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57字,读完约3分钟

原创鸽子叔叔灰鸽叔叔

1

最近发生过两件事。 好像没有任何关系。

发生在成都的主角是20岁的女儿,是大家嘴里的“五角星女孩”。 在徐州发生的事,主角就是所谓的“父母”,举着锦旗说“不能教什么,叫父母第一”。

在足够多的组、微博、短篇视频平台、各大信息站的评论区,可以感受到两大区别。

对于前者,人们热情地寻找女孩WeChat的力矩、身份证号码和行动轨迹,像侦探一样推测她的生活。 关于后者,是的,现在的老师真不像话,据说这位父母真有勇气。

2

女孩不想生病,也不想出名。 至少,她没有“明明知道自己感染了却到处闲逛”的意图。

一个人晚上去酒吧还是四个人去酒吧,这本身就是大人的私事,更何况她要去应聘。 即使她晚上反复蹦极,那也是合规的合法权利,如果只有“加班”和“回家”是“正常”的选择,这个社会只能认为死亡是正常的。

公布患者的行动轨迹是为了让他们看地方,自己是否需要核酸检测,是否需要加强防护,不是指患者的生活。

有人会接触到一些非脱敏的数据,熟人肯定会根据蛛丝马迹推测,但这种八卦、好奇心、传达的终点,只是勾起患者的隐私,嘲笑她的合法权利。

如果,未来也同样喜欢在热闹中追求美丽的年轻人,面对流行病学调查,能否如实传达自己的行为轨迹呢?

我们都想要会。 但是昨天,任何铺天盖地的传达,都隐隐约约地推着人们“做不到”。

我一定不想成为她。 但是所有的身体都有可能成为她。

3

举着那面锦旗的所谓“父母”想出名。 他报告了所谓的学校,“天翔小学”。 在网上“大胆”的呼声中,当地教育部门在名单上翻了很久,但这所学校没有开学。

警察说,这是用网上的红色营销号码制作的流量视频。 父母是假的,学校是假的,这件事当然是假的。

但是,很多评论依然说:“即使事件是真伪的,反映在其背后的问题也值得深思。” 我不擅长。 在信息行业,“即使事件真伪”是评论的前提。

想起之前吵闹的“亲退群动画”,同样痕迹很深,但广为流传——这次的“锦旗”只是有爆款经验的文案和升级。

这个“父母愤怒系列”只是单纯的谴责,没有触及过讨论的具体理由。 只有一个“父母”这个大身份,但是没有可以确认的学校消息只有一个“佩服”的声音量,但没有人考虑孩子是否反对……

无论家校的矛盾、官民的矛盾、嫁妆的矛盾,都没有那么极端的例子,但“将身边的矛盾极端化表演”会增加人们的不满情绪,是很好的流量生意。 实际上,如果能处理1%的成都女孩,营销号码就不好意思结束了,但子虚乌有的“天翔小学”依然很有名,真正的网红依然得到了所谓的“父爱”和“勇气”。

不要说“无论真伪”。 不管感情是真假,只有美国能满足我们。 不要吃海鲜。 小王抓住涨停板,加了这位先生……。

你一定不承认自己是这样的人。 但是,所有的身体可能都变成了这样的人。

4

看到这两种完全不同的热情,我真的觉得:

对于别人的私事等不应该刨根问底的事件,我们可能不太在意。

关于煽动我们感情的异常等刨根问底的事件,我们可能又过分要求证据了。

原标题:“我们问刨根问底,经常用错地方。”

阅读原文。

标题:要闻:我们刨根问底的本事,常常会用错地方

地址:http://www.jt3b.com/jhxw/16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