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39字,读完约5分钟
每年夏天,人们都会密切关注太湖的蓝藻。几天前,虽然太湖蓝藻大规模爆发的消息没有得到官方证实,但许多人开始质疑太湖污染控制在过去十年中是否真的取得了成效。
13日晚,环境专家朱梅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把2007年的太湖水危机作为一个分水岭,太湖流域治理将经历两个阶段。
她解释说,从20世纪90年代到2007年,是“泰泰1.0”的时代,这是在国防时期。“九五”和“十五”国家重点流域规划基本实施,部分地区水质有所改善。然而,污染控制的整体速度仍落后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速度,流域整体水质进一步下降。
第二阶段,从2007年到2015年,在太湖2.0时代,实施了国家太湖流域综合治理总体规划和省级实施计划。流域整体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治理进度和污染速度进入停滞期。
“十三五”以来,国家和江苏省都对太湖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太湖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工程,为中国探索了一条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互补的新路。
因此,太湖流域治理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是一个战略性的总攻时期,也进入了太泰3.0治理时代,环境质量得到全面改善,生态文明示范工程建成。朱梅说道。
然而,在这个时代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困难。朱梅分析说,一方面,经济的“L”形将会持续很长时间,而且这种转变有一个痛苦的过程。地方政府面临巨大的发展压力,不可能像往年那样有足够的财政资源继续保持对治理的高强度投资。;另一方面,环保工作上升到政治高度,给地方党委和政府造成了巨大的环境压力。
面对新的阶段、新的要求和新的形势,新一轮的台湾治理不能再简单地一步一步重复下去。必须寻求新的方法,创造新的机制,激发地方政府和社会各阶层治理台湾的内生动力,并主动取得新的成就。朱梅认为,如果太湖治理也被视为供给方改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那么在太泰3.0治理时代应该注意三个方面的改革。
她说,第一项改革是加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进一步融合,促进绿色生产方式的转变。苏南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实体经济的增长。在产能削减和结构调整过程中实现苏南再工业化是升级的绿色发展。朱梅认为,苏南环境保护的重点是在新一轮再工业化中加快绿色生产方式的转变。一方面,要加强执法力度,淘汰落后产能和僵尸企业;另一方面,有必要修改地方法规以放松实体经济,而不能全面禁止传统产业的发展。通过提高环境准入门槛、依靠科技进步和发挥市场力量,帮助企业转变生产方式,促进产业绿色转型。
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企业。同样,如果管理理念和手段不调整,客观上会阻碍绿色发展的进程。她说。
朱梅认为,第二项改革是进一步加强财政资金和社会资金的整合,推进投融资机制创新。自2007年以来,江苏太湖每年设立财政专项引导资金20亿元,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面对众多工程项目,仍然供不应求。朱梅告诉记者,在新一轮的台湾治理中,解决资金需求、善用资金效益仍然是主要缺点。财政资金应该改变过去传统的行政分配模式,更多地依靠市场机制,不仅要发挥更大的环境效益,还要实现维持和增加资金价值的功能。财政资金也要有造血功能,发挥更大的杠杆作用。
依靠治理太湖专项资金,建立太湖治理基金,组建太湖治理平台公司是可能的。朱梅认为,这个平台公司可以做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可以投资重大公益和流域治理项目,或者购买服务,采用ppp模式与社会资本和地方政府合作;第二,你可以投资于非公益和营利性治理项目,并参与分红;第三,可以发行绿色债券或投资绿色债券,为公益或非公益等重大项目的建设筹集资金;第四,投资太湖流域的环保企业,帮助它们成长并分享成长利润。各种投资的收益可以持续投入到太湖治理中,形成资金来源和去向的良性循环机制。
三是加强政府、企业和公众的整合,加快环境治理体系建设。朱梅说,太湖治理的前两个阶段本质上是政府主导、企业协调和人与人混合的,仍然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运动,社会参与度较低。在泰泰3.0时代,我们应该注意弥补公众参与的不足,把公众参与与政府和市场同等对待,这也是苏南未来几年生态文明体系改革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建设管理的各个环节,如项目建设、污染控制、生态恢复、规划、信息披露、绿色金融、责任评估等。,应充分调动企业、社会组织、社区组织和人民的作用,以实际行动从下到上采取主动,真正改变企业的生产方式和普通人的生活方式,从而从源头上彻底解决环境问题。朱梅说,如果说治理太台的前两个阶段是政府主导的机车时代,那么治理太台3.0应该是政府、企业、公众和其他力量成为多列车的高铁时代。
标题:“太湖治理3.0”时代该如何突破?环保专家这样说
地址:http://www.jt3b.com/jhxw/7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