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83字,读完约3分钟

中新社青岛6月1日电(记者胡耀杰)以青岛为龙头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承载着中国未来五年发展海洋经济的预期。与蓝色相关的想法,如“蓝色粮仓”和“蓝色引擎”,有望在这里“孵化”成现实。

青岛聚集了青岛国家海洋科学技术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和青岛蓝谷等众多海洋相关机构和工业园区。

国家层面的宏观指导极大地帮助了山东发展“蓝色”经济。“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进一步推进山东、浙江、广东、福建、天津等国家海洋经济发展试验区建设”,“建设青岛蓝谷等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在青岛古镇口国防与民用技术集成创新示范区,一个不起眼的高科技海洋科技“青岛蓝色粮仓科技发展中心”已经初具规模。该中心主席董磊表示,“蓝色粮仓”项目将建成世界第七套、中国第一套多层立体循环水产养殖系统。它具有低能耗、节水、无污染、绿色生产的优点。预计2016年底投入使用,2018年竣工。_ack({aid:1807,format:0,mode:1,gid:1,serverbase URL:" me . AFP . China news/" });

海洋经济将为山东发展增添新“底色”

青岛拥有众多海洋高新技术企业,但技术改造曾是大家共同面临的瓶颈。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是我国第一个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国家平台,它的建立为先进技术和应用企业搭建了一座互动的桥梁。据统计,2015年,中心为青岛实现海洋技术交易467笔,技术交易额超过4.3亿元人民币(人民币,下同)。

中国科学院院士、青岛海洋科技国家实验室主任吴礼鑫表示,“深蓝”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指的是深海和远海、环境保护、绿色和海洋生态文明,代表着合作与开放的全球化思想。

他认为,青岛海洋科技国家实验室作为中国在海洋领域的第一个国家实验室,应该成为发展蓝色经济的“引擎”。目前,实验室已设立了“透明海洋”、“蓝色生物资源”、“海洋新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和“近海生态灾害发生机制及防控策略”四个科技创新项目。与此同时,计划在“十三五”期间建造中国海洋钻探船并建立“深海空站”。

海洋经济将为山东发展增添新“底色”

“科技依赖人才创新,尖端设备依赖人才制造,因此人才是发展蓝色经济的基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王帆认为,人才培养和储备是“十三五”期间中国蓝色经济走向深蓝的基础。

王帆表示,2016年初,中国科学院与青岛市合作成立了“海洋科教一体化创新中心”,重点从教育、科研和海洋科技人才培养三个方面培养创新型海洋人才。

据统计,2015年,青岛实现海洋总产值2093.4亿元,同比增长15.1%。目前,已有200多个重大科研、创新和创业项目落户青岛蓝谷,投资537亿元。

今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青岛、济南、淄博、潍坊、烟台、威海6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为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战略定位为“蓝色经济引领转型升级”。未来五年,山东经济发展的背景将更加清晰。(结束)

标题:海洋经济将为山东发展增添新“底色”

地址:http://www.jt3b.com/jhxw/4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