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19字,读完约4分钟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银行副行长许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周期性调整中,商业银行对不良资产的管理和处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商业银行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3月7日,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就金融工作和财税改革等问题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称银行不良贷款率确实在适度上升。在结构改革的情况下,不良贷款率仍可能上升。不过,他也表示,作为国有企业的大股东,财政部在处理不良贷款时,心态相对平和。

根据银监会数据,2015年第四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2744亿元,比上季度末增加881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67%,比上季度末上升0.08个百分点。

截至2015年第四季度末,商业银行正常贷款余额为74.9万亿元,其中正常贷款72万亿元,相关贷款2.89万亿元。

根据监管要求,商业银行应根据风险程度将贷款分为五类:正常类、关注类、二级类、可疑类和损失类。前两类是正常贷款,后三类统称为不良贷款。

楼继伟表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所有国家都暴露出原有的结构性问题,在应对这些问题时,他们都发现银行不良贷款率有所上升。然而,我们的下一步不同于他们所处的阶段。当他们在处理危机时,我们面临着下行压力,但我们仍在以中高速增长,条件不同。

许表示,银行不良贷款率的上升与经济周期有很大关系,其中一部分是银行为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实体企业所承担的成本。

应该说,中国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在同业中处于良好水平。许告诉记者,中国银行总结了几个处理不良资产的成功案例,并分发给中国银行各分行,旨在提高分行对不良资产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这些案件涉及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等各行业的企业,这些企业因经济周期调整而面临困难。中国银行通过债券互换和重组重振了企业。

不仅是处理不良资产的能力有所提高,而且在去能力和去杠杆化的过程中,表示,商业银行也需要提高精细化经营的能力。

从供给面结构改革的角度,许表示,金融也要支持供给面结构改革,为供给面改革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例如,从货币供给的角度来看,金融机构的信贷规模和社会融资总量应与供给方改革相匹配;从价格角度看,有必要通过利率市场化改革引导资金价格合理,以适应供给侧改革的需要。

从信贷结构的角度来看,许认为,银行信贷应该投向供给面改革最需要的领域,但对于产能过剩的领域,不仅仅是收回贷款,而是通过支持并购和为企业提供解决方案来支持这些行业中优秀企业的持续发展。

大量的交付和供应是有问题的。我们现在需要做的是对这个行业进行精细管理。许表示,鉴于我国地区差异大,行业差异大,行业内不同企业差异大,商业银行应形成精细化、差异化的管理方式。

在不良贷款率上升的同时,银行利润增长率也在下降。数据显示,2015年银行业利润增速放缓,商业银行全年累计净利润15926亿元,同比增长2.43%。

许表示,这涉及到多种因素,包括银行利润基数不断扩大,导致增速不会那么快;此外,银行还下调了一些中间业务收费;再加上利率市场化导致的利差收窄和经济下行压力下不良贷款率的一定上升,多种因素的叠加导致银行利润增长率下降。然而,整体利润一直保持增长势头。许对说道。

此外,徐表示,金融机构自身也面临着供方结构改革的需求,这也为提高银行盈利能力提供了新的机遇。

对于商业银行自身的供给面结构改革,许表示,商业银行不仅要深化改革,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审慎开展业务创新,提高服务能力,确保风险控制和资产安全。

标题:中行副行长许罗德:管理不良资产是商业银行能力建设的重要部分

地址:http://www.jt3b.com/jhxw/3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