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081字,读完约8分钟
洛阳石化遵循“两型”整合、分阶段建设的规律,在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新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经济发展迎来新常态,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型,对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因素转向创新驱动。新形势要求我们通过信息技术在工业企业的深度应用,进一步推进“两个产业”的深度融合,培育创新思维,搭建创新驱动平台,带动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是石油石化等工业企业的必然选择,也是发挥信息化带动作用、促进产业升级、提高质量和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从更深层次来看,“两个产业”的整合不仅是工业企业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应用需求,也是思维方式的转变。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不仅带来了生产经营过程的智能化和数字化,也带来了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使工业企业能够搭建创新驱动平台,形成创新的内在动力,从而促进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继续前进
洛阳石化作为一家有着30多年历史的炼化企业,始终高度重视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努力通过信息化促进工业化和企业转型升级。近年来,我们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服从大局”的原则,遵循“两个面向”的规律,分阶段整合建设,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该企业先后获得全国石化行业“两业融合优秀实践奖”称号,并在中央企业信息化综合应用评价中被综合评价为一级企业。
经过多年的努力,企业建立了以erp为核心管理决策层,mes和apc为重点生产执行层,dcs和实时数据库为支撑运行控制层的“三位一体”的信息架构。140多套各种应用系统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3500多套各种信息设备已经投入使用。使用中的信息系统数据容量达到100吨,信息应用已经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层面,覆盖率达到99%以上。信息系统已成为公司生产经营和营销管理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已应用于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
针对erp、mes等重点信息化项目的建设需求,企业围绕扩大网络覆盖、建设和完善基础网络和机房环境,开展了大规模的it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网络覆盖率从2005年的65%提高到60个部门和车间,光纤覆盖率达到99%。全网使用38公里单模光纤,企业骨干网速度达到4万兆,主干线路实现1万兆互联。先后建成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数据中心机房、rac生产数据库系统、生产调度通信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和消防应急系统,形成了完整的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安全管理和运维支撑体系。
重大成果
从实践的角度看,“两个转变”的整合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单向应用阶段,其特征是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单向应用,自动化属于这一初级阶段。第二阶段是综合集成阶段,其特征是信息系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综合集成,如将自动化和管理系统结合起来实现远程控制。第三阶段是智能产业和数据资源开放共享阶段,“两个产业”高度融合,数据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实现数据资源的集中处理和开放共享,为创新驱动提供大数据平台,通过众包和大规模创造实现大众创业和创新,用创新带动企业提高质量和效率,实现转型升级。目前,中国绝大多数企业处于第二阶段,这将持续约10至15年。
目前,洛阳石化“两型”集成建设正处于从单一应用向集中集成和综合应用转型的关键时期。2015年,围绕企业核心业务,我们从深化应用、优化升级入手,先后实施了20多个信息化升级项目,成效显著。自主开发的1元图书馆信息系统投入使用后,通过规范物资管理,减少浪费和支出,预计2015年大修期间库存可减少一半左右,可节约3000多万元;自行开发的铁路发票扫描系统已成功应用于企业的铁路运输业务,改变了运输发票的人工操作模式,实现了发票的自动扫描和上传,提高了工作效率。根据公司目前铁路货物运输量,每年减少车辆停车时间300多万元,可节约货车使用费。
深化“两个产业”融合,提升核心竞争力
根据党的十八大报告,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要实现“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幅提高信息化水平”的目标。目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信息化加速发展的时期。在此过程中,必须深化信息技术在产业领域的综合应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和信息技术作为经济增长的“倍增器”、发展模式的“转换器”和产业升级的“助推器”的作用,加快“两个产业”的深度融合,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由大变强。
企业作为两个产业深度融合的主体,应该更加重视信息技术在R&D企业的设计、制造、管理、服务、决策等方面的应用,努力使信息技术的应用渗透到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全面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根据规划,未来几年,中国石化将建设统一的云平台、大数据分析平台和移动应用平台,建立完善的it运维保障体系、信息安全管控体系和信息标准化体系,提升it服务能力、数据利用能力和安全防控能力。洛阳石化还将从基础完善和系统升级方面积极规划和实施信息化升级项目,应用云计算、大数据和数字技术,充分发挥数据资源在生产经营、科研开发活动中的支撑作用,大力推进智能工厂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建设智能工厂,充分发挥信息化和数字技术适应的优势,实现生产过程的精确控制和全方位的即时支持;实现原料供应、生产组织、产品销售、科技研发的紧密联系,充分利用资源,优化生产组织,最快响应市场,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运用数字化建模、仿真优化、桌面推演等信息技术,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的高效、科学、民主决策。
利用好数据平台推进“双创新”和“四个人”
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海量数据是企业的资源和财富。深入挖掘这些数据并加以利用,可以将资源转化为财富,发展生产力,形成竞争力。对于企业来说,要充分利用好这些数据,就必须依靠人们的智慧,发掘和应用它们,推动技术创新,把无声的数据变成活的竞争力。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大众创业和创新不仅是小微企业的生存之道,也是大企业的发展之道。”
我们将通过云平台开放和共享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大数据,突破因信息技术利用不足、数据集成和运营水平低而导致的数据共享和获取困难的瓶颈,培育内部创新和创业的新业态。积极培育企业内部创新思维,构建适应“双创新”的制度机制,通过信息技术实现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搭建创新平台,大力推进大众创新、众包、众筹和公众支持,建立专家团队、劳模工作室、技师工作室和制造者工作室,形成大众创新创业的氛围和制度机制,以创新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推进管理创新,引领创新发展
信息化和智能化将带来企业生产经营方式的深刻变革。信息和数据的充分利用以及快速反应的能力是检验企业效率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企业必须适应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管理方式的变化,推进管理创新,以创新管理引领创新发展,梳理和重构企业管理模式、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逐步改变现有的官僚管理模式,推动工作执行单位从职能部门向流程团队转变,降低管理水平,提高管理效率;逐步重塑组织行为。增强组织和员工学习、分享和使用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步重建管理者与普通员工之间的角色分工,推动员工角色从受控到授权,领导角色从主管到导师和支持者。加强团队文化建设,倡导注重效率和结果的团队文化,注重员工的个人角色;推进体制机制创新。适应智能化和数字化生产过程的需要,逐步改变现有的体制和机制,适应创新,保障创新,促进创新。
创新永无止境。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企业应继续深化“两个产业”整合,建设智能工厂,开发数据资源,推进技术创新,顺应“两个产业”整合,推进管理创新,引领创新发展,永葆企业活力。
标题:洛阳石化的“两化”融合思维
地址:http://www.jt3b.com/jhxw/13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