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651字,读完约17分钟
已有60年历史的克拉玛依油田和克拉玛依市在石油人的建设中依然充满活力。
这个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的新疆准噶尔盆地。
据说,一位名叫赛里木的老人,在戈壁沙漠驾着马车砍柴,经过几天的跋涉,在茫茫戈壁中偶然发现了一座小山,小山上冒着黑色的液体。好奇的塞利姆不知道那是什么,所以他蘸了一块小布,在车轮上擦了擦。轮子立刻响了,没有吱嘎声,汽车轻多了。老人带着葫芦带回了一些神奇的液体,村民们感到好奇,于是他们把它撒得到处都是:有一个"沥青山",不是水,而是黑油。当地人把这个地方叫做“黑油山”,维吾尔语的意思是“克拉玛依”。
今天,这座“黑油山”已经成为一个历史景点。关于它的传说还在继续。
1955年10月29日,克拉玛依一号井喷产生工业油流,宣告了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的诞生,标志着克拉玛依的诞生。
克拉玛依油田的发现揭开了中国“贫油”的帽子,拉开了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的帷幕。60年后,机器仍在轰鸣,黑油不断涌现。克拉玛依油田已有50多年的历史,仍然保持着青春活力。新世纪,中国西部建成了第一个1000万吨级的大型油田,14年来一直稳定生产1000万吨,实现了向现代大型油气田和国家石油石化基地的历史性跨越。
带着“我为祖国奉献石油”的坚定信念,这里的人们不断创造着令人振奋的成就,建成了世界闻名的石油城市,也是世界上唯一以石油命名的城市。
零突破
克拉玛依油田从零开始。
60多年前,这个沉寂了数亿年的古老沙漠中是否有石油仍然是未知的。当时,中国最大的玉门油田年产量只有10多万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虽然有三年的恢复期,但直到1953年,中国的原油年产量只有43.5万吨,只能满足社会生产需求的三分之一。
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华莱士??e。?普拉特曾经说过,“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找到石油。”后来,这句话被世界石油工业视为“寻找石油的哲学”。克拉玛依油田在60年的勘探开发中多次印证了这句名言。
当时,时任石油工业部部长助理的康负责新疆新中国第一个大型油田的选址工作。摆在他面前的难题是:我们应该选择准噶尔盆地南缘还是西北缘?
在援助新疆的苏联专家中,有决策权的人负责南缘,因为南缘的地质构造与巴库油田非常相似。西北边缘位于一个地质隆起上。根据教科书,在这样的地质构造中不会有大油田。与这两者相比,这就是所谓的“油海”和“油杯”的区别。
选择南缘面临巨大的技术困难。由于独山子油田是南缘唯一的起点,是一个由溶解在地层油中的天然气驱动的油田,因此空气压力在短时间内会大大降低。根据当时的技术能力,气压降低后的结果是关井和停车。
自1951年以来,地质调查队进行了五年的详细地质调查,发现位于平台构造上的黑油山地区地层从盆地边缘向盆地中心逐渐加厚,含油前景非常好。
经过“油海”与“油杯”的激烈争论,根据中国地质学家康的考察和实践结果,终于决定进军西北边。这一决定使克拉玛依成为新中国的第一个百万吨级油田,并规划了西北缘大部分主要油田的位置,那里的原油年产量超过700万吨。
不要相信专家或权威。克拉玛依油田的发现填补了石油地质学教科书中的空空白,证明了不受背斜构造控制的平台上也可以有大油田。
1955年1月,全国石油勘探会议召开,新疆被确定为重点勘探地区之一。经过半年的准备,以技术员卢明宝为首的1219青年钻探队离开独山子,前往黑油山。1955年7月6日,在南侧钻了1号井,10月29日钻井结束,第二天注入了石油。从那以后,“克拉玛依”这个吉祥的象征就传遍了全世界。1955年10月29日,由8个民族36人组成的青年钻探队揭开了黑油山的神秘面纱。
零突破并不止于此。
20世纪80年代,克拉玛依稠油开发终于取得突破,可以产业化。然而,以这种重油为原料的炼油和化工产品的指标达不到现行标准。
重油已经成为“焦虑的石油”。这种重油不合格的原因是它富含环烷族,但也是因为它富含环烷族,所以它的性能优越。炼油产品应遵循普遍性原则,但克拉玛依的重油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因此,克拉玛依石油人再次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是遵循现有标准还是着眼于产品质量重写标准?
最简单的方法是遵循标准,只要环烷基团被除去。重写标准非常复杂,需要生产出能够大规模推广且性能稳定的产品。
然而,他们选择了后者。
经过五六年的努力,形成了一系列以环烷基重油为原料,可用于国防和航空空航天领域的具有特殊优势的工业油品。业界对此类油品的评价是“性能优越,不可替代”。2012年,“R&D与环烷基重油生产高端产品的工业应用”科技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是2011年国内炼化行业唯一获得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也是中石油所属炼化企业获得的最高国家科技奖。
只有创新
老油田要想保持青春活力,取得成功,就必须采用新的思维和技术,不断创新。
俗话说,谁掌握了先进的重油勘探开发技术,谁就能拿到打开石油宝库的钥匙。在距准噶尔盆地西北缘120米的浅层中,稠油储量丰富。但是,由于直井稠油产量投入产出比高,国外采用斜井钻机生产这种浅层油藏,从系统机理和成本上看,不适合克拉玛依油田。因此,在1990年代中后期,当国际油价约为每桶20美元时,开发石油是不经济的,它几乎变成了不能开采的“无效石油”。
你真的想让上亿吨的重油资源“沉睡”吗?
2005年,原新疆石油局钻井技术研究所自主开发了“垂直钻机钻超浅层稠油水平井”技术,钻了当时国内最浅的稠油水平井。采用该技术,一口井的投资是直井的1.5-2倍,最高产量是直井的30倍。
从那时起,重油开发的春天已经到来。
克拉玛依紧跟世界石油勘探开发的先进设备和高新技术,通过引进、消化、创新,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原油产量连续28年稳步增长。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先后发现了白口泉、红山嘴、乌尔禾、夏紫街、火烧山、北三台、彩南、西施、马湖等多个油气田。进入新世纪,吕梁、石南、摩梭湾、安集海相继发现,油气勘探年年取得重大突破。
然而,随着开采时间的延长,油田地质条件复杂,勘探开发难度越来越大。克拉玛依油田生产面临越来越多的困难,工作效率受到严重影响。凤城油田位于克拉玛依市东北100公里处,因其独特的沟壑风蚀地貌而得名。自1981年以来,勘探队在这里进行了深度勘探,但在过去的24年里收获甚少。
当时,由于信息技术的限制,没有共享数据和资料的平台。在探索的过程中,各专业只能打自己的路,所以研究处于分离状态,这严重制约了研究效率。研究人员只能以小组的形式在某个区域的一个有希望的“点”上解决关键问题,发现一个点上没有油,然后用另一个点取而代之。
由于这种“分层勘探”模式一直被采用,在过去的20年里已经探明了6000多万吨的稠油地质储量。
1995年,克拉玛依开始建设“数字油田”。2003年,随着数字油田建设的加快和软硬件平台的逐步完善,研究院开始建设“勘探协同工作系统”。三年后,研究人员开始在一个名为“探索协作工作环境”的虚拟空房间里工作。这个“有形和无形”的研究机构拥有整个准噶尔盆地和各地区的数据库,包括所有与石油和天然气有关的数据,可以随时获取;你可以随时查看其他部门的进展,并配合你所负责的研究部门。
2007年,新疆油田公司将凤城油田的勘探模式调整为“整体勘探”,以整个区域为基本单元。仅在四年时间里,中国最大的自给式重油油田(已探明储量为3.6亿吨)就变得干净了。
2008年,克拉玛依建成了中国第一个数字油田。油井、道路、站场、生产过程和油田的所有信息都被存入数字存储器。油田中人、物、物的信息由计算机管理,油田的管理、生产和研究都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为了规范流程,有效利用信息,油田根据实际需求专门制定了标准体系,开发了100多种适合油田信息作业的软件产品。2010年,克拉玛依在世界上首次提出了“智能油田”的概念。
这一切给克拉玛依带来了生机。
燃烧的激情
克拉玛依油田60年的发展,也是石油工作者60年的激情。响应祖国的号召,来自世界各地的石油人来到这里,开始了建设百年油田和美丽家园的新征程。他们去了戈壁沙漠,走进了广阔的沙漠,忍受了冰雪的严寒,忍受了烈日和酷暑,创造了无数新的中国第一和世界第一,为中国的石油工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程洪发1978年调到原新疆石油管理局石油建设公司第三大队,他仍然记得当时有六个人住在一个帐篷里。那时是仲夏,阳光明媚,帐篷里闷热难当。在刮风的日子里,沙子会直接钻进被窝,所以他们不得不把枕巾盖在脸上睡觉。当他们早上起床时,他们抖了抖枕巾,房间里到处都是灰尘。然而,年轻的石油工人以苦难为乐,并通过在帐篷门口用小石头建造诸如“不怕风沙,以苦难为荣,扎根边疆,建设油田”这样的话来鼓励自己。
王忠厚是两次全国石油地质勘探标准化委员会委员,他撰写并颁布了《油气田地质调查规范》,1957年北京地质学院毕业时,他本可以留在北京或返回上海,但他坚持要去新疆,最后被分配到石油管理局地质调查部水文地质调查队58-107任技术员。在前往准噶尔盆地东部进行水文地质调查的途中,他和同伴们在瞬间遭遇了一场势不可挡的暴风雪,险些丧命。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中,58-106水文地质调查队队长、著名爱国将领杨虎城的女儿杨拯陆和她的同事张广智在另一个地区调查时被暴风雪吞没,当时他们只有22岁。
1954年大学毕业后,参加过克拉玛依一号井勘探的王秋明,从Xi安乘卡车出发,踏上了去新疆找油的旅程。当他只有20岁的时候,他第一次体验了沙漠和戈壁的荒凉。在经历了克拉玛依特有的严寒、酷暑、风沙、蚊虫、干渴等“见面仪式”后,他作为克拉玛依的第一位地质学家,在当年的3月,冒着刺骨的寒风,踏上厚厚的积雪,多次来到黑游山脚下,测量1号井的井位。此后,他与南疆戈壁沙漠结下了不解之缘,经历了42年的艰苦探索生涯。从测量克拉玛依一号井的位置到部署轮南一号井,从准噶尔盆地的战斗到转移到塔里木盆地,再从克拉玛依油田的第一个地质学家到塔里木油田的第一个首席地质学家...
为了油田的勘探和开发,克拉玛依石油人孜孜不倦地工作着,甘愿睡在风中,过着贫困的生活,直到他们把这片油田从荒芜走向繁荣,从落后走向现代,看到一座现代化的石油城市展现在眼前。
石油城市奇迹
70多岁的老石油工人卡·艾夏??库赛根说,虽然克拉玛依建于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但石油工人仍然住在戈壁沙漠的帐篷里睡觉。你只能吃几十公里的水,你可以用一盆水洗脸和洗脚。即使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这座城市也没有规划良好的社区,缺乏便利的生活设施。克拉玛依的第一栋建筑建于1979年,而第一个规划的住宅区直到1998年才建成,这也是新疆最好的住宅区。
克拉玛依油田一号井的石油也启动了城市建设。那一年,怀着在祖国建设一个大油田的梦想,年轻的王延明从北京一路旅行到荒凉的克拉玛依,开始了石油工人的生活。
1976年,王延明成为位于克拉玛依白碱滩区的第二采油厂的厂长,六个月后,他成为了党委书记。他遇到了一个大问题:在荒凉的戈壁沙漠上几乎没有草生长,所以许多工人不愿留下来工作,许多人想被转移。为了让工人们安顿下来并扎根,他开始考虑在戈壁沙漠上植树。
然而,在广阔的盐碱地上植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1985年,由于严重的心脏病,王延明退役到二线。病情一稳定,他就带领一个由40多名员工及其家属组成的绿化小组,主动承担了持续近30年的采油二厂绿化工作。
几年来,王延明与绿化队一起种植了数万棵杨树和榆树,形成了一片防风林,种植了3000多棵果树,种植了蔬菜和玉米,绿化面积达200亩。第二采油厂将此园命名为“燕明园”。渐渐地,第二采油厂相继建成了街道公园、青年公园、水上公园、植物园和花房...绿化率提高到35%。
现在,“雁鸣花园”已经成为克拉玛依白碱滩区的一个花园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当游客来访时,他们不禁从心底里表达出由衷的钦佩,白芨滩人把这个地方视为心中的圣地。
将克拉玛依建成绿洲是千千数千人的共同努力。据不完全统计,克拉玛依市每年有14万人参加义务植树,成活率在85%以上。经过多年的努力,一度缺水的石油城市,在中心城区建成了一江、一湿地、四林、六湖的生态环境体系,绿化覆盖率达到43%。多年来,克拉玛依荣获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人居环境模范城市、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
生来就有石油,它靠石油繁荣。面对发展和转型,国家提出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发展理念,要求资源型城市转型在2020年前完成。作为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克拉玛依市历届党委和政府始终关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坚持不懈地寻求城市的转型和发展。先后制定了“二次创业”、“四大战略”、“1142战略”、“632战略”等一系列重大决策和战略措施。,标志性的“引水工程”已经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区、石化工业园区、云计算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相继启动,形成了以石化经济为主导的信息、旅游、金融、新兴第三位
随着战略目标的加快实施和推进,克拉玛依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如今,克拉玛依已发展成为新疆最大的工业城市,并逐步成长为北疆辐射驱动力较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根据规划和定位,克拉玛依将发展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石油城市、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重要的对外开放基地、城市服务高地、区域科技研发服务中心、人口集散中心、市场贸易中心、北疆重要的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配送中心。
继续写得精彩
第一口油井易科井于1955年钻探,现年产原油1000多万吨,天然气30多亿立方米,形成了油气勘探开发、油气储运、炼油化工、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服务、设备制造、交通运输、发电供水等门类齐全的石化生产基地。它有着成熟而完整的石化产业链,克拉玛依谱写了新中国石油工业的神奇史诗。
克拉玛依油田作为新中国石油工业的长子,已发现60年,见证了中国和新疆石油工业的发展。
在中国石油史上,克拉玛依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令人眼花缭乱的数字还在继续。1960年,原油产量达到166万吨,占当年全国原油产量的39%,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1981年,原油产量达到383万吨,连续28年持续增长;2002年,原油产量超过1000万吨,成为中国西部第一个1000万吨的大型油田。到2015年,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大型现代化油气田将建成,油气当量将达到1400万吨。
克拉玛依油田经过60年的勘探、开发和建设,探明石油储量26亿吨,生产原油3亿吨以上,天然气700亿立方米,缴纳税金1900亿元,支持了国民经济建设。2014年,克拉玛依油田年产原油1180万吨,天然气27.1亿立方米。这是克拉玛依油田连续13年稳定原油产量超过1000万吨。
目前,克拉玛依已建成1300多万吨油气生产能力、1600吨炼油加工能力和122吨乙烯生产能力的石油石化基地,成为中国西部最大的石化基地。60年来,加工原油2.3亿吨,生产乙烯1000万吨,为中国陆上石油工业的发展和自治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为了充分发挥油气资源和传统产业的优势,有效实施新疆重要能源基地国家战略规划和中国石油新疆“四个基地一个通道”建设,克拉玛依油田在扩大和壮大石油石化产业的同时,大力推进技术服务、机械制造、石油储备、工程教育等基地建设。
目前,克拉玛依油田拥有647万立方米的石油储备能力和45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储备能力,将有效保障北疆天然气供应和国家能源战略储备需求。形成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石油石化产业、科研、管理和物流支撑四大体系,整合上下游,产业链完整,在油气技术服务、机械制造、油气储备、管道运输和人才培养方面实力雄厚。随着中国从中亚进口原油和天然气的增加,克拉玛依将日益成为中国西部重要的能源加工基地、技术服务基地和石油储备基地。
今年4月,中国移动新疆数据中心奠基。这是中国西北地区最大的云计算数据中心,帮助石油城市经济从地下到云,从石油开采到数据开采的飞跃。预计到2020年,新疆油田信息化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如今,克拉玛依已形成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完整的石油石化产业体系、科研体系、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实现了向现代大型油气田和国家石油石化基地的历史性跨越。克拉玛依作为中国西部重要的石油石化生产基地,坚持推进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形成三率稀油、三次重油转化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开发数字化油田,促进生产力的可持续解放。已经开发建设了60年的老油田将继续焕发新的活力。
标题:黑油之城纪念克拉玛依油田发现60周年
地址:http://www.jt3b.com/jhxw/13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