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85字,读完约3分钟
加强互联网管理,打造网络空,是当前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内容。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加强网络道德和网络文明建设,发挥道德教育的导向作用,用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滋养网络空屋,修复网络生态。”要实现这些目标,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网络伦理和网络文明建设,修复网络生态,净化网络语言,根除网络语言庸俗化的“顽疾”。
为什么网络语言的粗俗是一种慢性病?一个原因是用户对语言内涵的认知相当模糊。互联网上的粗话用户主要是年轻人,但有些年轻人无法识别互联网上一些粗话的词源,也不知道其内涵是什么,只是随大流。另一个原因是,虽然用户很清楚它的内涵,但他们仍然把粗俗语言的使用视为“炫目”而不是“潮流”,认为没有一些粗俗的语言就无法展现自己的个性和跟上潮流。无论出于何种原因,网络语言的庸俗化都会对网络文明的建设造成危害,甚至会导致从网络到网络的转移,降低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目前,网络语言的发展道路已经很清晰:从虚拟空到口头表达,再到书面语言,最后可能会沉淀到语言应用的各个方面。如果让网络上的粗俗语言发展下去,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将成为一个既定的习语,其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根除网络语言低俗化的“顽疾”。
把语言教育放在重要位置。要根治网络语言庸俗化的“顽疾”,最根本的是提高公民的语言素养。这主要是通过语言教育实现的。目前,我国的母语通识教育水平参差不齐,语言学习规划和教材跟不上网络时代的发展步伐,一些教师对网络低俗语言的危害性认识不深。因此,我们应该通过多种手段提高母语通识教育的水平,特别是要注意改进网络时代语言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增强网民规范语言使用的意识,让网民优先选择规范的表达方式。
坚持畅通与刚柔相济。首先,可以组织专家学者对网络语言低俗化的原因和传播路径进行理论分析和探讨,为根治网络语言低俗化的“顽疾”提供理论支持和对策建议,引导网民树立正确的语言观。第二,可以引进语言政策和法规,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2001年1月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至今尚未修订。然而,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语言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可以出台相应的语言政策法规来规范字母词、新词和网络术语的使用。第三,要坚决阻止互联网的粗鄙语言进入书面语和课堂。我们应该勇敢地对网络上的粗俗语言说“不”,尤其是在各级笔试中。
坚持学校和家庭的规则。年轻人的语言使用习惯一旦形成,就很难重塑。要根治网络语言低俗化的“顽疾”,学校和家庭都要高度重视,早抓、细抓、实抓。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提高语言交际的“质量”,及时纠正课内外语言的粗俗。家庭教育应该在互联网上筑起粗俗语言的“防火墙”,教育孩子上网和使用文明语言。只有学校和家庭重视,才能有效提高青年学生的语言素养,形成积极健康的网络语言生态。
(作者:北京外国语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
标题:修复网络生态清新网络空间(治理之道)
地址:http://www.jt3b.com/jhxw/9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