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093字,读完约10分钟

△在福建省泉州(南安)光电信息产业基地,阳光中科企业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线上的机器轰鸣,工人们忙着抢订单。据公司董事长助理陈丽梅介绍,公司2016年才刚刚开工建设,已经实现了全线投产。目前,订单已安排在2017年。张九强

△福建恒安家居用品有限公司位于泉州市晋江市内坑镇,是恒安的智能化生产和现代化仓储基地,呈现出繁忙的生产景象。陈涛

?潘潘餐饮车间。(数据图片)

用工难、用工荒是近年来中国传统制造业不可回避的话题。

为了解决“用工难”,许多制造企业加快了转型发展的步伐,特别是通过实施技术改造、提高自动化水平和实现“机器替代”来降低就业需求。

福建省泉州市民营经济相对发达,制造业产业集群规模较大,以智能制造的专项行动为重要抓手,大力推进“机器替代”,引导近千家传统制造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应用数控技术和产品。

福建泉州成千上万企业“机器替代”的动力来自哪里?“机器替代”给泉州制造业带来了什么变化?“机器替代”后,制造企业的就业问题能从根本上解决吗?近日,《经济日报》记者来到福建省泉州市进行调查采访。

“招聘工人的困难”迫使“机器替代”

在位于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垦东开发区的华飞工业园内,华飞服装有限公司服装车间入口处的“服装数字化快速制造项目”标志尤为醒目。

华飞服装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游梁娅告诉记者,华飞服装生产车间的每个环节都是由计算机自动化控制的,因此公司已经成为国家快速制造工程研究中心的示范基地之一。

走进车间,记者看到自动切割机和自动拉布机排列有序,不同环节的生产流程通过自动提升系统相互衔接。每道工序完成后,半成品通过吊装系统直接转移到下一个环节。

“2015年,我们投资近700万元购买了这些自动化设备,大大提高了整个生产车间的自动化水平。”你梁娅说700万元对民营企业来说不是一个小数目。但是,总的来说,这种投资还是很划算的。

从事服装行业20多年的尤梁娅告诉记者,近年来,企业明显感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一方面,工人的工资不断上涨。“现在工人的工资比十年前翻了一番”;另一方面,由于“劳动力短缺”,工人对雇主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应为职工提供免费宿舍和补贴食堂,并经常从事年轻人喜欢参加的文化和体育活动,否则很难留住人。

福建泉州千家企业调查:"机器换人"不会引发失业潮

“如果不实现自动化并减少员工数量,企业未来面临的就业压力将会更大。”你梁娅说过,企业要想在未来的市场上大规模竞争,就不可能再依靠过去的“海上战术”,而是必须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近年来,泉州数千家传统制造企业像华飞公司一样加快了智能化转型。泉州市经济信息委员会技术进步与投资处处长孙告诉记者,“十二五”期间,泉州企业技术改造总投资超过2550亿元,年均增长29.9%。其中,设备投资占60%以上。

泉州市科技局副局长陈建兴表示,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泉州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制造业体系,成功打造了纺织、服装、鞋类等传统产业集群。

然而,泉州传统制造企业普遍存在“低、散、短”的问题,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长期依赖低成本扩张。大多数企业仍然使用小型低端生产设备,缺乏数控、智能化等高端技术支持,难以保证加工精度和产品质量,缺乏持续的技术创新活力。

“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逐步收紧,传统制造业正面临新的挑战。只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推进数控和智能制造技术创新,才能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陈建兴表示,在推进“数控一代”应用示范工程建设和发展智能制造的过程中,我们鼓励企业开展“机器替代”,这是为了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促进高端制造业发展,增强地方支柱和特色产业的支撑作用和服务能力。

福建泉州千家企业调查:"机器换人"不会引发失业潮

企业人工成本降低

当记者来到位于泉州晋江安海镇前蔡工业区的食品集团时,公司CEO蔡正在召开一个管理会议。会议的内容是安排和推进潘潘食品新生产线自动化设备在其他地方的试运行。

“现在各地的劳动力成本都在上升。为了确保工人能够留下来,工资一般比当地平均水平高5%至10%,有些地方甚至超过20%。”蔡说,只有劳动力比较稳定,才能保证产品质量,企业效益越来越好。然而,结果是,企业的劳动力成本将再次增加。

蔡表示,为了进一步控制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食品前几年已与国内外厂商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投资研发生产线设备。

从实践来看,引进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后,不仅产品质量得到了保证,而且企业的就业形势也得到进一步改善。目前,在潘潘集团,三个工人可以完成过去五个工人的工作,他们的工资相当于过去四个工人的工资。

蔡告诉记者,食品有19家分店,12000名员工。潘潘食品公司成立20年来,一直以每年增加一家分公司的速度扩张。“机器替代”实施后,虽然公司规模有所扩大,但所需员工人数并没有显著增加。根据计划,潘潘食品力争餐饮产值超过100亿元。在未来的发展中,潘潘食品将继续实施“机器替代”,并从高科技中获取红利。

在华飞服装公司,尤告诉记者,有了自动化的辅助设备,工厂的劳动力需求比过去减少了四分之一,每个工作流程的衔接都是全自动化的,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也提高了产品质量。返工率下降了8个百分点,企业效益提高了20%左右。

陈建兴表示,“泉州制造业2025”的实施和泉州智能制造业的推广,对各产业领域的转型升级、创新发展都有很大影响。主要工业领域的装备和制造技术水平显著提高,部分企业的生产水平和产品技术水平显著提高。

例如,纺织企业使用数控纺织机后,生产时间从3-4小时/毛衫(件)缩短到40分钟/毛衫(件),一个工人可以同时操作5-10台机器,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力需求和劳动力成本。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泉州华宇公司与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开发的经编机断线自动检测技术项目,可提高劳动生产率10%,降低次品率5个百分点。白虹公司的锭子自动包装线项目每天节省50名工人,每年节省人工成本250万元。杨梅公司最初只生产塑料产品,并从事模具开发。与华中科技大学智能研究所合作开发高速全伺服五轴机械手,并对企业注塑车间进行了改造。车间38套设备只需要16名工人,生产能力提高了3倍,人工成本降低了35%,产品品种增加了数百种。

福建泉州千家企业调查:"机器换人"不会引发失业潮

泉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陈兆平表示,在“机器替代”转型后,泉州传统制造企业普遍减少了20%至30%的就业岗位,效率提高了50%以上,产品质量大幅提高。

“技工短缺”将变得更加突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泉州制造设备的自动化程度普遍不高,有些工序主要靠人工操作完成。例如,石材行业70%的企业主要基于plc低端控制技术,而水暖行业研磨和抛掷过程中的大多数工人都在多尘的环境中工作。

“机器替代”实施后,一些传统制造企业配备了更先进的设备和系统,对设备运行和维护的要求进一步提高。

但是,由于目前数控技术应用型人才(工程师、技师和技师)的缺乏,特别是既懂数控技术又懂相关专业的复合型技术人才很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数控技术的实施和推广。

“目前,在泉州最熟练的工人中,初中学历约占80%,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机器人和智能设备的操作和维护要求。”陈建兴说。

陈建兴还表示,实施“机器替代”后,制造企业的一线低技能工人,甚至一些技术工人,都将被工业机器人所取代,调试、维护和控制工业机器人的技术岗位将相对增加。机器人将在短期内对劳动力市场产生影响。如果一些工人不符合机器人工程师的岗位要求,他们可能最终成为智能革命的佼佼者。

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食品实现自动化改造后,很多设备都需要电脑操作。为了应对技术工人的短缺,公司一方面扩大了从职业院校的招聘,另一方面也从技术工人中挑选了一批员工,由设备供应商负责培训,从而提高了员工的技术水平。这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劳动成本,还可以进一步增加工人的收入,实现双赢。

福建泉州千家企业调查:"机器换人"不会引发失业潮

陈兆平表示,随着“机器替代”和智能制造的推进,“用工难”和“技术人员短缺”将在短期内继续存在。要解决制造企业的就业问题,一方面要从供方结构改革的角度出发,加快自动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应更加重视加强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强化“校企合作”机制,支持高校和职业院校开设更多适合本地行业的专业和课程,注重培养会操作智能机器的蓝领工人。

福建泉州千家企业调查:"机器换人"不会引发失业潮

对新工作的需求开始出现

虽然制造业起步较早,但泉州很多设备制造企业都采用了从国外进口的数控系统,价格一般比国内系统高30%-40%。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用国产数控系统取代进口数控系统的愿望强烈。

“泉州制造业2025”和智能制造的实施对各产业领域的转型、升级、创新和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使主要产业领域的装备和制造技术水平显著提高,部分企业的生产水平和产品技术水平显著提高。

据陈建兴介绍,通过深入实施“泉州制造2025”和“数控一代”示范工程,泉州的机械设备产业已经向数控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在数控机床、机器人等智能设备新兴产业中,佳泰、白微、黑金刚等一批发展潜力巨大的企业在智能设备研发方面取得突破,形成了一批国内领先水平、性价比高的自动化产品

数据显示,仅2015年,泉州市机械设备企业推广的“数控一代”示范产品就达到600多台,销售额超过3亿元。2015年,全市装备制造业产值达到1350亿元,增长12.5%。

“这些设备制造企业的快速发展催生了对高端人才的需求,以支持行业的发展。”陈兆平告诉记者,一方面,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吸引了大批高层次人才集聚泉州;另一方面,企业也需要大量具有专业技能的高级蓝领工人。

陈建兴表示,泉州将继续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典型示范企业平台,进一步开展培训活动,培养大批专业技能型人才和具有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技能型工人,为进一步推进“数控一代”示范工程提供人才保障。

记者了解到,目前,泉州市已在泉州信息工程学院建立了机器人教学示范基地,并与泉州市明大学南安机床企业共建了机械设备专业,为智能制造业的创新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工人。此外,厦门理工大学等高校与企业合作设立了多个培训中心。(经济日报记者林火灿卫诗)

(编者:石

标题:福建泉州千家企业调查:"机器换人"不会引发失业潮

地址:http://www.jt3b.com/jhxw/7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