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50字,读完约3分钟

2015年,它在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史上留下了丰富多彩的一笔。在一系列光明的数字背后,中国农业“千年不变”。

伟大的变革之一:摆脱“食品生产周期”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5年粮食总产量达到62143.5万吨,比2014年增长2.4%。这是自2004年以来连续第十二年,当时全国都取得了丰收。

“十二连收”表明,中国农业生产能力和水平得到了根本提高,完全摆脱了以往“两收一平一道歉”的粮食生产周期,堪称“千年之变”。

重大变化2:“南粮北运”的格局被逆转为“北粮南运”

历史上东北曾是一片“不毛之地”,现在已发展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粮食产区。目前,东北四省(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秋粮产量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黑龙江,即“北方仓库”,自2011年以来连续四年成为中国第一大粮食生产国,其粮食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十分之一以上。这也使得中国几千年来“南运北粮”的格局逆转为“北运南粮”。

数说2015农业“千年未有之变”

据史料记载,明代京杭大运河上有9000多艘运粮船从南向北运粮,清代每年收集400万万石从南向北运粮。如今,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安徽和江西这五个粮食调出省(区)中,东北占了三个。

巨变3:从“牛耕马力”到“机器轰鸣”

“牛耕麻栗”是中国几千年传统农业的真实写照,现在却很难找到踪迹。在广阔的农田里,“高大威武”的农业机械显示出它的才能。目前,我国小麦生产全过程基本机械化。水稻的机械种植和收获水平从10年前的6%和27%提高到现在的38%和81%,玉米的机械收获水平从2%提高到55%。

根据国际发展经验,当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40%时,农业机械化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农业部预测,2015年中国农作物种植和收获的综合机械化水平将超过62%,迅速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重大变化4:从滥用化肥和农药到零增长

中国已开始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零增长行动,这意味着中国农业将努力告别以往“大水大肥”的粗放型增长模式,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奠定坚实基础。

从化肥和农药利用率来看,2015年我国水稻、玉米和小麦的化肥利用率为35.2%,比2013年提高了2.2个百分点;农药利用率为36.6%,比2013年提高1.6个百分点。化肥利用率提高2.2个百分点,相当于减少氮排放量47.8万吨,节煤100万吨。

重大变化5:农民人均纯收入有望突破万元大关

如果农民想要富裕,关键是钱袋是否鼓了起来。“十二五”以来,中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1%,2014年达到9892元,预计2015年将超过1万元。

从农户恩格尔系数可以看出农民生活水平的变化。2010年,农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为41.1%,2013年降至37.7%。食品消费支出比重明显下降,文化、教育、娱乐、交通通讯、医疗保健等消费支出持续增加。

标题:数说2015农业“千年未有之变”

地址:http://www.jt3b.com/jhxw/12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