子。
老房子坐落在水子村海拔700多米的地方,离县城15公里。20世纪80年代的土坯房又冷又潮湿,即使在白天,也不得不开灯。地面不平,几把塑料椅子很难固定。
这样的家不像家,李一生的家已经住了好几代了。因为山高水冷,所以只有一些玉米和红薯可以种在房子前面的梯田里,这样的收成不会让一家人吃饱。平日里,李一生做了些山货,织了些竹简,在镇上卖了,勉强过得去。他35岁前一直是单身。
李一生曾在广东工作过,但他没有技能,只能努力工作。父亲一过八十,孩子们就到了上学的年龄,所以他必须回家照顾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孩子。
祸不单行。回家几年后,我的哥哥因病去世,留下了另一个被收养的女孩,他一生都是单身。李一生的负担更重了。长子不得不早早辍学去上班。小儿子和小侄女在小学寄宿,周末走山路回家只需要一个小时。
一方很难支持另一方。大圩镇管辖的50个行政村中,有15个高山村,如水子村。像李一生一样,许多村民世世代代被困在山里,难以摆脱贫困。
2014年,江华县启动了大圩高山地区异地扶贫搬迁项目,该项目由政府资助,逐步将村民转移到山区。与大围镇相邻的大围村和文海村已开辟了300多亩建设用地。到2015年底,可容纳330名贫困村民的项目一期工程竣工,李宜生有幸成为第一批入住的村民。
只要自愿搬迁的村民支付20000元,他们就可以获得60平方米左右的新房的永久居住权。李宜生拿出多年工作积累的积蓄,向工地老板预支工资,讨回2万元。帮助单位给他们的家增加了家用电器和家具。
“房子不错,你去哪里找吃的?”这位92岁的父亲很高兴住在一栋大楼里,但他担心家人未来的生计。
“总有办法的。”李宜生说,他家乡的土地、林地和房屋仍归他所有,他和父亲的农村低保、粮食补贴和良种补贴仍在银行卡里。他更高兴的是,这两个孩子可以在镇中心上小学和初中,他们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不再寄宿。
他说山里的土地可以用摩托车来种植;安置点附近的土地平坦,有许多外出工作的村民不耕种的农田,他们准备借几亩地的水稻和蔬菜;在广东工作时,他学会了做豆腐。看着有着许多建筑的移民社区,他有了在社区里开一个豆腐厂的想法,并打算买一个精炼厂来学习做生意。
"为了打开豆腐店的门面,政府可以帮助协调."杨镇人大主任说。几天前,镇上刚给拆迁户送来食用油、大米、棉衣和被子,今晚他们来看望新居民。
深夜,烛光摇曳,李一生和几个镇干部聊着他们未来的计划,他那布满皱纹的脸渐渐扩大。
标题:瑶山夜访搬迁户(新春走基层)
地址:http://www.jt3b.com/jhxw/3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