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60字,读完约4分钟

证券时报网络(STCN)2月15日,

根据《人民日报》的文章,当我们看到减税的时候,我们必须取得一些成绩,而不是在我看来。我们应该用短期财政收入的减少来换取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增加,并最终通过节约税源来实现长期稳定健康的财政增长。在评估财税部门的工作时,不仅要看征收了多少税费,还要看减免了多少税费。

减税后,我们可以买十几辆运输车辆。现在,就等减税政策出台吧,我们今年可以做一件大事。听到今年营改全面推进的消息,山东一家物流企业告诉笔者,他们开始计划如何利用减税来实现发展。大规模减税作为政府获利和减轻企业负担的一项重要措施,能够真正使企业受益。据估计,今年的减税规模将达到6000多亿元,相当于营改增试点前四年的减税总额。此外,每年减税3000亿元支持创业创新将为市场参与者提供更多的发展弹药,让更多的企业轻装上阵。

人民日报:减税需放眼长远 不唯短期财政收入论

然而,正如硬币有两面一样,减税对财政收入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作为地方主要税源之一的营业税将完全退出历史舞台,这将给地方政府税收带来更大的压力。2015年,中国财政收入增速创下近年来新低。有人担心一位数的财政增长率能否承受持续减税的压力,甚至质疑大规模减税的效果。

经济正处于转型期,任何政策的实施都像逆水行舟。要综合权衡得失,综合分析减税效果。从去年的税收数据来看,虽然增速仍明显下降,但较早经历转型阵痛的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沿海地区,以及近年来大力扶持的新兴产业,已经看到税收快速增长的势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9%,上海税收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第三产业税收达到67.4%。生物医药、高端设备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已成为税收增长的领头羊。从全国来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租赁和商业服务等新兴产业的税收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长,服务业取代传统制造业成为拉动税收增长的主要引擎。事实证明,通过减税来培育和鼓励新兴产业的发展是可行的。只要我们继续努力,长期取得巨大成就,摆脱经济转型的痛苦,实现税收的健康增长,并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人民日报:减税需放眼长远 不唯短期财政收入论

税收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手段,而不是经济发展的目的,因此有必要从长远的角度来实施减税。过去,政策努力主要是在需求方,积极融资更多地反映在政府投资的增加上,供应方的结构改革要求企业减轻更多负担,市场参与者获得更多利益。其中,税收的增减是积极财政的重要表现,而不是经济增长的最终评价。因此,在减税问题上,我们必须取得成绩。我们不应以短期财政收入来说大话,而应以短期财政收入的减少来换取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增加,最终通过节约税源来实现长期稳定健康的财政增长。

人民日报:减税需放眼长远 不唯短期财政收入论

虽然原因很简单,但毕竟是钱的问题。再加上金融高速增长的长期习惯,许多地方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段时间的逆转。一些地方近几年税收不够,非税收入大幅增加,甚至将各种增收任务交给了财税部门,大大降低了减税效果。要遏制地方盲目增收的冲动,落实减税政策,就必须改变一切以钱为本的评价机制,把减税作为财税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能加以规范。对于财税部门来说,为国家聚敛财富是他们的职责,但严格执行税收政策,实行各种减税免税也是一项重要职能。在评估财税部门的工作时,不仅要看征收了多少税,还要看减免了多少税。财税部门的工作不仅要让政府满意,还要让企业和社会满意。

人民日报:减税需放眼长远 不唯短期财政收入论

减税并不意味着什么都不做,它只是需要政府用有限的财政资源做更多的事情,它需要积极看待减税政策。一方面,要严格控制“三项公共支出”等一般性支出,注重保障民生支出,以民为本,以民为本。另一方面,要注重转变政府公共服务方式,将政府直接投资转变为引导社会资本理性投资,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将政府投资从一般竞争性领域抽回。,从而提高公共财政的供给效率,让有限的财政资金真正发挥四两个作用,让政府真正回归市场监管者和服务提供者的标准。

人民日报:减税需放眼长远 不唯短期财政收入论

(证券时报新闻中心)

标题:人民日报:减税需放眼长远 不唯短期财政收入论

地址:http://www.jt3b.com/jhxw/11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