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05字,读完约5分钟

客观地说,每个农民工立即在城市定居是不现实的。一方面,一些城市承载能力有限,尤其是一些大城市。另一方面,融入城市的高成本也阻碍了农民工。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解决节后的“用工荒”,这是一个没有解决办法的难题。相反,只要给予更多的制度支持和人文关怀,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自然会愿意留下来。

本报记者王靖宇春节刚过,一年一度的“用工荒”又上演了,这几乎成了每年准时上演的一座桥梁。客观地说,春节期间的用工荒只是暂时的用工荒。乍看之下,相关企业和人员似乎是靠着硬支撑挺过了短期困难,但实际上,农民工的短期缺席给城市企业和市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和不适应。这也表明农民工已经成为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农民工心里不慌才不会有用工荒

归属感缺失的背后:迫切需要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长期以来,为了解决劳动力短缺的困境,大多数企业都积极寻求对策,一些专家也相继开出药方,比如,他们提出要留住高薪、有诚意、有职业的人。

这种加薪、暖心等激励方式在其他时期效果显著,但在“有钱不回家过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强势背景下考虑,效果就大打折扣。其原因是,上述解决方案虽然不同,但都停留在加薪和暖心的微观层面,很难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分割,一张小小的户籍卡关系到教育、医疗等诸多利益。农民工虽然被称为城市建设者和美化者,但他们在城市的长期生活是有限的,很难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

户籍、住房、医疗、就学等城乡二元体制问题相互交叉,使得许多农民工难以产生归属感。因为很难融入城市,他们觉得“梁园虽然好,但不是一个可以长期呆下去的地方”,而且“每到春节,他们都会想起自己的亲人”。正是这种在同一个城市里不同权利的现象,受到了各行各业的批评,使他们愿意做“城市候鸟”,在城市里赚钱,却在农村买自己的房子。尤其是春节到来的时候,他们不得不放弃一些经济利益,作为家庭成员,发挥情感交流和精神慰藉的功能。

农民工心里不慌才不会有用工荒

因此,春节期间的劳动力短缺反映了农民工难以融入城市的严峻现实。如何解决“用工荒”?当然,最好的方法是让农民工融入城市。问题是,这群人如何融入城市,不再是候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施户籍制度改革计划,允许农业转移人口等非户籍人口在就业场所落户。要明确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方向,将公共租赁住房扩大到非户籍人口。只有真正落实这些政策,才能减少“空现象”,避免各种“用工荒”。总之,如果农民工不恐慌,城市里就不会有劳动力短缺。解决“制度问题”的唯一途径是“制度改革”。城市应该通过结构改革让农民工顺利融入城市。

农民工心里不慌才不会有用工荒

此外,大中城市要有接纳农民工的措施,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并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尽力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特别是改善他们的基本就业、子女教育、医疗、住房等条件;每个农民工都有必要平等地享受城市发展带来的社会福利,并从制度上给予他们心理认同和归宿。

春节期间劳动力短缺不仅阻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也阻碍了和谐宜居城市的建设。从宏观上看,只有进一步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春节期间劳动力短缺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的变化:更注重享受、体验和追求。如今,在大中城市的一些服务业,尤其是高档酒店、宾馆、写字楼等场所,我们很难看到老年农民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老年农民工越来越少。

相反,这是新一代的农民工,大多是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之后。这一代农民工比上一代农民工拥有更多的学历、知识和技能。

根据调查数据,中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低端加工、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就业比例一直保持在60%以上。大学生占新增劳动力的近一半,根本无法满足60%以上的市场需求。许多企业提出急需招聘中高级技术和工艺人才,但市场普遍反映大学毕业生学历高,但并不适用。

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情结更加强烈,自主意识和权利意识增强,受教育程度提高。与改革开放初期和中期的农民工大军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水平明显提高,视野开阔,知识丰富,接受新技术、新观念的能力强;同时,他们维权意识强,熟悉和掌握法律武器,敢于主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找工作时,他们不仅考虑薪水,而且更注重自己的长期成长。

农民工心里不慌才不会有用工荒

在求职者这些看似“过分”的要求背后,实际上反映了新一代工人对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的更加个性化的要求。对这些年轻工人来说,高薪只是一个方面。除了关注工资和薪水,他们还关注住宿条件是否舒适,工作环境是否人性化,企业管理是否灵活。

也就是说,年轻一代的工人与他们的父母非常不同,他们有更强的权利意识和更个性化的要求。当他们外出找工作时,他们不仅要维持基本的生活,更要注重生活的享受和对更舒适生活的追求。

这意味着人才和劳动力市场发生了新的变化。如果一个企业想招聘到足够多的合格工人,就必须想办法满足这些工人的要求和愿望,而不是像以前那样仅仅依靠提高工资来吸引工人。

客观地说,每个农民工立即在城市定居是不现实的。一方面,一些城市承载能力有限,尤其是一些大城市。另一方面,融入城市的高成本也阻碍了农民工。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解决节后的“用工荒”,这是一个没有解决办法的难题。相反,只要给予更多的制度支持和人文关怀,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自然会愿意留下来。

标题:农民工心里不慌才不会有用工荒

地址:http://www.jt3b.com/jhxw/11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