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06字,读完约5分钟

新华网北京3月15日电(记者许·新媒体专电)供给方面的结构性改革是一个“无法绕过的历史障碍”。这是中央政府对新常态下经济形势变化和发展阶段特点的重大判断。

在今年的两会期间,供给方面的结构性改革也成为代表们热议的一个高频词。广东作为连续27年国内生产总值最高的经济大省和改革开放的先行省,经济发展较早进入新常态,长期快速增长积累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比其他地方暴露得更早、更充分。

面对发达国家和邻近东南亚的“双重挤压”,广东如何“向上突破”?

“供应方改革就像是一个结构性的“跨越”,是凤凰涅槃和重生的过程。”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省长朱在接受新华社独家采访时表示。

破解“包子店难题”:努力实现有效供给

有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包子店过去卖5美分的包子,但是现在卖不出去,即使卖了也赚不到钱,甚至赔钱;所以我升级到卖芝士蛋糕,每块10元,但是我还是卖不出去。为什么?因为消费者买不起。

如果把包子比作传统产业,把蛋糕比作中高端产业,包子店的麻烦怎么解决?

朱说,过去我们比较习惯于需求侧管理,大量的供给集中在产业链的低端。大量企业仍停留在“以价取胜”的水平,导致供需脱节,导致大量低端甚至无效供应。正因为如此,一个50美分的包子即使便宜也卖不出去,或者卖的时候不赚钱也不赔钱。

供给方结构改革的重要目标是扩大有效供给,包括中高端供给。对什么是有效供给有两种最简单的评估:一种是出售,另一种是赚钱。这样一来,50美分的包子和10美元的芝士蛋糕都无法同时做到这两点。

“在供应方改革中,‘包子’可以转型升级,提高质量,打造品牌,走出卖不赚钱的困境;蛋糕可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创新商业模式,优化价格/性能比,并避免被动的只盈利不销售。供给方面的结构性改革不仅要调整“馍”的存量,还要引导“饼”的增量。”朱对说道。

带头解决问题并“弥补”

“广东的结构调整和转型正处于攀登和攀升的关键时期,挑战不言而喻。”朱并不否认这一结构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他认为,改变传统的发展理念和路径依赖,化解经济下行压力,解决综合改革中的关键问题,防范和控制风险,是克服结构性改革“历史障碍”必须面对的挑战。

作为较早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地区,广东也较早进行了结构性改革。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广东率先颁布了《广东省供应侧结构改革总体规划(2016-2018年)》和五项行动计划。

根据计划,“十三五”第一年,广东工作的重点是在“减补贴”上取得实质性突破。

“去吧”。到今年年底,2333家关闭的广东国有企业的处置和清算工作将完成;消化250万平方米商品房库存,初步形成市场化、专业化、规模化的房屋租赁平台。

“向下”。广东省设定的11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部免除,全年企业综合减负预计达到1940亿元。

“化妆”。水电路的“最后一英里”、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将成为重中之重。

20世纪80年代,广东出现了著名的“价格突破”。当时,从鱼池价格放开开始,肉类和蔬菜价格逐步放开,打破了统购统销,活跃了市场经济。

“现在也有必要推进供应方的结构改革。”朱肖丹说:“体制改革是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实现新发展观的必由之路。对于每一位领导干部来说,这次改革都是一次“赶考”。突破传统的发展思维和路径依赖是我们必须克服的第一个障碍。如果你不能真正摆脱“速度情结”和“换档焦虑”,你可能会在结构的激烈战斗中失败。”

以创新为主导和支撑的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

除了当前结构上的“加、减、乘、除”之外,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核心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转变发展动力,构建以创新为主要导向和支撑的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这已成为广东规划未来发展的共识。

"创新驱动发展是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和总体把握."朱对说道。

记者注意到,连续两年,春节后广东省委、省政府召开的第一次省级会议都是创新驱动的发展会议。这种安排的意图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必须既有决心又有信心。

从结构改革入手,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无疑起着关键的引领作用。目前,广东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形式。华为、中兴、腾讯、格力等企业已经成长为各自领域的“技术领导者”。

到去年年底,广东省有1100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今年将增加1000多家,到2020年将超过15000家。一批民族品牌企业将跻身一流创新企业行列,引领全行业发展。

推进体制改革的战略机遇期很长,但“十三五”是一个重要的战略窗口期。

“韶关的结构不能简单地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作为成功的标准。基本标准取决于它是否真正走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同发展的轨道。”朱对说道。

单击查看主题

标题:供给侧改革是一场结构“闯关”——专访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省长朱小丹

地址:http://www.jt3b.com/jhxw/8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