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77字,读完约4分钟

从2015年10月24日起,中国人民银行不再对金融机构存款利率设定浮动上限,实现了利率管制的基本自由化。

“这一天值得记住。”许多人,包括央行官员、专家学者和金融从业者,都记得这一点。

中国人民银行发言人表示,这是利率市场化进程和整个金融改革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充分体现了中国坚定推进改革的信心和决心。

利率市场化改革事关全局

利率是市场资本要素的价格,它关系到市场资源配置、金融业运行效率、金融市场结构等诸多方面。因此,利率市场化改革事关全局。作为中国金融领域的核心改革,利率市场化自1996年开始推进,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债券回购和即期债券交易利率相继放开,揭开了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序幕。近年来,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取得了重要成就。

利率市场化那些事儿

自2000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先后放开了外币利率管制、贷款利率管制和存款利率管制,有效培育了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和贷款最优惠利率(lpr)等金融市场基准利率,建立和完善了市场利率定价的自律机制,有序推进了银行间存单和大额存单的发行和交易。

“利率管制的放开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里程碑,标志着20年利率改革进程的结束。”许多专家还表示,取消对利率波动的行政限制,并不意味着央行将不再管理利率,而是意味着利率监管将更多地依靠市场化的货币政策工具和传导机制。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李波表示,利率市场化改革下一步的核心是建立和完善与市场相适应的利率形成和调控机制,货币政策调控将从数量转向价格,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更加注重价格调控

近年来,央行创新货币政策调控方式,更加灵活地运用降息、RRR降息和再融资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专家指出,央行放开利率管制后,存贷款基准利率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减弱。货币政策正逐步从量化监管转向价格监管。通过影响金融机构的融资成本,可以实现政策利率向贷款利率和社会融资成本的传导。

据记者了解,央行先后推出了创新的货币政策工具,如短期流动性调整工具(slo)、长期贷款工具(slf)、中期贷款工具(mlf)和补充抵押贷款工具(psl),基本涵盖了从隔夜到3年的整个周期。民生证券研究所执行董事关庆友指出,央行的货币政策通过市场传导机制调节短期利率,进而影响中长期利率。

“现在稳健的货币政策创造了更好的货币环境,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是积极的,但实体经济的感受可能与政策本身不一致。”昆仑银行战略投资发展部副总经理李建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不一致的最大原因可能是利率传导需要进一步畅通。

李建军认为,此前的不畅主要表现在利率调控上,不能反映市场供求关系。2015年10月23日之后,央行基本放开了利率管制,银行层面的资本价格基本由市场决定。然而,从银行到企业,即金融机构到实体经济的传导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利率走廊的形成和完善需要继续关注。

“中国仍在建立利率走廊的过程中,现在它更多地依赖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产生的利率作为中间值。”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指出。

人民币国际化空空间广阔

利率是一个国家资本的国内价格,所以资本跨境时的价格就是汇率。

2008年之前,人民币国际化处于自发萌芽状态,主要表现为出境业务和旅游消费带来的人民币现金跨境使用。2015年12月1日,人民币成功加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这无疑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据swift统计,人民币已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金融货币、第五大支付货币和第六大外汇货币,人民币跨境使用逐步扩大。在跨境金融交易方面,中国央行最近宣布,将向所有合格的外国机构投资者开放中国的银行间债券市场,并取消配额限制。此外,离岸人民币市场稳步快速发展,中央银行间国际金融合作逐步深化,cips跨境人民币支付系统成功启动。

利率市场化那些事儿

“人民币国际化在纵向上取得了很大进展;如果与其他货币横向比较,仍有很大差距。这也表明人民币在未来金融领域的国际化是非常大的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助理丁志杰表示,国际货币是重要的全球公共产品,人民币国际化将促进国际货币、金融和经济秩序的优化、改善和改革。

标题:利率市场化那些事儿

地址:http://www.jt3b.com/jhxw/8644.html