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07字,读完约3分钟

新华社呼和浩特3月9日电:睡在山洞里谈论扶贫

新华社记者陈雷、李运平和哈里纳

长城外,黄河边上,几排洞穴蹲在黄土坡上眺望远方。恐惧前后,远处隐约传来河水即将解冻的破冰声。

这是内蒙古清水河县老牛湾村。山村的灯亮了,李玉家的院子里爆发出阵阵笑声。今晚,“别墅”迎来了春天后的第一批游客。

夜幕降临,当记者走进“农家乐”大院时,李热情地迎接着远方的游客,餐桌上的炸糕呈金黄色,炒鸡蛋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如果你住在我们这里的山洞里,你不用去陕北的山洞。你可以看到在家里竖立了几百年的烽火台,走出去是世界上黄河的第一个弯道……”李雨高兴地介绍给大家。

老牛湾是一个典型的贫困山区,距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仅150公里,但曾被前山与现代文明隔离。村民们从来没有想到,见证了他们祖先贫困生活的寒冷的窑子,现在已经成为城市人争相体验的一种时尚。连续几年,每个假期都挤满了游客,每个家庭都有一个新窑。去年,李的洞穴从8个洞扩大到15个洞。李渔说:“旺季还不够住。去年国庆放假7天,我在这里赚了2万多元。”

夜宿窑洞话脱贫

走进山洞,拱形设计、土炕、炉子、窗棂和剪纸都保留了传统风格。独特的文化成为老牛湾旅游的闪亮名片。如今,农民“小打小闹”已经成为区域发展和产业扶贫战略的重要载体。为了填补基础设施的“短板”,在2014年实施的内蒙古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十全覆盖”工程中,一条连接县城和国道的旅游公路打开了老牛湾扶贫的最大瓶颈。那一年,老牛湾接待了50多万游客。

夜宿窑洞话脱贫

虽然自来水已经供应,但李雨的院子里仍然有干井。“缺水,不怕,保持干爽心里踏实。在我们的地方,我们不仅靠天空吃饭,还靠天空喝水。在雨水不好的年份,即使是苦涩的干井水也应该保存。”回想起那一年的滋味,李煜显得有些伤感。

"脱贫仍然是我们县最重的任务."清水河县委书记云林琼说。每次从县委大院走进村里的窑洞,她都觉得肩上的担子特别重:“到今天,全县近一半的自然村还在吃干井水,这种情况必须立即改变。”

发展特色产业脱贫致富。除了农业旅游、绿色蔬菜、健康的杂粮、水果采摘、特种养殖、劳务输出……"千方百计"只是为了摆脱贫困。因为靠近县城,红河镇聚宝庄村选择了一个葡萄采摘园。市长乔志军说:“为了推广温室,干部们一次又一次地走访农民,说了一千个字。目前,村里的温室已超过150亩,每个农民每年从温室中获得的收入超过3万元。”

夜宿窑洞话脱贫

不知不觉中,一轮新月升起,夜晚笼罩着宁静的老牛湾。洞外的侧墙、长河和烽火台更加壮观,洞内脱贫的话题正在被热烈讨论。

为了鼓励干部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农村的脱贫工作中,呼和浩特市从市级单位中选拔精兵强将,并向清水河县的每一个村庄派出一名驻地“第一书记”,任期两年。

标题:夜宿窑洞话脱贫

地址:http://www.jt3b.com/jhxw/4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