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84字,读完约4分钟

[目前互联网金融的优势仍在转型和过渡中,核心优势在于其模式和思维方式]

近年来,网上银行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词汇,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公司都参与其中。但是,它的地位仍然不明确,笔者对此也有一些困惑和思考。

首先,现实中的网上银行和我们讨论过的有很大的不同。我们讨论的网上银行主要包括网上商业银行和伟众银行,它们都有着深厚的互联网背景。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所谓的网上银行并没有按照我们对网上银行的定义来运作,也没有依据按照这种模式来运作。事实上,他们都在网上和网下合并,许多企业仍然非常传统,即使有大量的高利贷企业。在中国目前的环境下,除了阿里和腾讯,还能生产出多少家按照我们的假设运营的网上银行?在讨论网上银行时,我们是应该以真正的网上银行为对象,还是应该以符合我们既定理念的几家网上银行为对象?

网络银行: 银行还是服务商?

第二,网上银行是以网上商业银行和伟众银行为代表的银行还是银行服务提供商?在实际操作中,有两点让我感触很深:第一,这两家银行的轻资产特点是不注重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不注重资产负债表的扩张;第二,这两家银行的本质是服务外包。例如,伟忠银行利用股东提供的社交网络数据设计了一个相对独特的风险模型,并将其未来发展重点放在为其他银行提供风险评级并从中获利,而不是扩大自身的资产和负债。在线商业银行也是如此,它们不想吸收大量资金发放贷款。这种商业模式仍然是我们的传统银行吗?他们的股东是高科技企业,在文化上追求高pe,这与传统银行的经营理念不同。还有一个问题:作为名义上的网上银行,它们本质上是银行还是服务提供商?

网络银行: 银行还是服务商?

第三,网上银行的优势在于未来。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不是一般业务的影响,而是思维模式的影响,它反映了模式、思维模式、业务和组织模式,最终反映了特定产品和业务的影响。

网络金融抓住了传统金融忽视和无法有效满足的客户群体,将思维观念从产品和供应中心转变为客户和需求中心。互联网金融结构更高,不仅从业务和产品的角度来看,而且从平台到生态层面来看,都是观念上的突破和结构上的改进。当然,这种深层次的影响在短期内无法很好地显现,需要在实践中逐步显现。对于网上银行或网上金融来说,按照目前的模式或运作方式进行分析是绝对不可能的。它的路很远,因为模式在那里,整个逻辑已经改变。

网络银行: 银行还是服务商?

第四,平台和生态之间的竞争最终结果是什么?

现在每个人都在谈论平台和生态,他们都想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平台。我一直很困惑。每个人都是一个平台。最后谁赢了?就像世界上的证券交易所一样,最终,我们只能走并购之路。事实上,到最后,世界上只有一两次交流就足够了。当世界上所有的行为都电子化时,一家银行就能提供所有的服务。有没有其他平台的可能性?互联网金融具有巨大的规模经济,但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进入门槛。剩下的一个之后,它的边际成本为零,没有人能和你竞争。在多个平台共同竞争的时期,客户和市场参与者将成为“上帝”,但一旦平台集中,这种压力还会存在吗?或许还有其他方式来展示这种垄断力量。

网络银行: 银行还是服务商?

进一步考虑平台,形成平台的基础是什么?这是信任。它基于对这个平台规则的信任。这种信任是什么?

第五,网上银行的繁荣也在上演吗?是否存在风险集中爆发的问题?

互联网金融(银行)将有一个很大的未来,但它至今仍属于金融范畴。当前网络金融的繁荣与当前特殊的历史时期有关,包括经济金融的转型、传统金融体系的僵化和监管的宽容等。它还与原始金融系统忽视和未能服务的客户群体有关。然而,中国目前正面临着深刻的经济转型,其间存在着严重的“资产短缺”问题。只要中国的经济转型没有完成,中国的金融风险集中,网上银行还能避免吗?网络金融的风险可能与整个系统无关,但它仍然存在于系统中,可能还会受到整个经济和金融的影响。观察伟忠银行,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虽然社交网络提供了大量的数据,但是从社交网络中获得的信用信息可能对1000万客户有很好的评价能力,但是随着评价对象的迅速扩大,其有效性可能会急剧下降。有限制吗?

网络银行: 银行还是服务商?

简而言之,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发展取决于其对整个金融体系或互联网的附加值。目前,转型和过渡带来了大量的优势,其核心优势在于其模式和思维方式。因此,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在于未来,而目前的监管无法框定它,中国对现有互联网的思考也无法框定它,它的空是未来。

(作者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英凡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仅代表个人意见)

标题:网络银行: 银行还是服务商?

地址:http://www.jt3b.com/jhxw/6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