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92字,读完约4分钟

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互联网+”推动中国农业供给侧改革

新华社记者周秦虹城地

“网上购买农资很方便,不会耽误农活,而且种类很多,所以选择空房。制造商不仅补贴邮费,还补贴运费和手续费。我一口气买了20吨化肥,比在实体店买便宜几万元。这也省去了在镇上拉货的麻烦。”周是江西省进贤县的一个粮食种植大户。今年,他在500亩土地上种植的所有化肥都是在网上购买的,电子商务企业直接将这些农业原料运到他家。

“互联网+”助推中国农业供给侧改革

目前正是春耕季节,周之所以能轻松便捷,是因为中国很多家电企业都在大力打造“互联网+农业”。以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的子公司农村淘宝为例。去年的这个时候,它的覆盖面还很小,但是今年它已经覆盖了中国250多个县市,有超过12000个村级服务站点。

据行业分析师称,互联网与农业结合的不断改善将使农民能够更方便、更便宜地获得生产资料,并提高生产效率;实现新的农业需求和供给之间的有效联系;优化生产形式,不断提高供给水平,进而推进我国农业的供给侧改革。

在此间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把电子商务推向农村”。正在讨论的“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明确指出:“鼓励互联网企业建立产销衔接的农业服务平台,加快发展涉农电子商务。”

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部江西经理李莉表示,包括郑达财团、荷兰皇家帝斯曼(Royal DSM)和中农华(Chunaghua)在内的数百家国内外知名品牌制造商已经在农村淘宝线上组装完毕,预计今年春耕期间全国农资销售额将达到10亿元。

“电子商务加速了其进入‘春耕’市场,这改变了传统的农业材料的买卖习惯。农民购买农资更加方便,品种购买更加多样化,将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说。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重点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提出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农产品进城、农资下乡的双向流通格局。然而,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正在改善我国农产品的供给条件,并在农产品和城市消费者之间建立起一条指尖快车道,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去年春节,江西省瑞金市电子商务运营商黄日红在三大电子商务平台上销售赣州脐橙、莲子、冬笋等“原创”土特产:“农村电子邮件”、淘宝和典韦。“这些土特产是漳州新年的必备食品。其他地方的村民也纷纷前来购买,销量从平时每月3万元飙升至5万多元。”黄日虹兴奋地说道。

由于农村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农村土特产在互联网上销售良好。2015年,中国财政部、商务部确定了200个农村电子商务综合示范县,并拨出20亿专项资金,帮助这些地方建立电子商务孵化基地,完善物流基础设施。

消费者不仅可以直接购买农产品,还可以借助“网络”直接参与“种植”过程,满足对健康绿色农产品的新需求。

点击鼠标,你可以租一块地,成为江西省万年县的“地主”。一些当地生态农业公司已经启动了互联网个人定制农场项目。该农场配备了24小时无线监控摄像头,可以不间断地全天候监控水稻生长。“地主”可以通过互联网实时监控耕作细节,享受自己稻田里生长的原生态新鲜水稻。

“现在‘定制农业’越来越受欢迎,电子商务和物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定制农业’提供了更加肥沃的发展土壤。互联网个人定制农场项目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重要阶段,也是利用电子商务促进转型升级的探索。”郑风田说。

地方政府也在积极搭建“互联网+农业”发展服务平台,推进农业的智能化管理、流通和销售以及新业态升级。例如,江西省正在建设和完善农业物联网、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和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上海还围绕“互联网+农业”项目启动了建设城市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的项目。

“‘互联网+农业’是促进农业发展和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今后,政府应继续关注互联网给农业带来的变化,促进二者更好地融合,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服务。”郑风田说。

标题:“互联网+”助推中国农业供给侧改革

地址:http://www.jt3b.com/jhxw/4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