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064字,读完约8分钟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短板”不是一个改革体系,它属于供应方改革的范畴,但属于供应管理的范畴。因此,在推进供给侧改革的同时,必须做好供给管理工作。

鄢国观点

李佐军

供应方改革是一项制度改革,需要一个过程,但仍面临着紧迫的供应管理任务。所谓供应管理是指对供应方问题的管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短板”不是一个改革体系,它不属于供应方改革的范围,而是属于供应管理的范围。因此,在推进供给侧改革的同时,也要做好供给管理工作。

对于各级地方政府来说,一些供应方面的改革可能是不可能的,顶层系统需要由中央政府设计,然后才能在当地实施,但供应管理可以在当地进行。要搞好供应管理,一方面要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进行,另一方面要结合地方特点大胆探索。

2015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6年如何做好供应管理工作做出了非常明确的规划,包括“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短板”五项任务。各级地方政府在做好这五个方面的供给管理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超越建设”。

“去产能”意味着消除实体经济落后的过剩产能

产能过剩是各地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重化工业和外向型工业比重较高的地区。产能过剩带来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债务负担和金融风险,已成为各地经济发展的障碍,必须通过供应管理尽快解决。

在去产能方面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尊重市场,企业通过自我淘汰、并购和资产重组主动去产能;二是分类处置,避免“一刀切”,鼓励探索多种模式;第三是标准处置。政府主要通过制定和实施技术标准、质量标准、能源消耗标准、环境保护标准和安全标准来降低生产能力;四是依法处置,即按照规定和程序处置不良资产,尽可能避免后遗症;五是稳步推进,制定并落实财税支持、不良资产处置、失业人员再就业和生活保障、专项奖励和补贴等配套政策,做好职工安置工作;第六,消灭“僵尸企业”,做好消灭或重组“僵尸企业”的工作,加快破产清算案件的审理;第七,培育接班人,关键是加快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具有较高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的新兴产业和产品。

地方政府如何做好供给管理

“去库存化”意味着减少房地产行业的库存

在过去的十年里,各地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导致了供过于求的局面,这带来了高房价和高库存。高库存已经成为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此外,房地产还涉及到地方政府的收入、债务负担和金融风险,影响到整个身体,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和谨慎对待。

房地产去库存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充分发挥企业在去库存中的主导作用,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根据市场规律调整营销策略,适当降低商品房价格,减少新的无效供给,作为去库存的重要手段;二是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允许农业转移人口等非居民人口在就业场所购房,扩大对非居民人口的公共租赁住房,扩大对房地产的有效需求;第三,要通过改革土地制度、财税制度、金融制度和预售制度来解决房地产开发的深层次问题;第四,我们必须认识到房地产去库存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为持久战做好准备。有些房地产存货由于成本高而无法清除,也不能不顾成本强行清除;第五,我们应该认识到去库存化只是房地产消泡的一种过渡手段,房地产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通过消泡来实现。

地方政府如何做好供给管理

“去杠杆化”意味着降低政府债务水平

多年来,许多地方在追求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债务负担越来越重,杠杆率越来越高。在一些地方,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已经超过200%,这带来了巨大的金融风险。因此,有必要采取去杠杆化等措施,尽可能将风险控制在有限的范围内,避免较大的系统性风险。

去杠杆化需要注意几个问题:首先,我们必须了解家族,了解真正的本地杠杆比率;二是完善全面政府债务管理,严格控制债务增长;三是加强全方位监管和风险监控预警,规范各种融资行为;四是建立“银企政企”合作机制,三方定期沟通协调;五是以可控的方式和节奏积极释放部分债务风险,淘汰或重组“僵尸企业”,避免风险积累;第六,依法处理信用违约,妥善处理风险案件;第七,要做好地方政府的股票债券互换工作,防止“道德风险”;八是抓紧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非法集资蔓延,保持无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底线。

地方政府如何做好供给管理

“降低成本”意味着降低实体经济中企业的成本

目前,企业在实体经济中面临的主要困难是市场需求萎缩和“高成本时代”到来造成的“双重打击”,这导致许多企业效益下降,甚至有些企业面临生死挑战。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按照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十三五”规划的建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降低企业的制度交易成本、税费成本、财务成本、电力成本和物流成本,为企业赢得发展。

地方政府如何做好供给管理

为了降低成本,我们需要从两个方面努力。一方面,有必要通过改革降低成本。比如,通过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和审批制度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减少行政审批,坚决打击向企业要卡的违法腐败行为,降低企业的制度交易成本;通过金融体制和税费制度改革降低企业税费成本;通过金融体制改革降低企业财务成本;通过电力体制改革降低企业电力成本;通过流通体制和路桥收费制度的改革,可以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另一方面,要通过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产业升级和寻找低成本要素的新来源,为实体经济企业开辟一片吸收高成本的“蓝海”。例如,支持企业按照产业升级的方向,加大相关技术的研发、推广和应用;通过多种形式组织产业升级的人才和技术工人培训;建立产业升级项目数据库,为企业投资决策提供信息服务;加快“走出去”步伐,开展国际能力合作,探索国际低成本要素的新来源。

地方政府如何做好供给管理

“补短板”,即在一些被忽视或落后的地区增加有效供给

2015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补短板”,包括生态建设、精准扶贫、培育和发展新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本投资、农村发展等。增加有效供给意味着增加有市场需求、符合消费结构升级方向并能产生合理回报的供给。

为了弥补这些缺点,我们必须做以下工作:我们必须与贫困作斗争,努力奋斗;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培育和发展新产业;弥补软硬基础设施的不足;加大对人的投资力度;继续搞好农业生产,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当前,重要的是要弥补生态和农村贫困的不足。要弥补生态缺陷,必须通过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来实现,如推进垄断行业改革和资源能源价格改革,减少和抑制垄断,优化资源配置,减少资源消耗和浪费;推进土地制度改革,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土地浪费;推进资源产权制度改革,明确资源保护的主体和责任,避免公地悲剧,减少资源消耗和浪费;通过环境体制改革,明确了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的主体和责任,划定了生态红线,遏制了环境污染的恶化趋势。为弥补农村贫困的不足,应实施扶贫项目,实施精准扶贫和精准扶贫,支持不同类别的贫困家庭,探索贫困人口的资产收入支持体系,落实扶贫责任制。

地方政府如何做好供给管理

“过度建设”是指在基础设施领域减少超前、超标准、超规模和过度建设

“去建设”是笔者针对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一些基础设施建设存在建设超前、建设超标准、建设超大型、建设超标准等问题。必须通过“消除过度建设”回到正常的发展轨道。

进行过度建设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高度重视过度建设工作,与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协同推进;二是分类超建,区分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程度的基础设施超建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第三,要从根本上着手进行过度建设,推进政府管理体制和干部考核制度的改革;第四,要处理好过度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人员安置、债务偿还等问题;第五,要把超建与优化基础设施结构结合起来,加减乘除并举,尽快形成科学合理的基础设施体系。

地方政府如何做好供给管理

(作者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

标题:地方政府如何做好供给管理

地址:http://www.jt3b.com/jhxw/6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