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332字,读完约6分钟

时报评论

周子勋

作为供应方结构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针对产能过剩的治理进程继续推进。最近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列出了中央企业“瘦身健身”的时间表:在两年内将中央企业现有的钢铁和煤炭产能削减10%左右;在三年内,通过债务重组、并购、关闭和注销、破产重组、破产清算等。,345家大中型“僵尸企业”在中央企业的子公司被处置;今明两年,亏损企业的亏损将减少30%,亏损将减少30%;力争降低成本,提高效率1000多亿元。同时强调,中央企业不是要与民营企业“抢饭碗”,而是要在基础产业上努力工作,真正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推动央企去产能脱困不妨大胆突破

与此同时,今年2月4日,国务院第6号文件提出的钢铁产能目标是在5年内解决钢铁产能过剩1亿吨至1.5亿吨的问题;5月19日,财政部再次发出通知,确定2016年解决钢铁和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的年度配套资金为276.43亿元。上个月,“党的三次会议”还发表了一份意见草案,提出了各种措施,帮助钢铁和煤炭行业降低生产能力,转危为安。官方媒体日前发布的“权威人士”讲话中明确表示,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方面的体制改革,“保人不保企业”,勇敢应对“僵尸企业”。对于不能挽救的企业,要坚决关闭,破产的要依法破产。不要进行“债转股”,也不要进行“迎合式”重组。人员安置应被视为处置“僵尸企业”和化解过剩产能的重中之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最近连续两次会议也集中讨论了供应方结构改革的部署。

推动央企去产能脱困不妨大胆突破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央政府明确强调了去产能原则,并提出了运行路径和时间表,这表明今年经济工作的主线正在加快推进。然而,客观地说,在实际情况下,这是不容易实现的。不仅“僵尸企业”死亡,企业的利益相关者——银行、地方政府和债权人——也希望尽可能地挽回损失,避免破产。更有甚者,一些国有企业开始充分发挥中国特色,向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和央行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希望能够从宽处理,得到相关支持,不要被当作僵尸企业处置。据统计,截至2016年4月16日,在已披露年报的1969家上市公司中,有159家是僵尸企业。三年来,他们的亏损累计高达1674亿元,相当于一个中等发达省份一年的税收收入。这些僵尸企业大多是国有企业,其中80%以上仍通过巨额政府补贴维持开支。在过去的三年里,他们收到了超过300亿元的政策“红包”。

推动央企去产能脱困不妨大胆突破

值得注意的是,钢铁产能下降的最大阻力来自需求反弹后利润的底部回升。当中央政府决定实施钢铁产能削减时,中国的钢铁产量在4月份创下新高。铁矿石等原材料价格下跌,钢铁企业的利润接近10年来的最高水平,中国最严格的去产能政策遭遇了最激烈的复产。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4月份中国粗钢产量为6942万吨,同比增长0.5%。虽然3月份总产量低于7065万吨,但考虑到4月份实际工作日少于3月份,4月份日均产量为231.4万吨,超过了2014年6月份创下的最高纪录。前四个月,总产量为2.614亿吨,仍同比下降2.3%。根据上月末在卡斯特尔的调查,68座高炉已经恢复生产,估计产能为5000万吨。对于国内钢铁行业来说,由于普遍处于低效和同质竞争状态,政府不应该实施债转股,而应该加大破产力度,勇于疗伤。

推动央企去产能脱困不妨大胆突破

目前,国内企业的债务问题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近年来,国有企业是银行信贷扩张的主要受益者。根据财政部发布的最新数据,2016年第一季度,国有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95万亿元,利润4323亿元,收入和利润分别下降3%和13.8%,利润率仅为4.3%。国有企业指标改善的主要动力是信贷。一季度,国有企业总资产同比增长15.6%,达到122.5万亿元,但负债同比增长18.1%,达到81.2万亿元,增速较快。一季度,中国商业银行系统向全社会投放信贷总额4.61万亿元,国有企业一季度负债总额比去年年底增加2.13万亿元,相当于一季度新增信贷规模的一半。

推动央企去产能脱困不妨大胆突破

需要警惕的是,目前,债务违约已经蔓延到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因此,决策层必须高度重视防止企业债务违约的蔓延和风险的全面爆发。有两个因素决定了这并非不可能:一是企业,包括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都存在高负债、高杠杆率的隐患,资金链断裂的风险迟早会发生。其次,中国经济正面临放缓的风险。由于高负债和高杠杆率,一旦宏观经济放缓,核裂变的风险将很容易爆发。事实上,原因很简单。当经济增长率随着高负债率和高杠杆率上升时,附加值可以掩盖并慢慢稀释高负债风险。一旦经济增长放缓,就像潮起潮落一样,裸泳的高负债风险就会暴露出来。一些市场分析师指出,债券违约的频繁发生,使得包括公司债券、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在内的信用债券流动性趋于吃紧,押注于这些债券的相关投资机构将不可避免地遭受损失。信用债券天生流动性差,一旦发生信用风险事件,就更难抛掉,造成流动性风险,可能迫使机构出售金融债券、央行票据、国债等利率债券来换取流动性,从而引发利率债券的调整风险。可以说,如何防范这一领域潜在的系统性风险已经成为监管当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推动央企去产能脱困不妨大胆突破

从宏观角度看,迅速遏制经济增长持续下滑是一项紧迫任务。同时,要牢牢把握改革的强大牵引力和推动力,通过改革解决发展问题,打造发展优势,不断推进改革。这是化解包括企业债务违约风险在内的经济和金融风险的根本措施。在化解钢铁和煤炭产能过剩的过程中,我们不妨大胆突破,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解决国有企业的困难。如果社会资本愿意进来,我们需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准备:一是出台政策,允许强大的民间资本重组煤炭国有企业;二是产权界定,社会资本进入的产权和利益必须有法律保护;第三,解放思想,不要受国有资产流失的思想影响,为资产重组制造人为障碍。综上所述,如果国有企业不在这轮债务整合中运作,“去杠杆化、去产能化”的改革将难以成功。

标题:推动央企去产能脱困不妨大胆突破

地址:http://www.jt3b.com/jhxw/6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