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55字,读完约7分钟

过去一周,市场关于美联储(Federal Reserve)是否会在6月加息的讨论继续升温,它和“英国退出欧盟公投”成了外汇交易员在6月等待的两个黑天鹅事件。与此同时,欧洲和日本央行的货币政策前景以及干预外汇市场的风险等多重不确定性,让投资者更加谨慎,全球市场陷入了僵局,以免任何麻烦都变成蝴蝶效应。

令市场担忧的是,尽管美元近期继续保持上涨势头,但人民币继续下跌。昨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再次大幅下跌,触及五年低点。业内人士担心,人民币贬值的预期将重新点燃或引发类似今年1月的“中国式恐慌”交易。当时,由于中国的经济数据没有达到预期,空人民币的升值力度突然大幅上升,在新兴市场引发了连锁反应。

人民币再度承压 全球汇市微妙时刻

对此,中国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玉栋5月24日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美元指数目前处于短期震荡阶段,很难走出巨大的牛市。全球流动性的缺乏导致了一个新的周期。在他看来,人民币在新周期波动是“健康的”,这意味着灵活性,而灵活性可以有效应对未来的风险。

美联储加息预计将打破平静

自5月初以来,人民币中间价一直在向下波动。在5月19日大幅下跌315个基点后,昨日该指数下跌225个基点,至6.5693点(前一交易日的中间价为6.5468点),为2011年3月以来的最低水平。这一举动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人民币即将开始新一轮贬值的猜测。

受中间价大幅下跌影响,昨日开盘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迅速跌破6.56大关,盘中最低跌至6.5658,跌幅0.14%。随后,在美元指数上行势头不足的情况下,人民币小幅反弹,但仍处于震荡下行区间。

市场普遍认为,人民币近日持续下跌与美联储预期加息和美元指数上涨直接相关。

美联储(Federal Reserve月18日发布的4月份会议纪要出人意料地披露了6月份加息的可能性,引发了全球市场的热烈讨论。5月23日,几位美联储官员在不同场合发表讲话,重申一旦美国经济出现预期的好转,将在6月份加息,美国经济今年可以承受两到三次加息。

富拓中国市场分析师钟悦告诉《中国商报》记者:“目前,市场对美联储加息的预期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6月份的加息预期迅速升温,市场对美联储加息前景的重新定价,使得美元的基本面发生了重大变化。”

自5月份以来,美元指数实现了今年以来最大幅度的3.5%的涨幅,美元连续三周上涨,使得看涨阵营变得拥挤。

招商银行资产管理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600036,BUY)对《中国商报》表示,美联储在6月还是9月加息只是细节上的不同,加息的总方向没有问题。

“因此,扩大美元与其他货币之间利差的优势才刚刚开始,美元的强势周期还远未结束。这是人民币汇率和中国资本(港股00170)流动必须面对的长期外部环境。”刘东亮说。

“一旦人民币正式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的成员,中国将朝着更大的外汇灵活性发展。”花旗银行财富管理外汇分析师告诉《中国商报》记者,有鉴于此,该行调整了对人民币走势的预测,预计未来0-3个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6.60,未来6-12个月将降至6.75。

6月份关注外围风险

人民币可能在6月份面临几个风险事件。除了加息的预期之外,“英国退出欧盟”等风险也值得关注。

欧元在美元指数中的权重高达57.6%。一旦“英国退出欧盟”的风险在6月23日压低了英镑,欧元很可能会被拉低,这似乎会进一步推高美元。美元升值可能加剧人民币的下行压力。

“一旦实现,英镑、英国国债和其他债券的价格将面临压力,英镑贬值可能达到10% ~ 20%,这可能在短期内影响市场信心。”安联全球投资的首席策略师尼尔德瓦尼告诉中国商业新闻。

关于人民币与美元的关系,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市场都是通过每日中间价的变化来猜测央行的意图,但实际上,自2015年以来,央行一直强调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的形成机制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并参照一篮子货币进行调整的。

去年8月11日,在“新一轮汇率改革”中,央行提出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应参照前一天的收盘汇率。此后,人民币兑美元连续三天贬值3%,市场以闪电般的速度完成了人民币中间价的一次性修正。

随后,2015年12月11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发布了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人民币汇率指数,强调需要增加对一篮子货币的参考,以更好地保持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基本稳定。

对于这两项重要改革,中央银行研究局国际金融研究部副主任谢怀柱向《中国商报》记者表示,从数据来看,8月11日的“新汇率改革”有效地提高了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标杆管理实现了重要的改革目标;随着中国外汇交易中心(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的发布,人民币的弹性得到有效改善,脱离了过去与美元相对稳定的趋势。

“人民币汇率弹性的提高和中间价基准的提高,是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良好方向。”谢怀珠说道。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不久前终于向市场披露了人民币中间价的神秘定价机制。

在央行5月6日发布的2016年第一季度最新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栏目内容中,央行首次对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的形成机制进行了详细解释,并表示“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动”的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形成机制已初步形成。

所谓“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动”,是指做市商在报价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时,需要考虑两个因素:“收盘汇率”和“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动”。

具体来说,在每天银行间外汇市场开放前,做市商根据前一天一篮子货币汇率的变化,计算出人民币与美元双边汇率所需的变化幅度,并直接与前一天的收盘汇率相加,得到当天人民币与美元汇率中间价的报价,并提交给中国外汇交易中心。

假设昨天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为6.5000元,收盘汇率为6.4950元,当天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变动表明人民币兑美元的双边汇率需要升值100个基点,做市商的中间价为6.4850元,比前一天高出150个基点。 其中50个基点反映了市场供求的变化,100个基点反映了一篮子货币汇率的变化。

因此,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的变化可以更好地考虑市场供求关系,保持一篮子货币基本稳定,稳定市场预期。

总体而言,人民币年初至今的背景是“欧、日、加三大外汇大幅升值+中美基本同步推进,没有明显的相对偏差”,可以完成“美元指数和cfets指数双重贬值+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稳定运行”的局面。

未来美元即将升值的逻辑可能完全不同。民生证券(Minsheng Securities)海外研究部负责人张羽告诉记者,中美之间的基本面偏差已经加剧,只有三种情况:美元上涨+cfets上涨+中间价水平,美元上涨+cfets水平+中间价下跌,美元上涨+cfets小幅上涨+中间价小幅下跌。“目前,第三种情况的可能性很高。cfets和中间价用两条腿走路来消化美元的升值。”

人民币再度承压 全球汇市微妙时刻

至于中国外汇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人民日报》5月9日发表了对权威人士的采访:“我们必须立足于提高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发挥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同时保持汇率的基本稳定。逐步形成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双向浮动、灵活的汇率运行机制。”

对此,刘东亮分析说,目前,中国已经确认经济将保持“L”型趋势,经济增长缓慢和低利率环境是人民币必须面对的长期内部环境。“假设人民币在未来已经真正贬值,没有必要恐慌。这是内外环境、战术和战略方面的结果,应该以正常的心态来处理。”

标题:人民币再度承压 全球汇市微妙时刻

地址:http://www.jt3b.com/jhxw/6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