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36字,读完约3分钟

农村土地流转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但如果金融服务等配套政策跟不上,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全国人大代表张在今年两会期间提出了加快解决农地流转后农户贷款难问题的建议。

张说,当时的业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企业等。通过流转获得了农村土地经营权的人准备扩大再生产,他们普遍面临财政压力,迫切需要财政支持。但是,现行《物权法》和《担保法》都规定,耕地、宅基地等集体土地不得抵押,业户没有抵押贷款的担保;对于已投入使用的农业生产设施的评估,由于缺乏专业的评估机构和评估标准体系,导致评估失真、差距过大,或者评估方法不被金融机构认可;再加上农业金融风险保护机制的缺失,导致金融机构采取审慎的态度,不愿意也不敢向农民发放贷款,这严重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降低了农业土地的有效利用。

人大代表张天任:农地流转后配套金融服务需跟上

针对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国务院出台专项指导意见,稳步推进土地经营权抵押担保试点,并在一些地方积极探索和积累经验。但总的来说,制约农民贷款难的制度性因素还没有得到解决。

张认为,现代农业离不开金融支持。激活农村“休眠资产”,必须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深化农村综合产权制度改革,完善服务体系,加大金融创新力度。

因为,张向建议道:

一是建立和完善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服务平台。该平台的功能包括权证发行、资产评估、产权交易、信贷融资担保、农村资产管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并可提供“一站式”专业服务,如确权认证、价值评估、产权交易、资产管理和风险补偿。这里的土地可以有秩序地转让。如发生违约,可由中心再次划转,以清偿贷款本息。

人大代表张天任:农地流转后配套金融服务需跟上

二是引入风险分担机制。农业是一个高风险的弱势产业。如果风险完全由农民和金融机构承担,就会影响双方的积极性。建议设立风险补偿基金,为金融机构提供风险补偿,由专业机构运作,承担部分贷款损失风险。

三是构建多层次的农业金融服务体系。一方面,鼓励农业发展银行、各国银行、股份制银行和保险机构积极参与农村综合产权金融创新;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互联网金融公司因地制宜开发金融产品,借助大数据为农民提供更加灵活便捷的服务。

四是建立农村信用体系。除了抵押品,决定金融机构是否贷款的主要因素是农民的声誉、工业前景、偿还能力等。它是一种信用贷款或一种信用贷款。建议以农民信用档案建设为重点,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和信用项目建设,将信息数据库与金融机构或中介机构连接起来,为各类主体开展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提供信用支持。(证券时报记者曾付斌)

标题:人大代表张天任:农地流转后配套金融服务需跟上

地址:http://www.jt3b.com/jhxw/3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