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08字,读完约3分钟

不仅是财务信息,还有许多其他信息,如果不加以重视,往往是被检查企业难以防范的“薄弱环节”。事实上,比较第三方的信息往往是发现税务问题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和方法。本文介绍了这方面的一个典型案例。

企业会计处理“无懈可击”

一个税务检查小组去了生产新药和特效药的高科技企业W公司,检查所得税的结算。检查人员认真核对了高新技术企业应同时满足的两个主要条件,即被检查会计年度研发费用总额占企业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和高新技术产品占企业当年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

在整个检查过程中,检查人员不仅提前设计了有针对性、实用性的检查程序,还专门了解了各种药品特别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药品的性能、功能、主要成分、市场份额和主要原辅材料的消耗情况,还了解和掌握了各种药品主要制造成本的种类和金额。

在审查R&D费用时,检查人员仔细分析、研究和筛选了已列入R&D费用的企业所发生的费用,但这些费用是否应属于持续的R&D活动,以获取新的科学技术知识,创造性地应用新的科学技术知识,或大幅度提高产品的生产技术、治疗性能和疗效,特别是检查了R&D费用与R&D项目之间的相关性。

核查高科技产品收入时,核查人员认真核查了W公司划分的高科技产品收入,从账面收入的核算到发票上开具的药品名称是否属于确认的高科技产品,到产品的成本结转和储存,一直追溯到相关产品生产成本的发生和主要原材料的使用等。,检查人员还特别注意了高技术产品收入和非高技术产品收入的划分界限和分类标准。

但是,除了对划分的费用是否必须属于新产品的研发存在一些疑问之外,无法准确判断,高科技产品的收入划分也无可挑剔。这使检查人员觉得W公司的会计基础是好的,应该放心。

学术图书馆“有另一种方法”来检查欺诈

W公司财务部部长钟说,他当会计已经快20年了,决不会在会计处理上弄虚作假,偷税漏税,败坏自己的名声。过去,核查人员听到类似的话时并不同意,但今天,钟局长的话使核查人员感到非常真实,因为从核查开始到现在,核查人员确实感到钟局长是一个真实的人。不过,钟局长的话也提醒检查人员,在会计处理上没有欺诈行为。其他方面呢?

信息对比“揭底”账外造假

检查人员认为高新技术企业应具备的第四个条件是:“企业中从事R&D及相关技术创新活动的科技人员比例不低于当年职工总数的10%。”由于假文凭的流行,W公司会用假的科技人员来作弊吗?有鉴于此,检查人员一方面了解了W公司制定的员工工资支付标准,另一方面对照工资支付标准检查了科技人员的实际工资支付情况,发现了很多低于工资标准的情况。但是,由于W公司实际工资支付的模糊性和一些人为因素的影响,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出现问题。

信息对比“揭底”账外造假

至此,核查人员不得不另辟蹊径,决定通过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查询和核查大专以上科技人员的毕业证书。检查人员不仅发现一些大学没有设立专业文凭,而且颁发文凭的时间早于大学设立、更名或设立相关专业的时间。与此同时,他们发现“没有根据的”大学文凭。面对事实,钟局长只是随口说了一句:反正这不是财政上的事,也不清楚。然而,公司总经理不得不承认通过文凭伪造科技人员的行为。最终,W公司不仅被取消了高新技术企业的资格,而且其享受的所有税收优惠都被收回并入库,同时还被处以巨额罚款。

信息对比“揭底”账外造假

外部信息是税务检查的利剑

上述案例对税务稽查人员有两个启示:

首先,不要认为只有财务数据对税收有重大影响。事实上,信息还有很多其他方面。这些信息往往是被检查企业不重视和不能防范的“薄弱环节”,对于检查企业的纳税情况非常有价值。检查员应充分考虑使用这些信息来检查纳税情况。

其次,比较第三方信息往往是发现税务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如今,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会在各个方面留下各种各样的信息,这些信息会被与企业纳税相关的信息所证实,如企业缴纳的“五险一金”、劳动就业、水电消费、广告、公告等各种信息。通过查询或比较这些信息,我们会发现企业偷税漏税的线索,从而揭示企业偷税漏税的问题。

信息对比“揭底”账外造假

作者:江苏省如皋市地方税务局南通注册会计师协会

标题:信息对比“揭底”账外造假

地址:http://www.jt3b.com/jhxw/8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