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17字,读完约4分钟
经过1月份的良好开局,2月份上市保险公司的保费记录依然强劲。特别是含金量指数“新保费收入”继续保持高增长趋势,这再次刷新了保险业高度繁荣的乐观预期。
值得一提的是,与1月份相比,2月份“质量好于数量”,上市保险公司开始控制增长速度,注重增长质量。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利率的下行周期,这使得保险公司认识到产品方面保费的过度增长,这可能会给资产方面带来无形的压力。在注重规模的同时,必须考虑到价值,结构转型宜早不宜迟。
继续保持高增长的战略现在出现了分歧
从本周开始,上市保险公司开始陆续发布二月份保费公告,但实际上,它们并没有出现在公告的明细数据中,这往往更值得探究。例如,从个人保险公司的利润率和内含价值来看,“新单一保费收入”的增长率应该是核心参考指标。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获悉的一组最新行业内部数据,2016年2月,四家上市保险公司在含金量指数“新单保费收入”方面继续保持高增长趋势。其中,2月份中国人寿、平安保险和新华保险的同比增长率分别约为200%、40%和35%,而中国太平洋保险开始注重控制增长节奏,增速放缓。
据业内分析人士称,上市保险公司新增单笔保费持续增长,主要是由于以下两个因素:一是银行和互联网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持续走低,部分资金将被转移到具有较高吸引力的保险产品上。;二是政策效应突出,进入壁垒放松后,保险销售人员数量的增加明显改善,特别是对于品牌效应较大的上市保险公司,销售人员规模的增加持续上升,大大超出了行业市场和公司自身的预期。
值得注意的是,在总体增长的背后,上市保险公司之间仍然存在差异,这与它们在利率环境下不同的渠道策略和产品策略有很大关系。事实上,不仅是上市公司,不同规模和类型的保险机构在成长模式上也有更明显的差异。
具体来说,“个人保险新单保费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反映出大型保险公司更加注重承保规模、投资收益和渠道成本之间的平衡;与大保险公司在银行保险渠道上的谨慎和“瘦身”相比,一些中小保险公司的银行保险保费收入增加了数倍,反映出其增强风险偏好、促进规模扩张的“雄心”。
必须及早防范风险。转型是在正确的时间
对此,一些主流投资银行建议,“我们必须警惕一些保险公司保费收入的盲目高增长。”高增长不一定意味着高利润。我们应该关注增长率合理、结构得到改善的保险公司。”
一方面,产品方面保费增长过快,特别是前几个月大规模销售预定利率较高的万能保险和年金产品,将对剩余月份的价值调整带来挑战。寿险公司的新业务利润率肯定会下降,今年过高的增长基数也会给明年的增长带来挑战。
另一方面,在当前的利率环境和趋势下,保险公司的过度增长可能会给市场释放出公司对利率下行周期了解不够的风险。因为在低利率环境下,如果产品结构过于依赖高现金价值保险,资产配置压力的突然增加将不言而喻。
与此同时,内部压力也随之而来,风险防范不应被低估。随着众多跨境竞争对手的进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这对不同类型的保险公司提出了新的挑战。只有以创新思维寻求提高保险供给质量的突破口,转变发展模式,努力进行精细化管理,才能适应新环境,谋求新发展。
然而,这种转变不是一夜之间实现的,而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如何在满足巨大现金流需求(到期支付和提前退保)的前提下,调整业务结构,降低投资风险偏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一位业内人士评论说,总的来说,现在是转型的好时机。“前一轮牛市给保险公司带来了超额利润,为下一轮转型赢得了时间和空的空间。”
标题:上市险企保费继续高增长 产品结构转型再上路
地址:http://www.jt3b.com/jhxw/8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