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040字,读完约8分钟

图为格尔木东出口的并网太阳能公园。我们的记者林子晓照片

近年来,青海省格尔木市光伏发电产业迅速崛起,绿色新能源照亮了青藏高原,成为全国乃至世界光伏产业的焦点。同时,格尔木市将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与荒漠化治理有机结合,为我国探索和创新荒漠化治理开辟了新的途径。然而,受并网条件的制约,工业发展弃光限电的痛苦也困扰着格尔木。

戈壁沙漠上“光伏城”的崛起

在格尔木的东出口公路上,当汽车在距格尔木市约14公里、东距昆仑经济开发区7公里处时,一片深蓝色的多晶硅突然出现在记者的眼前,仿佛是一群蓝色的湖泊。环顾四周,广阔的黄色戈壁沙漠突然变得生机勃勃。

格尔木市经济发展委员会副主任高世良告诉记者:“这是我们出口到东部的光伏工业园区。”“我们于2011年开始建设,集中生产的规模是近年来中国最大的。截至2014年底,并网光伏发电装机容量为1698兆瓦,其中1590兆瓦出口东部。

记者看到,一块块多晶硅像蓝色的“巨人”一样仰望蓝天,让阳光尽情地洒在脸上,给附近的大电网输送绿色清洁的能源。

高世良自豪地说:“我们这里发展光伏太阳能有两大天然优势:阳光和土地!”据报道,格尔木是中国太阳能资源开发综合条件最优越的地区之一,年平均日照时数为3096.3小时,年总辐射量为6950 mj/m2,是名副其实的“阳光城市”。此外,格尔木还有大量国有未利用荒漠化土地,面积12.45万平方公里,未利用土地面积近6.2万平方公里,太阳能发电理论储量可达15.5亿千瓦。

格尔木太阳能光伏电站建设调查:光伏城的困局

众所周知,格尔木在青藏公路和柴达木资源开发上欣欣向荣,但长期粗放式开发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空气体和重金属污染,以及工业废弃物处理困难等。格尔木曾遭遇“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不足”的尴尬。

近年来,格尔木大规模开发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改变粗放型发展模式,走循环经济之路,深入探索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转型之路。根据国家、省、州发展新能源产业的要求,格尔木将新能源产业作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战略主导产业,推进新能源项目建设,实现从“阳光城市”向“光伏城市”的跨越。2014年,格尔木成为中国第一批创造新能源的示范城市,新能源占城市能源消耗的12%以上。

格尔木太阳能光伏电站建设调查:光伏城的困局

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1月,格尔木太阳能发电园区累计总发电量为75.1亿千瓦时,其中2015年1月至11月累计发电量为25.2亿千瓦时。根据火电(标准煤)320g/kWh的煤耗,可节约标准煤约80.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51.3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7.6万吨,减少粉尘排放量68.6万吨,对减少环境污染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社会效益显著。

光伏产业不仅改变了格尔木的发展,也促进了当地居民的就业。作为格尔木人,国电龙源格尔木公司规划发展部部长李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记者:“我们格尔木人过去大多在外地打工谋生。自从光伏电站建设以来,它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就业机会,也鼓励我们学习新技能。能够留在家乡,为家乡的建设做出贡献,我感到非常自豪。”

格尔木太阳能光伏电站建设调查:光伏城的困局

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格尔木人心中的一大博弈。从2014年到2030年,格尔木市计划在东出口、南出口、格尔木河西、小早火和乌土梅仁地区建设五个光伏产业园,总用地面积289.4平方公里,装机容量8476兆瓦,居全国乃至世界第二位。

光伏产业与荒漠化治理的有效结合

格尔木不仅是一座“阳光城市”,也是沙漠化严重的地区之一。根据2009年青海省第四次沙化土地监测,格尔木市沙化土地面积为231.9万公顷,其中严重沙化土地33.4万公顷,占14.4%;极端严重荒漠化土地面积132.4万公顷,占57.1%。

太阳能产业园位于柴达木盆地戈壁沙漠地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由于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这里的地表植被极其稀少,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容易造成扬尘。

北京企业(青海)绿色产品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郑丽丽回忆说,2011年他第一次来格尔木建厂的时候,周围是戈壁沙漠,几乎没有草生长。建筑工地经常刮起龙卷风和沙尘暴,情况非常糟糕。

如今,光伏公园呈现出新的面貌。记者在光伏公园的各条道路上看到了绵延数十公里的一排排银白杨、枸杞和花灌木。

据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林业局工作人员介绍,2014年,青海省投资1.53亿元在格尔木市光伏产业园开展植树造林和治沙工程。绿化工程占地近2.5万亩,其中枸杞经济林2万亩,有效促进了格尔木市荒漠化光伏产业的发展。

在公园的主干道两侧,记者看到有工人在挖土植树。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沙漠里建一个光伏公园可以有效地降低地面温度,减少水分蒸发。看看沙漠中特殊的骆驼草,它生长在光伏板下。此外,光伏电站产生的电能还可以用来提水灌溉和改造沙漠。”。

格尔木林业局工程师王表示,企业对绿化工作热情很高。光伏电站采用滴灌、微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种植优良牧草和经济作物,有效利用荒漠化土地资源。这一措施不仅促进了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而且减少了蒸发和风速,遏制了土地荒漠化,改善了项目区的生态环境。

将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发展与荒漠化和荒漠化治理有机结合起来,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带动荒漠化和荒漠化治理,为我国探索和创新荒漠化和荒漠化治理开辟了新途径,实现了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发展与荒漠化和荒漠化治理的“双赢”。

无法输送的新能源

毫无疑问,中国光伏产业一直走在世界前列,但由于消费和交付困难而导致的弃光限电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格尔木也经历了工业发展的阵痛。

在采访中,许多企业领导告诉记者,目前企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电网对新能源的限电力度加大。由于受并网条件的限制,没有大规模新能源输电的渠道。

近年来,格尔木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初步形成了盐化、石化、冶金、特色轻工、新能源等循环经济产业集群,具有一定的用电能力。然而,与建设光伏产业的宏伟目标相比,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用电量非常有限。

据格尔木能源局负责人介绍,目前柴达木盆地金属镁综合有色冶金等项目仍处于建设阶段。现阶段,该地区的消费能力非常有限,发电负荷主要依靠出口消费。

一方面,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电力需求不足,电力市场狭窄;另一方面,新能源相对丰富,特别是近年来的爆炸性增长,这必然会导致新能源消费的矛盾。

记者了解到,青海省海西地区电网相对薄弱,新疆送来的750千伏高压线路无法帮助经过的地区。一些电站有很高比例的“废弃灯”,许多电站无法接入互联网。为了顺利并网,一些发电企业已经开始联合集资建设升压站和集气站。

华能格尔木光伏发电有限公司高级项目工程师郝卓龙表示,由于工业发展跟不上新能源电站的建设,电网的产能建设只能放弃甚至共享,这将增加电站的投资成本,降低光伏电站的产量,延长投资回收期。

专家表示,要解决弃风弃光的问题,从根本上讲,有必要将新能源输送出去,并在更大范围内跨省区消费。

然而,现实情况是,国家在“十二五”期间出台了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专项规划,但电网规划至今尚未出台,新能源基地的输送渠道无法落实。考虑到风电场和光伏电站建设周期短,输电通道建设周期长,为保证新能源电站建成后能够交付使用,输电通道项目必须提前审批和开工。

此外,太阳能光伏发电具有间歇性、随机性和低可调度性的特点,大规模接入后会对电网运行产生很大影响,这也是制约光伏发电正常传输的原因之一。

青海省电力公司海西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随着国家电网建设的不断完善,输电能力不断提高,但仍落后于光伏电站建设。目前,格尔木的光伏发电传输问题仍难以在短时间内解决。

//

标题:格尔木太阳能光伏电站建设调查:光伏城的困局

地址:http://www.jt3b.com/jhxw/12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