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908字,读完约10分钟
《人民日报》:去年以来,一些省份大力“去库存”房地产市场,但在扩大交易量的同时,也推高了价格,累积的信贷泡沫甚至违背了“去杠杆化”的目标。
要用调控的效果来衡量改革的成效,我们绝不能“纸上谈兵,挂在墙上”,而必须一丝不苟,做到“真实”。"我们必须监督计划的实施和责任的落实."
体制改革和宏观调控通常被认为是经济工作的两个方面。十八大以来,改革与监管越来越深入融合,相得益彰。在最近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四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质上是一项改革,应该通过改革来推动结构调整。”为了在新常态下赢得硬仗和持久战,我们必须把改革作为调控的“常规武器”。
狭义的改革一般是指经济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如商业活动的便利化和分权化的深化;调控主要解决短期宏观经济的供需矛盾。要正确理解中央政府提出的“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加强供给侧结构改革”,改革和监管不能再各说各的,而要通过改革全面落实“三比一、一减一补”的五大监管任务,大力纠正供求结构错配和要素配置扭曲的现象。
一方面,这是因为最初的策略是有限的,而且见效太慢。例如,要解决产能过剩问题,不仅要刺激消费,还要给屡教不改的“僵尸企业”以沉重打击,并停止和关闭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和绩效项目。尽管这种“硬打”的逆转可能比“软”的间接调整带来更多痛苦,但好处也更大,从而避免了“不改革就是长期痛苦”的悲剧。
另一方面,改革不仅是一种监管手段,也是长期宏观政策规划的明确路径指南。去年以来,一些省份大力“去杠杆化”房地产市场,但扩大交易量也推高了价格,积累的信贷泡沫甚至违背了“去杠杆化”的目标。为此,本次会议明确要求“现阶段出台的短期控制措施也应与改革目标相一致”。改革中的“去库存化”是指将商品房归属于商品财产,而不是投资产品,使农民工能够跨越户籍门槛,在城市中生活和工作。
改革也打开了宏观调控的格局。一般来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可以称为调控的“右臂”。但是,如果只有右手和左手相互配合,它们与其他国家的政府干预没有什么不同,也不会充分发挥我们的制度优势。“提高改革效果,扩大制度优势”的内涵在于将公有制优势注入宏观调控的作用。例如,推动国有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结束臃肿等大企业疾病,将刺激质量的提高和效率的提高,这比单纯的货币加码和财政补贴要好得多。
世界没有变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宏观调控也应积极适应和引领新常态;让改革成为调控的利器。监管本身应该改革,应该反复探索,并在实践中不断前进。各地区、各部门的决策和部署不能随意,更不能时有变动。关键在于机制建设,提高这一重大行政行为的法制化、科学化水平。宏观调控本质上是预期管理,它加强了对经济前景的预期导向,使市场和企业对我们的政策、我们的改革和中国经济新常态有信心。
改革的时间窗口转瞬即逝。“只要我们着眼于改革,就必须把它抓到底,争取胜利。”由于改革包含在调控的“组合拳”中,因此有必要用调控的效果来衡量改革的绩效。无论“降低成本”是否真的减轻了企业的负担,“短板”是否真的创造了升级版的产品和服务,我们绝不能“纸上谈兵,挂在墙上”,而应该一丝不苟,“实事求是”。“我们必须监督计划的实施以及责任”。供应方的结构性改革肯定会在“十三五”计划的第一年提振机构自信的精神。
新华社北京5月23日电稳定获得库存服务的新型城镇化——回顾今年做好经济工作的五大任务
房地产的去库存化一端与供应方的结构性改革联系在一起,另一端则引领着人们和平生活的梦想。
今年前四个月,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优化。去库存化指数显示出积极的变化,房地产投资反弹,对新建筑的信心恢复。然而,一、二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出现了“空壳火旺”的迹象,一些城市出现了“天价”。
新型城市化正在释放巨大的潜在需求。只要改革有效而持久,能够更好地满足房地产的刚性需求和改善需求,就可以在“有房必住,有房必住”的目标下实现去库存化。
销售正在升温:去库存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
国家统计局公布了1-4月中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和销售情况,显示开发商投资意愿增强,销售持续升温,去库存取得初步成效。
数据显示,截至4月底,中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为7.27亿平方米,比3月底减少826万平方米,比连续两个月减少的2月底减少1241万平方米。其中,待售住宅面积4.51亿平方米,比3月底减少894万平方米,比2月底减少1546万平方米,低于去年年底的规模。随着销售市场持续升温,房地产去库存化取得了显著进展。
商品房去库存已经取得初步成效,这有助于改善市场供求关系,减轻后期去库存压力,稳定市场预期。购房者购房意愿的提高也将有助于改善开发商的现金流,减轻债务压力,恢复开工建设的信心。这是一个良好的势头,将有助于稳定经济,缓解压力,并为经济转型和改革创造more/きだよきだよ/hours。
然而,必须注意的是,目前房地产市场的复苏主要是由一线城市及其周边城市和一些二线城市推动的,而三线和四线城市基本上没有反弹。房地产的区域和结构分化仍然是主要问题。1-4月,重点城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比非重点城市高10个百分点。4月末,重点城市商品房销售面积为2.72亿平方米,比3月底减少600万平方米,比去年年底减少397万平方米;非重点城市销售面积4.55亿平方米,比3月底减少226万平方米,但比去年年底增加1233万平方米。去库存化的压力仍然很大。
根据中央政府的要求,房地产库存可以得到有序消化,供应方的结构改革可以应对去库存化的层级化和差异化的挑战。
协作推进:去库存化任重道远
日前,上海发布了《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促进产业稳定增长、调整结构、促进转型的实施意见》,提出了优化供给结构、深化体制改革等重点。江苏、浙江、湖北、甘肃、四川、重庆、青海、广东、贵州等地也出台了供方改革的总体实施方案。在这些方案中,“三比一、一减一补”的任务是统一的。
众所周知,房地产的上下游是钢铁、水泥、家电等行业,这些行业与房地产金融和土地抵押贷款密切相关。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绿色建材的发展,房地产行业也面临着“去库存”和“降低成本”的双重压力。穆迪最新发布的报告指出,一、二线城市的土地价格上涨,以及三、四线城市的去库存化,导致房地产企业成本面临“前后夹击”。
我们不能通过增加杠杆来积累,也不应该大力刺激。要遏制地方政府的“土地投机”和投机资本的“房地产投机”。通过供给侧改革,房地产企业应该有机会进行转型和创新,这样他们就可以轻装上阵,更多地参与深化住房制度改革。
“适度加强自住住房消费激励措施,加快去库存化,一方面减轻经济下行压力,释放和化解风险,另一方面加快满足自住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这与过去通过房地产“强力刺激”来刺激经济的做法大不相同。”凯达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于璇表示。
必须注意的是,“三比一,一滴一补”的内在联系决定了“接班人”不能靠去库存找到,也不能靠“打鸡血”一蹴而就。
面对北京和深圳房价的飙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陈承认,市场分化越来越严重。“一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的情况非常不同,这给我们的监管带来了挑战。”
上海的供应方计划强调,围绕“中国制造2025”和科技中心建设,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大规模生产和应用,建设100个示范智能工厂或数字化车间,带动1000家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江苏省提出要刺激企业、科研机构和大学的创新,在市场上转化科技成果。到2020年,科技进步贡献率将达到65%,培育出纳米等10个左右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附加值产业创新集群。“三比一、一减一补”,综合改革、生产城市一体化和产业升级是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
准确的力量:去库存指针是明确的
房地产去库存化是一个总体战略问题。“十三五”规划提出了“三个一亿人”与“人、地、钱”相结合的方针。国务院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和《关于深化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共同构成了去库存任务的战略框架:人口城镇化。
最近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按照加快登记人口城镇化和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要求,有序消化房地产存量,注重解决地区和结构性问题,实行差别化调控政策。
“促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和新型城镇化是房地产去库存化的核心内容。大量场外资金加上杠杆和投资投机推高了房价,这严重背离了政策的初衷。”于璇表示,要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确保有效化解房地产存量和加快新型城镇化的有机统一。
以“人的城市化”为核心特征的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使命。新型城市化不再仅仅是“土地”的城市化,而是“人”的城市化,这是去库存化服务的根本目标。
目前,我国正处于登记人口城市化率30%-70%的快速发展区间,新市民的潜在住房需求巨大。只有通过鼓励对自住住房的需求,限制投资投机和将房地产归还给住宅物业,我们才能为创业创新提供更多的空空间,并满足经济转型和升级的需要。
“2015年底,中国商品房销售总面积达到7.19亿平方米。要解决这个库存问题并不容易。”国家发改委主任许表示,要加快农民工城镇化进程,扩大住房需求,加快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坚持购租并举;因地制宜,区别对待一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对于房价上涨快且高的城市,要采取相应措施抑制不合理的投机需求。"解决房地产库存的任务相当艰巨,我们必须耐心等待."
世界上最大的新型城市化正在释放巨大的潜在需求。通过将去库存与大量未满足的需求联系起来,我们的目标和任务将得以实现。
标题:两大官媒谈楼市:必须遏制地方政府炒地与投机炒楼
地址:http://www.jt3b.com/jhxw/6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