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77字,读完约3分钟

昨日,上交所、深交所和CICC证券交易所发布通知,从1月8日起暂停实施指数融合。对此,笔者认为,三家交易所暂停实施指数融合机制是必要和及时的,这是对市场的尊重,不仅有利于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也更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指数熔断机制自今年1月1日起实施,在两个交易日内连续触发两次熔断,引发市场热议。有人把市场下跌归咎于导火索机制。

在我看来,这种观点是对引信机制的误解。熔断机制成了股市下跌的替罪羊。

事实上,经过仔细分析,市场下跌实际上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它受到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持续大幅下跌的影响。自2016年以来的四个交易日中,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持续走低,累计贬值1.09%。7日,人民币即期汇率继续大幅贬值。大多数市场预计人民币将继续贬值,这增加了资本外流的压力。同时,市场预期宽松的货币政策导向可能微调,市场压力将增加。

其次,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拖累了国内股市。昨天,欧美股市普遍下跌,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1.47%,标准普尔500指数下跌1.31%;英国富时100指数下跌1.04%。亚太股市也普遍下跌,国际油价创下11年来的新低。

第三,市场不适应股指的融合机制。指数融合机制的引入是一个全新的体系,在中国还没有经验,市场有一个逐步调整和适应新规则的过程。由于投资者不适应熔断机制下的市场运行模式,容易产生较大的“磁吸引效应”,即一些投资者在接近熔断阈值时提前交易,导致股指触及熔断阈值,这是熔断机制本身的一个固有特征。这种情况也存在于实施熔断机制的海外市场。

媒体:熔断机制存在“错配” 暂停有利于股市健康发展

然而,目前中国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由于竞争对手市场不足,很容易形成一致的预期和羊群效应。目前,放大的“磁引力效应”主要是由内外因素的共振引起的。

我相信很多人都记得,去年6月和7月股市异常波动时,市场上的熔断机制声音很大。为此,监管部门对融合机制的业务计划进行了审慎的设计和论证,并公开征求意见。他们反复研究了收到的4800多条意见和建议,包括反复论证与限价制度的联系,形成了操作实施方案。

当初引入指数融合机制的主要目的是为市场提供一个“冷静期”,避免或减少大波动情况下的仓促决策,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从国外经验来看,引入融合机制不是一步到位的理想化过程,也不是一个统一的方法,而是在实践中逐步探索、经验积累和动态调整的过程。

因此,沪深交易所和CICC暂停执行指数融合的相关规定是非常及时的。在前期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广泛听取市场意见和建议,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建立和完善适合中国资本市场特点的融合机制。这是尊重市场的表现,在监管层面针对实际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值得称道。

笔者认为,融合机制的完善不是一步到位的,市场需要给这一新体系更多的时间来完善。只有这样,资本市场才能健康稳定地发展。■安宁来源:证券日报

标题:媒体:熔断机制存在“错配” 暂停有利于股市健康发展

地址:http://www.jt3b.com/jhxw/2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