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85字,读完约7分钟

建立完善的石油储备体系是应对突发事件、防范石油供应风险、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手段。目前,美国、日本、德国等国的储备水平已超过120天。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石油储备起步较晚,其实力大相径庭。目前,中国的石油储量水平仅为30.73天。近10年来,由于高油价的沉重压力,中国石油储备建设的道路极其艰难和坎坷。//

民营地炼成原油商业储备新阵地 战略增储契机难得

自2014年下半年以来,原油市场出现了大的熊市,这为中国弥补短期储备提供了一个战略机遇。除国有企业外,民营地方炼油企业原油进口正式破冰,6家地方炼油企业获得非国有原油贸易资格,走上国际原油贸易大舞台,拓宽了中国原油商业储备的新阵地。

中国的石油储备水平只有30.73天

战略石油储备体系起源于1973年的中东战争。当时,欧佩克产油国对西方发达国家实施石油禁运,以应对石油危机。国际能源署为所有成员国设定了每年90天石油净进口的最低要求。目前,所有成员国都达到了这一要求,其中美国、日本、德国等国的储备水平已经超过了120天。中国还没有加入国际能源署,因此没有90天石油储备的严格限制。然而,作为世界第二大原油进口国和消费国,中国的石油储备起步较晚,其实力大相径庭。

民营地炼成原油商业储备新阵地 战略增储契机难得

中国国家石油储备基地一期工程于2004年3月开工建设。刚好赶上第三次石油危机。2004年9月,受伊拉克战争影响,国际油价突破每桶50美元,并在未来几年继续飙升。2008年7月,纽约原油期货价格创下每桶147.27美元的历史新高。

镇江国家石油储备基地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于2007年12月19日通过国家验收,原油全部储存。基地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建设规模为520万立方米。国家发改委委托中石化集团承担建设任务。这段时间是国际油价高烧不退的时期。

尽管2008年的金融危机曾导致国际油价跌至每桶30-40美元,但随着中东地缘政治动荡的复苏,2011年国际油价跃升至每桶100多美元。此后,高油价一直持续到2014年上半年。

高油价的存在加剧了中国原油进口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中国石油储备的步伐。然而,进入2014年下半年后,国际油价跌入悬崖,中国石油储备增加的步伐明显加快。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消息,截至2015年年中,中国已建成8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总储备能力为2860万立方米。2014年,中国进口原油3.1亿吨,平均每日进口84.93万吨。根据这一计算,中国目前的石油储备水平只有30.73天。

在低油价时代,增加战略储备的机会很少

在高油价的压力下,中国的石油储备建设之路极其艰难。然而,自2014年下半年以来的原油大熊市,为中国提供了一个弥补短期储备的战略机会。

自2014年6月中旬以来,纽约原油期货价格和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分别下跌了69.1%和70.8%,其中纽约原油价格跌至近7年来的低点;布伦特原油价格创下近11年来的新低。

2015年前11个月,中国进口原油逾3.0231亿吨,同比增长8.7%。尽管进口量继续上升,但由于低油价时代的出现,2015年前11个月,中国原油进口值同比下降40.9%。如果以单价计算,2015年前11个月的平均进口单价为每吨2534.8元,同比下降44.9%。

尽管国际油价大熊市已经持续了一年半,但目前悲观情绪依然盛行,抑制原油的致命因素——供应过剩——并未改变。

在2016年新年伊始,中东的地缘政治浪潮再次浮出水面。1月3日,沙特阿拉伯宣布将与伊朗断绝外交关系。受此影响,巴林、苏丹和阿联酋4日先后宣布将与伊朗断绝外交关系或降低两国外交关系水平。然而,与过去“推高”油价的效果相反,地缘政治动荡使原油市场恶化,油价继续下跌。

2015年12月4日欧佩克部长级会议后,没有实施限制产量的政策,而是宣布将在2016年的下一次会议上讨论产量配额问题。彭博社(Bloomberg News)最近对石油公司、产油国和分析师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2015年12月,欧佩克成员国的平均日产量为3213.9万桶原油,比11月份高出1.8万桶,远远超过产量上限。

在北美,尽管页岩油和天然气的生产受到了低油价的沉重打击,但2015年底,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一项法案,解除了长达40年的美国原油出口禁令。

安迅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李莉认为,考虑到经济因素,美国原油出口的主要目标应该是欧洲市场。如果运费合理,卖方价格有竞争力,亚洲的日本和韩国也会对美国原油感兴趣。如果取消出口禁令,刺激美国原油生产并持续增加,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国际原油市场供需失衡的压力,从而抑制国际油价。

除了供应增加的压力外,美元升值周期、资本市场投机资金集中抛售、全球经济增长疲软等因素也进一步阻碍了国际油价的复苏步伐。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表示,中国目前对外国石油的依赖程度接近60%,未来这种依赖程度可能会进一步提高。在低油价时期,我们应该把充分利用国外石油资源作为石油战略的一部分。

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孙宪生认为,目前中国有两个加强石油储备的机会。首先,从长远来看,低油价将成为新常态,这可以大大降低中国的采购成本。其次,在供给来源的选择上,多种供给来源都是针对中国的,这有利于中国原油进口的多元化选择。

孙宪生表示,中东、非洲、中亚和拉丁美洲的产油国已经瞄准了中国市场。随着美国石油出口禁令的解除,中国也将成为其重要的目标市场,未来价格战将频繁发生。

民营炼油企业成为商业储备的新阵地

虽然在低油价时期加快石油储备已成为共识,但长期以来,只有少数国有石油公司有权在中国进口原油,且参与者过于单一。与此同时,中国的石油储备起步较晚,基础设施建设和法制建设滞后,导致了短期内大量石油储备增加的尴尬局面。

“现在的问题是,石油被买回来了,没有地方放。”中国石油大学教授王镇表示,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始于2004年,仅持续了十多年。西方发达国家一般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储备石油。从短期来看,中国的大规模外汇储备增加遇到了无处可放的问题。

此外,参与者数量少,社会资源没有被广泛激活,这限制了中国石油储备的规模,制约了增加储备的步伐。

长期以来,中国石油储备的主要参与者相对单一,战略石油储备由国家委托的三大石油公司完成。然而,由于中国原油的开采和进口权也集中在这三家公司手中,商业储备主要以它们为基础,缺乏民营企业和社会资本的参与。

幸运的是,面对难得的低油价战略机遇,2015年,民营地方炼油企业原油进口正式破冰,取得突破性进展。当年,6家地方炼油企业获得非国有原油贸易资格,走上了国际原油贸易的大舞台,拓宽了中国原油商业储备的新阵地。

商务部外贸司副司长洵表示,到2020年,中国原油需求可能达到6亿吨,进口量可能达到4亿吨,对外依存度将上升到67%。因此,今后中国将进一步拓宽原油进口渠道,向更多的原油加工企业开放原油进口权,形成主体多元化、竞争有序、透明开放的市场。

尽管中国石油进口不断扩大,主体将越来越丰富,但中国石油储备体系建设一直相对滞后,亟待加快完善。王镇说,美日两国都有明确的石油储备法,但中国的石油储备法长期没有颁布,使得战略石油储备和商业储备的界定、储备目标规模、资金使用来源、企业和政府的责任和义务等问题不明确,不利于中国石油储备建设的长远发展。从长远来看,我国石油储备建设的法律法规有待完善,以便为企业提供更清晰的指导。

标题:民营地炼成原油商业储备新阵地 战略增储契机难得

地址:http://www.jt3b.com/jhxw/12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