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474字,读完约9分钟

与我国过去确立的生态经济、两型社会、城乡统筹等多元化综合配套改革不同,此次创新改革试验区虽然规模较大,但主题相对单一,即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促进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提高科技创新在试验区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

智囊团观点

周敏良

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率相对下降、各地都在寻求经济发展新动力的背景下,区域综合创新改革实验不仅体现了国家改革的意愿,也包含了创新的区域突破。目前,试点工作已在相关试点地区开展,试点工作按照各地提出的计划稳步推进。

区域经济新亮点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不同地区在资源禀赋、市场化程度、发展基础、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没有必要也没有必要采取统一的政策。改革开放初期,国家曾实施沿海发展战略,鼓励沿海地区利用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市场基础,率先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中国其他地区。新世纪头十年,国家在区域发展中采取了所谓“四大”政策,即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和沿海开发先行的政策。这种区域发展和调控政策考虑到了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覆盖面全面,得到了决策层的坚持,被称为区域整体发展战略。

区域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发展新焦点

同时,作为一个从传统体制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国家,党中央始终重视通过深化改革开放来调动区域发展的活力,更好地实现要素的集约化发展。十八大后,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建立三大经济支撑带:实施京津冀协调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和建设“一带一路”。这三个支撑带建设的共同特征是打破地区乃至国家之间的经济和行政封锁和壁垒,促进资源和要素的更好流动和重组,实现地区和世界的一体化发展。

区域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发展新焦点

建立综合创新改革试验区是中央政府解决地区问题的另一项重大举措。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过程中,通过建立综合创新改革试验区,允许在一些领域采用创新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独特的措施和个人做法,允许一些实验和做法存在不确定性甚至一定的风险。但是,我们试图通过大胆的实验,开辟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渠道,为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创新改革进程积累经验,提供依据。

区域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发展新焦点

如果说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强调分类发展,三大支撑带强调相互开放,综合创新改革试验区重视技术创新,努力通过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发展。建立综合创新改革试验区,全面性是要求,创新是核心,改革是动力,实验是手段,发展是目的。在体制、机制和政策的调整和完善中,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推动区域经济技术创新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央有关政策文件明确提出,综合创新改革试验区应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区域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发展新焦点

可以看出,在研究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和政策时,用四大板块、三大支撑带和八个综合创新改革试验区来描述更为准确。八大综合创新改革试验区无疑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区域创新的新实践

虽然中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工业总量居世界第一,但传统产业和成熟技术领域产能过剩问题相当突出。高端产业的领先技术、新兴产业的前沿技术和能够创造和主导市场的垄断技术仍然明显不足。关键领域核心技术自给率仍然较低,复杂技术供给明显不足,工业增加值率较低。经济驱动的特点是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和低效率。由于各种原因,特别是一段时间内的资产泡沫,实体经济的生产成本大幅增加,制造业发展的困难日益突出。随着主要发达国家推进“再工业化”,发展中国家积极推进工业化,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遭遇双向冲击。工业化是技术创新的产物,发达国家约70%的科技创新成果应用于制造业。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的扩大,企业实力增强,国家和企业都有能力投资科技创新;高水平科研人员在培训和竞争中不断扩大,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明显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实现从国家到地方的创新驱动战略更有资格和可能。

区域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发展新焦点

20世纪90年代初,欧美一些学者提出了区域创新系统的概念。它主要由地理位置集中且相邻的生产企业、研究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组成,以生产、教育和研究相结合为特征,以创新知识的生产、利用和传播为目标。当然,在整合区域创新要素的过程中,政府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人们普遍认为,区域创新体系的建立就是整合和利用政治、经济、社会、科技等资源和要素,将良好的沟通机制与网络式的集体学习模式相结合,实现创新成果的高水平持续生产和应用。

区域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发展新焦点

由于我国科技与产业的区域分布严重失衡,科技产业要素的部门分工自上而下普遍存在。从国家整体可持续发展或各地区扩张发展的角度来看,在一些地区国家建立综合创新改革示范区来推动技术创新,是为了解决我国工业化存在的弊端,为经济发展开辟新的机遇。应该认识到,建立综合创新改革试验区不仅是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具体实践,也是建设制造业强国的现实要求。

区域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发展新焦点

推进区域综合创新改革试验是发展中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重要区域创新实践。由于中国是一个受传统体制影响较深的国家,过去的资源动员和配置大多是纵向进行的,产业部门、科研部门和教育部门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在微观层面上缺乏紧密联系,导致区域合作不畅,区域创新效率低下。综合创新改革试验区的建立就是试图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这个问题。为此,党中央提出了“四个探索”作为主要工作方向:探索发挥市场和政府作用的有效机制,探索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探索激发创新者动力和活力的有效措施,探索深化开放式创新的有效模式。这意味着各地将在创新改革试验中更加注重深化改革,努力突破部门间资源要素联系的障碍,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构建横向、平面的资源流动和配置模式,更有效地调动、整合和转化创新要素,极大地提高各地的创新效率。

区域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发展新焦点

区域布局新线

与我国过去确立的生态经济、两型社会、城乡统筹等多元化综合配套改革不同,此次创新改革试验区虽然规模较大,但主题相对单一,即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促进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提高科技创新在试验区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同时,也意味着要在一些领域进行广泛的实验,以检验共同的创新驱动发展规律,提供可以复制和推广的一致经验,为中国全面创新和改革的伟大事业服务。基于这些因素,如何科学地选择试验区成为区域布局的新课题。

区域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发展新焦点

在选择具体的测试区域时,中央政府设定了六个标准。其中,包括:创新资源和活动高度集中,科技实力雄厚,承担的项目众多,R&D人才数量、发明专利和科技论文位居前列;经济发展进入创新驱动转型的窗口,劳动生产率、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比重和R&D投资强度位居前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国家级创新改革试验区已经设立或纳入国家总体规划。根据这六个标准,确定了八个综合创新改革试验区:京津冀、沪、粤、沈、皖、武、川、Xi。

区域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发展新焦点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八个试验区的建立符合中国四大板块的整体区域发展战略。京津冀、上海和广东位于沿海;沈阳位于东北;安徽和武汉位于中部;四川和Xi位于西部。同时,国家设立的综合创新改革试验区在一定程度上与中国的重点支撑带相连。除京津冀外,上海、安徽、武汉和四川都位于长江支撑带。

在区域综合创新改革实验的结构和功能上,布局明显独特。沿海地区创新要素相对密集,实验区较多。其目的是更好地利用沿海地区改革开放的先行优势和发达的产业和科技基础,通过深化改革更好地聚集和转化创新要素,率先加快沿海地区的发展;中部创新改革试验区与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升级相结合;沈阳试验区的建立,突出了以新型工业化振兴老工业基地;在西部建立的试验区将不同程度地突出国防和民用技术发展一体化的特点。

区域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发展新焦点

区域研究的新前沿

习近平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研讨会上指出:“如果我们把中国的实践总结好,我们就有更强的能力为解决世界性的问题提供思路和方法。”这一重要判断适用于综合创新与改革实验区的学术研究。

首先,要积极关注国家相关政策的走向,深刻理解党中央推进区域综合创新改革试验的重大意义,把握综合创新改革试验的丰富内涵,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做改革的传播者、宣传员和解释者。

第二,加强多学科调查研究。综合创新改革试验区是一个新生事物,需要区域经济、体制改革、产业转型和科技创新等领域的学者进行研究。学术界应深入第一线,积极参与研究,把握创新和改革实验的动态变化,积极履行职能和使命,成为总结改革实践、提炼改革经验、推进改革深化的智库。

第三,学术界应该成为贴近实际、服务决策、推动改革的召唤者和倡导者。我们要深入研究综合改革创新实验的各个方面,善于发现创新的规律性。同时,要坚持问题导向,注意及时发现测试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并通过建议迅速向中央和地方决策部门报告。

最后,为实验区提供国际经验借鉴。多年来,西方发达国家在区域创新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改革探索,形成了硅谷等宝贵的成功案例。相关领域的学者应积极总结国际经验,为各地实验区提供参考。

(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标题:区域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发展新焦点

地址:http://www.jt3b.com/jhxw/7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