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49字,读完约4分钟
新华社广州3月23日电:从“大而全”到“高精度”——制造业小镇的“蝴蝶变化”之旅
新华社记者雷一佳周更虎
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一个汽车零件成型模具问世了...在东莞市横沥镇中泰模具有限公司的车间里,生产现场如火如荼。
“这是我们自主开发的国内第一条热成型生产线,不仅打破了国外垄断,而且成本仅为进口设备的一半。”中泰模具副总经理张翔自豪地说,配件的轻量化和高硬度是汽车行业节能减排的重要趋势。通过横沥镇协同创新中心的牵线搭桥,该公司与华中科技大学等科研机构合作多年,终于克服了这个难题。
张翔提出的“协同创新中心”是横沥镇政府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推动横沥从“模具名镇”向“模具强镇”转型的核心举措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被誉为“世界工厂”的东莞已形成了20多个专业镇,其中一个是巨大的产业集群,如虎门服装、厚街鞋、大岭山家具等。而位于东莞东部的横沥镇则被称为“中国模具制造名镇”。
然而,在过去,恒力模具行业是“大而不强”。东莞市机械模具行业协会秘书长刘亚强坦言,凭借土地、劳动力和区位优势,“两头出”的加工贸易企业生产的模具大多用于玩具、服装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尽管这个行业众所周知,但它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尖端产品。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时,东莞成为国内制造业最早受到冲击的地区之一,恒利的模具行业也陷入低谷。为了突破传统要素驱动发展路径的瓶颈,当地党委和政府决定开展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推动模具制造业向高端精密升级。
2012年11月,横沥镇政府牵头,与上海交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7所高校联合成立了横沥模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目前,模具检测技术中心、模具技术培训学院、模具设备制造创新中心等机构已经成立。
“单个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很难与学院和大学联系。在这个时候,政府需要站出来做一个“媒人”。通过构建创新服务平台,它将弥合研究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差距,促进自主研发和产品升级。”横沥镇党委书记陈锡文说。
除了模具制造,恒力镇还与东莞理工学院合作,建立了模具行业3D打印技术服务中心,帮助东莞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落户。电子商务、新材料研发、3D打印等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产品共同构筑了横沥镇的创新体系。
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制造业重镇,通过不断的科技创新,成功实现了发展动力的转变,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以10.5%的增速位居全市第二。
据横沥镇镇长助理郭建民介绍,自2012年以来,横沥模具行业持续增长20%以上,产值从2011年的46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103亿元。
当国际金融危机来袭时,空恒利厂房的出租率一度高达20%,月租金降至每平方米六七元。如今,全镇的厂房基本上都是“零空 ”,如何满足企业家的土地需求,成为了横沥镇干部的一个“乐事”。
陈锡文说:“很多公司想增加资本,扩大生产来找我,但是工厂的土地确实不够,现在工厂的月租金增加了一半以上,还有人租每平方米十多元。”
恒利的“蝶变”之旅是东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转型升级的缩影。近年来,东莞每年安排20亿元“科技东莞”资金和10亿元“人才东莞”资金,不断向高校和科研机构引进创新资源,五年内累计增加人才22万人。
根据东莞市统计局提供的数据,东莞市共有986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6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东莞市授予的发明专利数量较2014年增长了70%以上。
“没有近年来创新的积累,我们的日子一定很难过。”陈锡文说,在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是第一位的,只有通过不断努力和长期成功,我们才能创造出“新的经济引擎”。
标题:从“大而全”到“高精尖”——一个制造业小镇的“蝶变”之旅
地址:http://www.jt3b.com/jhxw/9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